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而且也是规范党和国家事业的基本秩序原则。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规范秩序,不断开创革命、建设与改革的新局面:在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时期,“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政治承诺和履约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共同纲领》和“五四宪法”所奠基的现代中国的宪制结构,则将“以人民为中心”具化为日常政治的规范诉求;而在新时代实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背景下,“以人民为中心”更是成为中国共产党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自我革命的原则性秩序框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初心与本色,规范着未来中国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八十年奋斗的光辉业绩之一,就是我们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中国人民社会政治地位的根本变化。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百折不挠地为人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而奋  相似文献   

3.
中共柳州地方组织自1926年7月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79年的光辉历程。在79年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地方基层组织,柳州党组织从成立之初的几名党员发展到16万多名党员,从一个弱小的政治力量成长为领导柳州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这是柳州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不畏艰辛、前仆后继、开拓创新、勇往直前,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一个缩影。这个胜利是柳州人民的胜利!在这79年的历…  相似文献   

4.
1840年香港和晚清政府剥离后,英国在香港建立了殖民统治,其压迫性的政治架构和权力运作状况,以及殖民奴化教育和功利价值导向,致使大部分香港人民对政治厌弃和疏远。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后,特别是“九七”前后,香港人民涌现出勃发的政治热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二、三代领导人和全体中国人民以高度宽容的政治精神,创立和实践了“一国两制”,使香港人民真正享有民主。香港人必将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构建共同的政治价值观,推进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当“中国”和“改革”两词在30年前被郑重地书写到一起的时候,相信无人能准确言及其对30年后今天的真正意义。中国改革近30年的印痕,深深地嵌入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悄悄地改写了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生活,渐渐地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也缓缓地积累了中国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突破的诸多瓶颈。此时此刻,我们编发一组关注中国命运的青年学者对中国改革30年的回顾和展望,以期有更多的声音共同参与到对中国改革30年经验的深刻反思之中。——主持人:李梅  相似文献   

6.
台湾当局今年4月通过了“宪法增修条文”,并决定在明年初进一步修改“宪法”。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求教于大家。一、修宪的原因台湾当局“修宪”的直接原因是内部政治斗争所引发的政治资源再分配和人民对民主政治的迫切要求。蒋经国逝世以后,强人已去,原“动戡体制”所维系的“权威主义体制”走向瓦解,国民党内部、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党以及台湾人民都提出终止“动员战乱时期”废止《临时条款》,进行“宪政改革”、落实“民主政治”的强烈要求。台湾当局不得不放弃以往以“充实中央民意机构”和修改《临时条  相似文献   

7.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8.
9月15日,肇始于1954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迎来了整整60年的特别欢庆。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总结人大制度的风雨历程和实践得失,对于未来的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无疑意义深远。 从历史的角度看,人大制度完整总结了我国政治运行的经验,亦标志着注重“人民性”的现代政治制度的确立。除了人大几近瘫痪的“文革”十年,人大制度在五十余年的实践中,整体扭转了中国的政治传统,它特别突出地诉诸“人民”的政治热情和行动,以人民为主体构建基础性的社会结构与目标,作为国家主体的工农阶级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政治地位。在一个官僚传统深厚悠久的东方大国,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  相似文献   

9.
刘红 《统一论坛》2002,(6):9-11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政治报告中关于《“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的论述,强调了中国人民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心,表述了一个中国原则的科学内涵,阐述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和“八项主张”为核心的对台政策,提出了“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恢复两岸政治对  相似文献   

10.
我们党为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 ,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集中教育。同时 ,针对我国改革处于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特定历史背景所带来的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提出和阐明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即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提出并强调“三讲”、“三个代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大力推动其落实 ,不是偶然的 ,而是新旧世纪…  相似文献   

11.
作为当代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政治家,邓小平同志十分注意研究政治问题,善于从政治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他教导我们“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对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讲话精神、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体会到,讲政治,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什么说讲政治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邓小平同志的有关论述中找到答案。1979年3月,邓小平曾指出政治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现实斗争中的根本利害”。因…  相似文献   

