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党课》2010,(7):35-36
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四人到杨家岭去接毛主席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没想到竞碰到了迎面走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打量了来接他的四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1939年秋,毛泽东要到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派四个人前去接毛泽东。学院离毛泽东驻地杨家岭十来里,四个人走到中途,碰上匆匆而来的毛泽东。当毛泽东得知他们的来意后,他杨起手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人作报告要四个人接,要不得!要不得!”又问:“四个人抬的轿子呢?你们是不是抬轿子来接我呀?”“下回呀,跟你们领导说,再加四个人,来个八抬大轿,又体面又威风。要是还有人,再来几个鸣锣开道的,派几个摇旗呐喊的,你们说好不好?” 大家都笑了,毛泽东也笑了。  相似文献   

3.
郑淑芬  李凯 《奋斗》2013,(6):28-29
正1940年秋,毛泽东对专程到杨家岭迎接他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的邓力群等4位同志意味深长地讲:"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我们要养成一种新的作风:延安作风。我们要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当代》2008,(7):60-64
1940年秋的一个上午,延安马列学院专门派4名同志到杨家岭接毛泽东同志来作报告。当他们走到延水河桥头时,正好碰上迎面走来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打量了来接他的4个人,严肃认真地说:“从杨家岭到马列学院,才十里八里路。二万五千里长征都走过来了。这几步算不了什么。我又不是不知道,不要接接送送。  相似文献   

5.
据报载,安徽省一贫困镇持有“大哥大”的干部有27人.装配一个“大哥大”需要上万元,每年使用费也需要数千元.这样这个贫困镇仅“大哥大”一年就需要耗费数十万元.目前,这种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普遍存在.“不管哪一级,都想坐奥迪;不管官多大,都坐桑塔纳”.下基层必先打招呼,使之有所准备.认为陪同的人越多,接待的规格越高,自己脸上越光彩.这不禁使我想起1939年毛泽东批评迎接他前去作报告的同志的一番话.那年秋天,毛泽东要到离住杨家岭5公里的马列学院作报告.学院领导派了4个人去接他,走到半路,毛泽东迎面而来,当他得知这4个人是到杨家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幽默故事八抬大轿1939年秋,毛泽东去延安马列学院作报告。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让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等四人去杨家岭接毛泽东。他们走到半路时遇到毛泽东,便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毛泽东听后说:"这样做有点不好,一个...  相似文献   

7.
论作风     
何谓“作风”?有关辞书上的解释是:人们在思想、工作或生活上一贯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作风”一词的外延已远不止此,人们不仅用它来褒贬某个具体的人,而且还用来评价一个集体、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其原因就在于“作风”不仅是公众关注的对象自身形象的直接展示,同时也是其内在品质的折射。人们往往据此作出自己的判断和取舍。抗日战争期间,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到国内访问,他先到国统区,国民党用一顿800大洋的盛宴来款待他;他后到延安,毛泽东则用几元钱的家常饭为他接风。从这一件小事上表现出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为把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抗日的堡垒”、“民主的模范”,毛泽东积极倡导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延安作风”.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外,毛泽东十分注重思想建设,特别是针对党的领导干部,他强调要坚决反对官僚主义.经过努力,延安逐渐形成了以勤俭、平等、民主、亲民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风尚.延安作风的形成和影响,有力推动了抗日战争以及后来民族解放战争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韩洪泉 《党课参考》2023,(21):99-104
<正>1940年2月1日,毛泽东在延安民众讨汪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这里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化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为什么要取消它呢?”陕甘宁边区这“十个没有”是党的初心使命的体现,是“延安作风”、延安精神的生动展示,与国统区的“西安作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10.
1939年初秋的一个上午,毛泽东要从住地杨家岭去马列学院作报告。两地相距约八九华里路程。考虑到安全等问题,马列学院党总支书记张启龙、副院长范文澜特意派教育处长邓力群、教育干事安平生、宣传干事马洪和韩世福 4人去接毛泽东来作报告。   4人只走了一半路程,刚跨上延水河桥头,就和毛泽东相遇了。他们纳闷:主席为什么来得这么早 ?毛泽东忙问:“你们 4人风风火火的,要干么子去 ?”   由于没赶到出发地去接毛泽东, 4人甚觉难堪。邓力群急忙向主席解释说:“学院领导派我们来接主席,可我们来晚了,很不像话。”   毛泽东摆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着对党在历史上的几次作风整顿作一回顾。一、延安整风运动。1942年,为了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担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整风”的概念,报告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8日,毛泽东又在延安干部会…  相似文献   

12.
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开学典礼大会上作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报告明确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从此揭开了延安整风运动的序幕。几十年过去了,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中心工作由战争和阶级斗争转向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但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整顿党的作风的基本观点依然熠熠生辉。在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的今天,重温这篇光辉著作,倍感亲切,并可从中受到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1942年初春,在国民党重重封锁下的延安,一场以肃清王明“左”、右倾错误思想影响为目标的运动,在毛泽东亲自发动和主持下拉开了序幕。2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作了重要演说《整顿党的作风》,明确号召整顿学风、党风、文风,以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正当中央各机关单位普遍传达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和他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报告《反对党八股》,并且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动员,制订学习计划之时,热情而又敏感的延安文艺界就行动起来了。当时正值农历新年,延安军人俱乐部展出了张谔、华君武、蔡若虹3人的70多幅  相似文献   

14.
郭庆晨 《奋斗》2010,(1):61-61
60年前毛泽东为当时的松江省委题词:“学习”、“奋斗”、“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这三幅题词都与我们党的执政有关。“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只是短短的十个字,像是要求,像是告诫,又像是提醒.看似态度平和、但认真细想.实际上要求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5.
李德刚 《奋斗》2012,(9):33-3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向全党提出了“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命题。其实,对于这个命题,70年前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就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了出来。《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于1942年2月在延安干部会上的一篇演讲,该文与《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两篇讲演同为他推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在该文中,毛泽东指出,“现在许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了,这很好”,对于马克思主义.“如果是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  相似文献   

16.
延安复电的精神实质是鼓励和要求党和全国人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始终贯穿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并且成为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核心思想和话语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17.
“实事求是”之碑 在进入延安以前,毛泽东就是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最坚决地倡导实事求是并身体力行的高层领导人之一。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更加注意研究这个问题。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杨家岭召集高级干部会议,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的解释。1942年6月12日,中央党校大礼堂落成,毛泽东为之题写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以后,这四个大字被制成石刻,镶  相似文献   

18.
祁金利 《前线》2013,(4):85-85
我们党的延安时期,毛泽东曾要求全党改变“党八股”之文风。为了说明“党八股”的危害,毛泽东模仿“党八股”的形式,“以毒攻毒”地给它列了几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语言无味,像个瘪三;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9.
侯颖  吴永 《党史文苑》2009,(12):11-12
延安复电的精神实质是鼓励和要求党和全国人民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始终贯穿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并且成为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核心思想和话语要求,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20.
与共产党的渊源毛泽东称“他(张治中)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周恩来曾评价说:“这个人很复杂,又很简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