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2,(10):44-45
在一些老百姓眼中,记者比监管部门还“厉害”:似乎每一次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先由媒体曝光。每一次出事,监管部门都会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事实是,屡屡“亡羊”,谁来“补牢”?  相似文献   

2.
今年4月,首先在安徽省阜阳市引起极大震动继而引起全国打假大行动的“劣质奶粉”事件,对社会的震撼非常大。劣质奶粉事件的涉面之广,危害之深,损失之惨重,可谓惊人。古人云:“亡羊补牢,尤为未晚”。我们痛定思痛,探究“亡羊”的原因和“补牢”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一、“亡羊”于何处此次“劣质奶粉”事件的凸现,是多种因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四个原  相似文献   

3.
日前,各种有关安全事故的报道屡屡见诸新闻媒体。事后,各种处理方式多如出一辙,往往在出了事故后,各级领导都会十分重视安全工作,查处相关责任人,加大检查力度,制定防范措施,强化安全教育。笔者以为,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随时“补牢”。  相似文献   

4.
《廉政瞭望》2012,(3):13-13
废弃了几十年之后,一夜之间,“汉奸”这个带有强烈政治含义的词语,突然间重新回到了中国人的语境之中,在网络上被广泛使用,某论坛甚至还发起了“当代十大汉奸”的评选活动,北大教授孔庆东也怒骂某些记者为“汉奸”。在当今的语境下,为何“汉奸”一词又重出江湖,成为热词?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什么?问题就是“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之所以强调把问题当问题解决,是想提醒人们,千万别把问题当成什么别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不把问题当问题的问题不乏其例。例一:把问题当经验。出了失误、事故和案件后,采取相应措施“亡羊补牢”是必要和正常的,接下来要做的当是认认真真地分析研究,从中找出问题之所在,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可是,有些单位为了掩饰问题,谈“亡羊”轻描淡写,谈“补牢”妙笔生花,视为重头戏。如此还竟能被上级机关作为经验总结发布。用经验掩饰问题,结果必然是养痈遗患。例二:把问题…  相似文献   

6.
1999年初,重庆市望江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虹桥垮塌事件”,个别领导干部的腐败是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突出原因。“虹桥事件”严重地损害了县委和县政府的形象,使当地干部心理蒙上一层阴影,普遍感到抬不起头来,群众对干部缺乏信任感,这对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重庆市委在对泰江部分领导作了调整后,于1999年2至6月,专门在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的学江县进行“三讲”教育试点,希望泰江县委能认真总结教训,认真查找领导班子集体和领导干部个人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痛定思痛,严格剖析,振奋精神,努力开创全县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几年未见的朋友相见,开口就反问 我:“怎么还搞政工呢?往行政工作这 边靠靠。”像这样的“关心”,我经过无 数次了,总是一笑了之。 我的这些朋友言下之意,是让我掌 握点“实权”,干些“实惠”的工作。 社会上有这样几句顺口溜:“十年个体 成富翁,十年厂长成股东,十年技术当 高工,十年政工两手空。”虽然,我手 头不太宽裕,但精神却很充实。回顾十 几年的政工历程。经历过困惑和迷茫、 尴尬与辛酸,饱尝了酸甜苦辣。在工 作实践中,我受益匪浅,有很多的人生 感悟,深深地爱上了这一行。 政工工作,我认为是讲“德”不讲 “得”…  相似文献   

8.
半个世纪前的国共斗争,始终在两条战线上展开,一是正面战场,一是隐蔽战线。在隐蔽战线上,斗争形式多样,手段灵活,但无疑,间谍战是互相角力的最重要一环。在双方几十年斗争中,共产党打了几次漂亮的间谍战,最精彩的两次,其要角就是周恩来大为赞许的“前三杰”和“后三杰”。而“后三杰”的主要人物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的熊向晖。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往往都是千方百计披上各种冠冕堂皇的外衣,让人觉得正常,甚至可以理解。据《半月谈》载,某县委、县政府在制造腐败上,便创造了充分的“理由”,而且“合理”地延续了长达十多年。据说,该县从1987年以来就执行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凡副县级以上的领导调出本县,都要送一套大理石云木雕花家具。目的有二:一是代表全县干部群众向该领导表示心意;二是让该领导不要忘记这个县,今后有事好联系、多关照。听听,这两条“理由”多有人情味,而且还尽显当地领导的一心为公的感人公仆形象。为啥非要送家具?原来,这…  相似文献   

10.
“攻坚”也好,“并轨”也好广度深度难度前所未有刘国光: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讲话后,一种观点认为,改革进人了“攻坚”阶段。gi年以前,改革基本上打的是外围战,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政企还没有完全分开,国有企业还没有...  相似文献   

11.
“巫溪评上先进了!”去年6月,这条消息在巫溪不胫而走。对于“九山微水一分田”的巫溪来说,已多年排名在全市的后列,但在2009年度综合考核中,县党政领导班子却一鸣惊人拿下了“先进领导集体”的荣誉牌。从后进到先进,是什么原因使巫溪实现了大跨步?  相似文献   

