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必须从我党正面临的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一系列转变:即在对民众的领导上,由"权力型"向"权威型"转变;在党政关系上,由"合一型"向"分开型"转变;在党与法的关系上,由"人治型"向"法治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论依法治国与执政党执政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依法治国给执政党执政方式提出的变革要求 ,主要是应从传统的领导方式向符合法治要求的执政方式转变 ,即从主要以党直接执政的形式向以国家执政的形式转变、主要依靠党的政策执政向主要依靠法律执政转变、主要靠人治执政向靠法治执政的根本性变革 ;提出执政党应通过采取执掌国家政权工作重心的转移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来维护党的权威 ,注重保持党的政策的合法性 ,尽快制定监督法把宪法规定的对执政党的监督落到实处等措施 ,以适应依法治国给执政党执政方式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执政方式是指在一定的政党制度条件下政党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的制度性规定,或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形式。改革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就是要使执政党通过国家政权机关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实施领导。为了解决党在执政方式方面“双轨执政”的现象,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必须转变执政理念,必须从“政治动员”模式和人治模式向依法治国转变,必须建立执政党权力制约机制,从体制和机制方面对党执政方式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在国家行政机关中的具体体现就是逐步消除管制型政府所产生的弊端,实现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本文对这种转变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是我党执政的自觉理性发展成果,突出表现了我党在思维方式上,实现从"革命思维"向"执政思维"的转变;在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上,实现从"一元化"向"职能化"的转变;在领导方法上,实现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因此,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在执政方式、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顺应时代发展的正确选择,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党依法执政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既是时代的本质要求,又是一项重大的法治创新。它不仅将引起党的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将对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产生深远影响。党依法执政,需要厘清执政主体、执政行为和执政责任三大核心要素;需要实现执政方式上的三大深刻转变:即党从主要依政策执政向主要依法律执政转变,从强调严格遵守法律执政向既严格遵守法律、又主动创制和运用法律执政转变,从加强自身制度建设与领导国家法治建设分头实施向二者同步推进、统一于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  相似文献   

7.
执政方式作为党执政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党执政理念转化为行动实践的关键。它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来执政方式转变的历史进程进行梳理的基点上,挖掘了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内在理据,并力求探寻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转变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转变党的执政方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体现了党的执政方式转型的方向,是新时期党的执政方式转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执政党自身状况等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推进执政方式现代化,这不仅是党的执政方式的适时转变问题,而且起着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这一复杂工程的枢纽作用.为此,本文从转变执政理念这一基点出发,对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这一重大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特征要求转变党的执政方式,建立一种新的科学化的执政方式。法制化是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前提保证,而民主化是执政方式科学化的实现途径。实现党的执政方式的科学化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是转变党政关系;二是转变党的执政职能;三是决策科学化;四是管理人本化;五是建立学习型政党;六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