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欣 《法制与社会》2014,(12):168-169
"保护伞"的形成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发展、壮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黑社会性质组织通过拉拢腐蚀、暴力逼取、官黑交易、自己组织等方式获得"保护伞"。透析"保护伞"的形成方式,对于认识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本身就是一个亚文化群,其犯罪行为背后具有相应的亚文化特征。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亚文化特征以传统礼教为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载体表现出来,起到聚集组织力量的作用。当前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旧中国黑社会犯罪的一些亚文化特征之外,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追求经济利益、积极寻求“保护伞”并逐步向政治领域渗透。为有效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我国的蔓延,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消除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3.
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的“保护伞”问题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背景特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为“通过贿赂、威胁等手段,引诱、逼迫国家工作人员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或者为其提供非法保护”。黑社会性质组织要想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使自己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缺乏权力的保护和支持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拉拢腐蚀国家公职人员和将自己的势力渗透到权力部门,与权力紧密结合起来,是一切黑社会性质组织必然要做的一件大事。但这并不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绝对必要条件。《解释》之所以将此作为黑社会性质“一般”情况下应具有的特征,是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如果发现某一组织具有这一特  相似文献   

4.
垄断黑金与暴力魅影——王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王兴强黑社会性质组织为追逐非法利润,以合法企业为外衣,暴力垄断市场;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构严密,并拉拢国家工作人员包庇、纵容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应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整治社会秩序;制定专门法规,准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强化司法部门的特殊打击能力,有力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厉打击国家工作人员涉黑职务犯罪,彻底消除“保护伞”的庇护;加大对洗钱行为的预防、监控和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5.
王晨 《时代法学》2011,(5):26-31
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法修正案(八)从明确黑社会性质特征、增设财产刑、加大对“保护伞”的打击力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罪名、罪种相对滞后,刑事政策贯彻不够全面,附加刑设计不尽合理等缺陷,应进一步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法中黑社会性质组织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立足于静态区别与动态发展的观点,通过与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的全面比较,概括出黑社会性质组织在社会性、行为以及危害性三个方面的构成特征,提出了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标准,并对实践中存在的“保护伞”问题、恶势力团伙犯罪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与犯罪集团的关系问题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7.
简论黑社会性质犯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可 《政法学刊》2001,18(2):3-7
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发展的高级阶段,黑社会性质犯罪就是黑社会犯罪,它不过是黑社会犯罪的初级形态和初级发展阶段。我国刑法中明确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这个概念,是根据我国现阶段黑社会犯罪的特点确定的。目前我国存在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主要通过七种基本方式形成。如今黑社会性质犯罪呈现出几大发展趋势正向黑社会的高级形态发展;加速向经济、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国际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时,应内看其组织特征,外看其行为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通常在一定区域或行业范围内,以暴力为后盾,通过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等手段,依靠犯罪组织的淫威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来获利。具备政治保护伞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重要特征,在反黑实践中要加大打击政治保护伞的力度。现阶段境外黑社会组织对广东的渗透具有很强的侵财性和暴力性,或自设炉灶,或勾结境内不法分子和犯罪团伙,形成一股罪恶地下势力,对渗透地社会秩序、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谢才萍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3个特征:组织者、领导者为女性;生成过程表现为“由赌及黑”、“以赌养黑”;形成重大影响过程中存有“保护伞”。为了防止此类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生成,需要加强转型时期的女性利益观和法制教育;改善就业环境以减少社会闲散人员;加大对赌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戒力度,铲除赌博滋生的土壤;亟需加强对公权力尤其是警察权的监督,以防国家工作人员沦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0.
杜镝 《法制与社会》2011,(35):259-26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组织性强,犯罪地域较广,社会危害性极大的特征,由于近年“打黑除恶”斗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本文从立法的角度,探讨了黑社会性质组在织与“恶势力”犯罪的区别,以及在定罪量刑方面值得探讨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黑社会性质组织,以暴力、威胁等手段,称霸一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本文结合上海地区发生和处理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特征、成员构成及区域特征等问题.并重点研究了“保护伞”是否作为犯罪构成要素及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是否有存在必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姚毅奇 《犯罪研究》2009,(5):33-39,46
以“反黑”司法实践为视角,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有其自身的特性及发展规律。针对出现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篡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的案件,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附加刑之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是当前学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刑法学、犯罪学、刑事诉讼法学等学科对此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使之成为了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含义、特征和类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心理矫治对策。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社会、经济、历史和文化原因,认为社会控制弱化和腐败,社会贫富悬殊、两极分化,以及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打击必须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在严打的高压下,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心理矫治工作,对那些初陷泥潭、涉恶未深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分子进行帮教,引导他们重回社会,是预防犯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黑社会性质组织与国外黑社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有组织犯罪猖獗,黑社会复活了!” 一般认为,目前我国有组织犯罪的犯罪形态符合黑社会的一些特征,但只是具有黑社会性质的组织,还不是典型的黑社会组织。然而,根据2000年岁末“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破获出来的案件看和当前中国大陆有组织犯罪的最新动态看,有的有组织犯罪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黑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如果将这类犯罪还认定为“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已经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因为黑社会组织一般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规定,对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除可以判处主刑和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并没有对此类犯罪作出判处罚金或没收财产的规定。笔者认为,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应增设财产刑,理由是:一、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看,有其理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征之一,即“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从这一规定看,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行为具有鲜明的经济目的,经济色彩强烈。为了获取非法经…  相似文献   

16.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及其特征,掌握其特点,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其他类似有组织犯罪之间的区别,才有助于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7.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今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将“打黑除恶”列为主要任务。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正逐渐升级,向黑社会犯罪转化。下面是笔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8.
“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有一部分黑社会性质特征较为明显的犯罪组织未能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定罪处罚,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现具体犯罪行为人,控制、抓获犯罪嫌疑人,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中证明其“组织性”的证据收集与固定缺乏经验。现在的黑社会性质组织, 组织结构大多是以各成员的口供相互印证加以明确的。很难再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现状及特点兰州市黑社会性质犯罪活动的现状近年来兰州市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有组织犯罪向黑社会性质犯罪方向演化的趋势十分明显,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和初具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雏形的流氓恶势力团伙大量出现,曾一度成为危害兰州市社会治安的“毒瘤”。2000年12月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兰州市公安机关摧毁已经发展成形的黑社会性质组织7个,流氓恶势力犯罪团伙14个,“校霸”、“厂霸”、“村霸”、“车匪路霸”等各类“霸头”11个,抓获黑恶势力团伙成员396人,破获持枪杀人、绑架、抢劫、强奸、赌博、寻衅滋事、强迫妇女卖淫、私藏枪支、敲诈勒索、贩毒等各类案件450余起;缴获各类枪支  相似文献   

20.
林国辉 《法制与社会》2011,(36):130-131
1997年《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设立“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罪名开始十年内,适用寥寥,但近几年,各地判例突增。2011年的刑法修正案八对该罪名进行了修改,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基本特征以及刑罚予以补充和完善。本文拟就现阶段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规定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入手,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司法实践中的几个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