12.
俗语云:不碰南墙不回头。此语是说那些执迷不悟不听好言相劝的人,他们不到碰在墙上头破血流无路可走的时候,是不会幡然悔悟反省自己是否走错了路线。这种人就是芸芸众生中最愚不可及冥顽不化的人吗?其实还不是,“不碰南墙不回头”,此话反过来说,就存在着“碰到南墙还回头”的可能,是可救药的。还有那么一部分人,是“碰到南墙也不回头”,一条道儿要走到黑的。在现代贪官的队伍里,这种被钱迷了心窍、身陷囹圄仍不思悔过,反而强词夺理,编造出一套“歪理邪说”以推脱罪责的人,还真有不少。 “我是人民公仆,花人民一点钱算什么?…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神六”和“超女”,是去年中国最火的两件事。到“百度”上搜索“超女”,好家伙,竟有网页695万个。“神六”着陆刚刚几天,也有130万个搜索结果。再看“新浪”新闻,“超女”有10300条,而“神六”则达13200条。“超女”是民间的事,“神六”是国家的事。“超女”火,火出了生活的滋味;“神六”火,火出了爱国的热情。不管是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的成功,还是费俊龙、聂海胜的壮举,都令人兴奋,让人快乐。某市有一所学校,2005年9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谁是你心中最崇拜的偶像”的问卷调查,结果,80%以上的学生选择的是“超级女声”李宇…  相似文献   

14.
“有成份论,不唯成份论,重在政治表现”,是我党几十年在组织路线方面的一条重要原则。上年纪的人如我者对此耳熟眼热,体会至深。新一代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后生,只识其字,难解其意,恍若雾里看花,不知“成份”是什么?“政治表现”何指? 往往,老者一提及此,多有怨气。在那个年代,缘此而受累者的确不少。那时的怨气是:爹妈生我,我能选择?地地道道的血统论! 不是要与那些受屈的人唱反调,事后再冷静下来一想,任何事情,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原因和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的理由。离开一定的历史条件来  相似文献   

15.
伶俐 《廉政瞭望》2012,(11):5-5
上个月,年过九旬的外公过世了,外婆几年前离世后就剩外公一个人住。外公走后,家人开始清理他的房间,我们惊奇地发现,老人生前竟背着我们买了不少保健品,有的还没拆封,放在那儿不知多少年月了。 记得前几天看到新闻上一个老人更夸张:死后还留着十多万元的保健品,五六张寄存单据,还有价值数万元的保健品寄存在两家保健品公司里。这些保健品,老人要吃十多年才能吃完。 其实,我外公生前就常去参加不少针对老年人的所谓治疗优惠活动、宣讲会什么的。有的在礼堂里,很正式,都是“权威专家”,进行保健产品的辅导。我们小区里也经常见到,有一些老年人三三两两,提着小马扎去“听课”。几天“课”听下来,或多或少,都要买点保健品或器材。  相似文献   

16.
人都是要脸的,腐败分子也不例外。未“倒台” 时自然要风光做人,“倒”了台也免不了要为自己鸣冤叫屈。尽管他们的“倒”法各不相同,但“理由”大致有三种情形。 一曰“碰倒”。本来自己不会倒,只因上边不正,才“树倒猢狲散”。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县委副书记林世元在最初的自我辩解中就声称自己是“一味听从县里的决定、决策”;而身为县人大副主任、时任县城重点建设工程指挥部指挥长的贺际慎,在解释虹桥发生异常响动后仍表态可  相似文献   

17.
萨苏 《党建文汇》2010,(3):37-37
近几十年来,“日本制造”等同于“高品质”,带有“Made in Japan”标志的产品被不少人追逐。其实,回顾历史可以发现,40多年前,在世界市场上横冲直撞的“日本制造”,曾经有过一个典型的廉价劣质时代。  相似文献   

18.
成彪 《党建文汇》2006,(11):38-38
现年38岁的陈雪娇,家住江苏省海安县某镇。去年的一天,邻镇的徐晓斌对陈雪娇说:“你不要老是一个人在家里瞎忙,对老公要多个心眼。你丈夫在外与一个女人鬼混,只有你还被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19.
“亡羊补牢”是《战国策》里庄辛讲给楚襄王的的寓言。讲的是,羊的主人发现羊圈里的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个窟窿,夜里狼钻进来,把羊叼走了。邻居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他很后悔,把羊圈修好了,再也没丢羊。后人比喻为,做事出了错要马上查找原因,补好漏洞,以防类似的损失再次发生。然而,一些国有企业“亡羊”之后的一些表现却令笔者困惑不解。  相似文献   

20.
“财神”的“不字歌”□于德坤大安市乐胜乡信用社主任、共产党员李秀有在工作中坚持原则,乐于助人,被当地群众誉为农民兄弟的“好财神”。这礼不能收去年6月的一天晚上,李秀有下班回家,发现桌子上放着4条香烟。一问老伴,得知是一个私营企业主李某送来的。第二天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