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梅 《实事求是》2010,(1):67-68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消费品市场供给充足,社会消费心理稳定,市场物价保持平稳,全地区消费品市场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从发展趋势来看,阿克苏地区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稳中有升将构成市场运行的总基调.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摆脱短缺状态后,又面临着过剩经济的新挑战。有效需求不足随处可见,不仅消费品过剩,而且生产资料、劳动力甚至资本都过剩了。为什么时间不长就从短缺走进过剩?怎样在过剩经济的背景下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呢?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我们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供给与需求的特征,理顺供求关系,更好地发挥供求机制的调节作用,将有助于刺激消费增长,扩大国内有效需求,进而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本文拟就供求问题作些探讨。一、供给(一)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供给,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提供给市场的各种商品和劳务。供给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八五”期间安徽省消费品市场变化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安徽省市场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并由此出发,阐述了开拓市场的具体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除棉花外,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八五”计划。据初步预测,1995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将达到4.55亿吨,比1990年增加900万吨。整个“八五”时期,粮食总产出约22.35亿吨,比“七五”增加1.9亿吨,增长9.4%...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总量高速增长“八五”时期,宏观经济总量即国内生产总值,在规模上增长达到了历史最大,在速度上增长为历史最高。这一时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时期。据初步测算,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达53045亿元,“八五”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将达179612亿元...  相似文献   

6.
转变增长方式必须优化生产要素房忠昌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方向目标。从潍坊的实践看,活化存量,优化生产要素,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切入点。现实的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八五"期间年均递增...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历来是经济增长的基础。要保持经济的高增长态势,必须适时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基础不断朝着优化方向发展,经济增长质量也相应有所提高。我国80年代初期轻工业的优先发展,80年代中期以家用电器为代表的现代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崛起,80年代后期基础产业、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兴建,以及90年代初期重化工业的加快发展,都是适应消费需求变化出现的产业结构大变动,致使经济增长从“六五”向“七五”和“八五”时期转变过程中,都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并获得了相应的新的结构基础。不妨设想,假如产业结构一直停留在80年代初期水平,怎么能够出现20年来年均9.8%的高增长呢?人们对此往往看得不太清楚,一个重要原因是:当产业结构转变顺畅,未遇到重大阻力时,产业结  相似文献   

8.
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李能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个新时期的表现就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领域中各行各业的巨大发展,无论是从消费品生产的总量看,还是从生产资料的供给总量看,整个经济基本上已由过去的短缺经济转变为经济平衡。可...  相似文献   

9.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即经济总量关系从需求大于供给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供给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经济运行从供给约束型转变为市场约束型。这些变化,一方面表明了我国已经告别了“短缺”困扰,另一方面表明了适应买方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我国的买方市场 在传统体制下,我国经济一直处于以卖方市场为基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经济状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从1995年开始,就已经有90%以上消费品达到了供求基本平衡或供大于求。这反映着我国经济总量关系——供给  相似文献   

10.
纵观2004年湖南消费品市场,总体感觉是平稳发展、亮点频现。虽然在年初遭受了禽流感的袭击,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价格上扬,以汽车、家电为代表的大件消费品价格下挫,但整个市场的运行格局仍然保持了持续活跃、稳中见旺的态势。数据显示,2004年湖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69.84亿元,比上年增长14%,增长速度为近四年来的最高。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消费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上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是公共消费品的基本特性,它决定了公共消费品领域同时具有市场缺陷和非市场缺陷。我国农村公共消费品公共财政投入低,缺乏公共选择机制和其他供给渠道,因而农村公共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这直接降低了农民公共消费品的消费水平,并不利于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2.
山东"八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分析傅汝仁"八五"期间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对于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实现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起了重要作用,总的来看形势是好的,但也存...  相似文献   

13.
世纪之交我国就业的压力来自以下三方面:首先,劳动力的自然增长。1997年,我国人口总计为123626万人。“九五”期间劳动力自然增长的压力很重。据劳动部门估算,劳动力资源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增至2030万人,除去丧失劳动能力和退休的95...  相似文献   

14.
一、当前我省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能力不足。"九五"时期以来,由于经济体制、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福建经济增长由单一的供给约束转变为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供给过剩双重约束。为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既要增加有效需求,又要调整供给结构。增加有效需求,一是要形成消费和投资需求正常增长的机制,二是要依靠供给创新带来市场创新;而调整供给结构,一是要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二是要促进产业升级。在市场需求约束强化和部分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解决这些问题的难度很大,尤其是结构调整必须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遵循市场竞争的基本原则,主要靠市场  相似文献   

15.
1、“继续下滑有益”说。我国经济增长率的这一轮渡动,在1992年达到波峰后,从1993年起到1998年,已连续下滑6年。有同志认为,这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而且这种下滑态势还应继续下去,这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改革和转变增长方式,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结构调整和化解金融风险。 2、“有效供给不足”说。这是从供给结构提出的问题。有同志认为:“从供求关系的角度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供给能力不足。这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结构方面存在问题”。这种观点认为,现在,“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我们的供给能力很差”。这里所说的“结构问题”是指,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与过去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关。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群 《新视野》2004,(2):15-17
2003年我国市场主导的,以居民消费和企业自主投资为基础的新一轮经济较快增长已经形成。综合国内外条件,预计2004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步回升的态势。但是,随着经济增长水平提高,波动幅度可能加大;部分供给能力可能出现阶段性紧张。投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政府的经济管理方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经济发展的目标应从保持必要的经济增长率转向追求经济的稳定、协调、有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抓住机遇 增创优势实现海南“九五”经济和社会大发展阮崇武"八五"是海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八五"期间,海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巨变,经济建设成就显著,基础设施条件基本改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党...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供给机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在不同时期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目前供给过程仍存在诸多问题。借鉴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供给经验,提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必须建立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并存的供给机制和科学的供给决策机制,确实有效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求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角度讲,成长是指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里,经济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过程。成长与增长有着共同之处,都是指事物在数量程度、趋势等方面的增加和强化;但又略有区别:增长所强调的时间更短一些,可比性更强一些;而成长则着重指一个过程。 为什么说我国进入了经济成长的新阶段呢?主要在于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些新的特点: 第一、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分总量市场和人们肉眼能看得到的市场,总量市场就是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现在供求总量与过去相比已根本不同了;原来是需求大于供给,现在是供给  相似文献   

20.
解决中国居民住房问题,需要解放思想、调整思路。既要摆脱计划配置模式,也要摆脱市场配置模式,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住房配置模式。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居民住房的定位应当是消费品而非投机品;应当坚持"保障基本需求、倡导适度需求、限制过度需求、禁止投机需求"的住房消费原则。中国住房的配置应当实行"村民自建、市场购买、政府供给"相结合的模式,实行"自建有约束、购买有限制、供给有保障"的政策。中国居民住房的改善,应当坚持"适度增加面积,重在提高质量"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