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刑法学界普遍认为,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以犯罪构成要件的满足为条件。任何行为,只要符合某种犯罪的四要件,犯罪就成立。而传统大陆法学家坚持三阶层学说,认为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符合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有责性。四要件理论与三阶层学说是否存在冲突,在理论上是值得探析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案例入手,阐述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含义、沿革和新旧条文比较,通过介绍侵犯法益的不同学说,指明我国大陆地区刑法所采取的学说及其合理性,再逐一阐释了犯罪所得和犯罪所得收益的内涵及认定标准,最后从法律规定、社会危害性、法益侵害三个角度来解决所提问题,得出没有达到法定年龄、没有责任能力的人,实施符合构成要件的违法行为所得的财物能认定为"犯罪"所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共犯的本质"就是指关于共犯何以"共同"的问题,也就是什么要素"共同"才可能成立共同犯罪的问题,由此产生了"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的理论分歧。但总所周知的是,这两种学说都有各自的漏洞,因此,目前在理论界公认为比较合理的学说主要有两种修正学说,即部分犯罪共同说与构成要件的行为共同说。  相似文献   

4.
崔娟娟 《法制博览》2013,(11):96-97
《物权法》确定了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然而现行不动产善意取得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认识。不动产是否应当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以及善意取得各要件的具体含义历来都是争议的焦点。动产和不动产是否应该区别立法也是学者们关注比较多的问题。笔者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设立的合理性、构成要件以及法律效果三个方面来阐述不动产的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模铸和侵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技革命和全球化的发展,新形势从事实、学说和法理三个层面上对传统的国家主权产生了冲击,人类社会必须对此进行重新梳理,为国家主权在全球化时代奠定新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6.
申国莹 《工会博览》2009,(12):58-58
责任性质是探讨法律责任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责任的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责任形式等。虚假陈述行为的民事责任的定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主要观点有违约责任说,独立责任说,区分责任说和侵权责任说,本文主要通过论证这几种学说的不足得出虚假陈述属于特殊侵权责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路欢 《法制博览》2013,(1):126+96
在考察美国判例、学说在客户名单保护上的一些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介绍了客户名单的构成要件、可转让性等问题。对于如何解决好隐私权的保护与客户名单的财产性这一矛盾的问题,在借鉴美国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结论,可供我国商业秘密立法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钟慧 《工会博览》2008,(10):26-27
劳动规章是现代社会中用人单位对集体劳动进行组织和管理所必需的制度,对规范劳资双方行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具有重要作用。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设置不当,不仅不能有效组织劳动,还会引起更多的劳资纠纷。我国《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只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本文通过对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具体内容的分析,从劳动规章制度合法性要件与合理性要件来完善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有效协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
张鑫 《法制博览》2013,(10):197-198
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著作权作品而不必征得著作权人的同意,也不必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情形,在著作权法领域被称之为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调整作者、传播者、使用者在行使著作权及邻接权过程中矛盾与冲突的一项利益均衡制度,具有平等性、公平性、公益性、合理性的法律价值。然而其"合理性"之判断标准却面临着立法上的缺陷以及司法上的困境,学界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本文将从介绍各国"合理性判断标准"主要立法模式入手,在结合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相关立法进行分析,进而对合理使用之构成要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三性”犯罪论的构想,源于笔者对什么样的犯罪构成才符合我国立法和司法的现实需要的理性思考,是以承继“四要件”为基,以借鉴“三阶层”为辅完善犯罪论的体系性构想。在路径选择上,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层次构建上,以“三特征说”为基调,注重犯罪构成与犯罪概念间的协调对应,以社会危害性要件、刑事违法性要件、应受惩罚性要件为犯罪构成,采顺序排列,递进判断,突出强化“社会危害性”的工具属性和实质要件定位。在内容充盈上,首先完善社会危害性要件内涵,以客体要素和程度要素作为评价要素;其次调整刑事违法性要件归类,以主体要素、主观要素、客观要素为正向结构评价要素;最后厘清应受惩罚性定位,以刑罚要素和阻却要素作为反向结构评价要素,从而形成“三性”犯罪论,以期为理论与实践互洽提供可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