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形,社会主义文化有魂,二者互生共赢,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育人特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文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经验说明了以文化形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行。运用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增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生力和吸引力。要遵循文化创作和传播内在规律,使文化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润物无声。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文化资源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具有相通性,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应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其精髓同时淘汰劣质文化;文化具有发展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彰显时代特征。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植根于传统文化同时超越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凝练、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系中,包含着内容广博、意蕴深远的关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文化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了文化熔铸对于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价值及相关实施措施。文化熔铸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实践途径的整合、内化和外化的联结以及社会整合与建构功能的发挥。通过建构制度、优化机制、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措施加强先进文化熔铸,推进文化创新,是有效培育、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王冀平 《人民论坛》2012,(17):22-23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价值观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普遍关心的热点,关于价值观问题的研究也成为"显学"。价值观是文化的内核,我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抓好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欧阳娟 《前沿》2013,(8):129-130
把高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与企业文化结合起来是贯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贴近"原则的重要途径。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渠道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深化与学生专业结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才能帮助高职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源泉,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导思想,研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以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与新文化视角的价值体系为出发点,,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用文化的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会迎来中华文明的再辉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提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动因。科学揭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文化动因,是我们当前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着力提高培育工作有效性和针对性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张琦 《求索》2013,(10):113-115
公民健康文化人格的培育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构建公民文化人格,对确保我国公民健康文化人格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申婕  何润霞  叶铭 《传承》2015,(2):7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显得尤为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有助于打造企业特色理念、完善企业文化激励机制、开展企业精神文明活动,从而更好地引导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不能一味地运用"考据学"的方法,从传统思想材料中寻找对应的概念与范畴,而应从理论逻辑、历史经验、现实表现及实践取向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根据理论与历史的逻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根据现实的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继承;根据实践的取向,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面旗帜,是全国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的纽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们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建设的中轴力量,不仅能够为文化建设凝聚青春力量,还能够为文化建设提供价值规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具有重大意义,即有助于为文化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环境,也有助于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根本保障,还有助于为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根本方向提供动力引擎.因此,要着重从顶层设计、思想领域、实践平台、具体举措四个方面入手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即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是深度融合、有机统一的。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内核所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的红色文化、现代的先进文化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来源。党的十九大将文化自信写进了党章,体现了我党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一样具有高度自信。我们必须从国家价值目标中审思文化自信,从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中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蒋瑛 《前沿》2013,(19):36-37,43
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因受本国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发展经验影响,在思想体系、社会道德观、信仰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呈现各自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核心价值观建设进行比较,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可资借鉴的经验,为更好地践行十八大提出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发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与传播语境,但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对传统价值的销蚀与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培育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商业化操控的大众传媒助推了网络文化的"泛娱乐化","泛娱乐化"以"娱乐"来解构价值、消解价值,而其背后的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造成严重影响。对此,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以此引领多元价值、凝聚价值共识,抵制网络文化"泛娱乐化"现象,从而为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创造良好的价值生态。  相似文献   

17.
闫荃生 《前进》2013,(12):52-53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培养个性化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既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运起荣 《天津人大》2014,(12):41-4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19.
戈丽薇 《前沿》2013,(6):137-138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质量、全面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必要和紧迫。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办学历史、发展历程、大学精神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可以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物态的档案文化和大学精神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统筹好、发挥好、利用好、实现好高校档案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和"眼见为实"的重要影响是本文探索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20.
赵瑞华 《人民论坛》2015,(5):190-192
在当今文化多元、价值观多样的社会现实中,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导和引领,首先就要赢得社会共同认可。只有真正赢得社会大众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的、有效的、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基础,有助于为社会主义核心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