12.
江苏泗阳县对全县执法和经济监管部门及其所有官员举行大规模公开投票,选出“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单位”和“人民不满意的执法官员”,结果两个单位和9名官员“高票当选”。那9名官员均被停职半年、减薪九成,处罚力度之大,在中国当属首次。  相似文献   

13.
李希光 《人民论坛》2015,(10):32-35
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党的“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方针,再次确定了党的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明确了党的文艺工作者的精神追求和政治正确性标准。重提文艺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的大战略,是中国意识形态的旗帜。  相似文献   

14.
1994年2月26日,近百名在京台胞聚会台盟中央礼堂,参加由台盟中央、全国台联共同主办的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 起义47周年座谈会.台盟中央主席蔡子民在座谈会上首先发言.他说,47年前,台湾人民为反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专制统治,进行了全岛性的爱国民主斗争而遭到残酷镇压.今天我们缅怀先烈,重温“二·二八”起义的光荣历史,同时要继承和发扬“二·二八”起义的爱国民主传统.40多年来,台湾人民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仍为反对政治歧视,争取当家作主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促进了台湾政治民主化.在民主化斗争过程中,少数“台独”分子利用台湾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鼓吹“独立”,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  相似文献   

15.
我是和平区的人大代表、和平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几年的代表工作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我的庄严而神圣的政治使命,只有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人民代言,为人民谋利,为人民造福,才能成为一名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16.
谷萍 《学习与实践》2008,(6):132-136
本文运用新闻传播学与现象学的方法,围绕中国民主政治与报业发展的关系,研究1945年-1949年的中国新闻史。这一时期的中国,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立足各自的特殊视域,通过所控报刊,围绕“宪政”与“新闻自由”开战,见证和记录了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民主进程。在它们对现实世界的不同“显现”以及“视域融合”中,新“世界”的诞生之路、旧“世界”的灭亡轨迹,得以清晰“显现”。在这种各具特色的“显现”中,反映了政治与传媒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关系是动态变化的,这种动态的变化迫使政治力量与传媒都要相应做出变化与调整,为创造民主世界的开放空间提供必要条件,而政治民主化进程正是在这种动态演变的关系中得以曲折推进。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创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三次历史性巨大变迁,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进行政治创新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社会建立民主政体的探索,形成了“宪政”图式;毛泽东的政治创新主要表现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形成了“人民民主”图式;而邓小平的政治创新,主  相似文献   

18.
周芳 《理论月刊》2005,(10):192-192
刘德厚教授所著《广义政治论》一书的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无疑是今年中国政治学界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情。该书集作者十几年研究之功,展现了他在广义政治理论方面独特探索的理论成果,和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命运以及人类政治命运的关切。作者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为指导,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一个“现实主义的社会主义者”的眼光,思考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起源、本质特征、形态的多样性、社会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彻底解放的历史进程等理论问题,引领中国当代政治理论研究的新境界,拓展了中国政治学研究的思维空间。刘德厚教授的《广义政治论》体系完备,内涵丰富,其核心主题就是如何实现国家政治权力的社会化、人民化。其要点为:政治起源于社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坛》2010,(1):35-35
徐勇2009年12月15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民主挫折与民主的分层定位》认为,民主不过是政治统治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就如市场是经济资源的一种配置方式一样一它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政治统治权为全体公民所有,即政治统治资源为全体民众所有,它属于政治权力的所有权问题。用西方话语说是“人民主权”,用中国话语说是“人民主人”,用宪法语言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20.
《友声》2002,(6)
为了表彰埃及著名画家黑白·埃奈亚特先生为促进和发展中国和埃及人民之间的友谊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杰出贡献,对外友协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称号。在9月4日举行的授予仪式上,对外友协会长陈昊苏向黑白先生颁发了“人民友好使者”证书和证章。 黑白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56年,中国与埃及建交不久,他作为第一批埃及留学生来到中国,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华留学期间,他先后师从李苦禅、李可染、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