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华 《台声》2001,(7):12-13
5月 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   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然而,岛内各在野势力和舆论界对“新五不政策”反应冷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指出,最近台湾当局领导人在海外发表不少言论,“玩弄词藻,蛊惑民心,但是掩盖不…  相似文献   

2.
钟兴 《两岸关系》2001,(7):50-51
5月27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中美洲危地马拉对随行采访的岛内记者表示,对台军售与过境美国绝对不是对中国大陆的挑衅,台湾当局绝对不会错估与误判两岸情势,台湾绝对不是任何国家的棋子,台湾绝不放弃改善两岸关系的诚意与努力,两岸关系绝对不是零和游戏。这就是所谓的“新五不政策”。此番言论出台后,台湾当局各种文宣部门马上鼓吹这显示了当局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6月台湾当局领导人赴美进行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活动以来,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的商谈被迫停止。一年多来,海协多次呼吁台湾当局真正站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上来,停止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图谋,为两会商谈的恢复创造必要的条件和适宜的气氛。但是,台湾当局一再回避一个中国原则,顽固坚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政策,无意在真正解决影响两岸关系的症结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致使两会商谈迄今未能恢复。 最近,为缓解内外压力,摆脱不利处境,台湾当局及其“大陆政策”部门的负责人士频频鼓吹恢复第二次“汪辜会谈”及两会各层级商谈,一厢情愿地希望两会商谈“回到原点”,“重新开始”。众所周知,台湾当局领导人去年在国际上制造“两  相似文献   

4.
5月18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在其上台一年前夕,发表一篇电视讲话。他的这篇讲话,违背了台湾同胞的意愿,不但没有提出任何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张,通篇回避一个中国,而且公然鼓吹他曾一再表示台湾“一定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这是一个严重的警讯。  相似文献   

5.
宫力 《两岸关系》2005,(10):31-33
中美高层会晤在台湾问题上达成的共识不仅有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而且有助于维护台海局势的稳定。目前,中美高层会晤已在台湾产生积极影响。中国国民党中央政策会副执行长兼大陆部主任张荣恭就表示,胡锦涛主席提议和美国一道维护台海和平,但台湾当局无力也无心突破两岸政治僵局,台湾在台海局势中正在被边缘化,这对“台独”政治人物鼓吹的所谓“台湾主体性”,是严重讥讽。  相似文献   

6.
潘飞 《两岸关系》2008,(12):16-17
10月29日,马英九当局宣布由连战以“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董事长的身份出席第16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是自1993年APEC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来,台湾当局与会代表层级最高的一次。胡锦涛以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名义在此次会议期间与连战再度会晤,此举被视为两岸关系持续改善的重要成果,也显示了未来两岸关系朝向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积极态势。  相似文献   

7.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5月20日的讲话,显示了他对接受一个中国原则缺乏诚意。他想用回避的态度、模糊的言辞,对待这样一个涉及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是行不通的。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5月20日受权声明已经指出:“是否接受一个中国原则,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是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是继续顽固推行‘台独’分裂政策的试金石。”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一天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他就得一天面对这块试金石,这是回避不了的。 两岸对话与谈判,历来是两岸关系状况的指标。中台办、国台办5月20日受权声明指出:“当前,只要台湾当局明确承诺不搞‘两国论’,明确承诺海协与台湾海基会1992年达成的  相似文献   

8.
6月13日至15日 ,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了历史性的会晤 ,并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舆论普遍认为 ,朝韩首脑会晤是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会晤所取得的成果对北南关系的改善和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具有积极的意义。(详见本期“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朝韩首脑会晤成果”一文)法国报纸介绍北京大歌剧院“它就像湖中心一个具有文化氛围的小岛” ,这是法国人———保罗·安德勒给北京大歌剧院的定位 ,这座歌剧院与天安门近在咫尺 ,从现起开始建设 ,到2003对外开放。建筑预算数额巨大 :20亿法郎(1法郎约…  相似文献   

9.
毕松 《台声》2002,(2):1-1
台湾当局领导人在上台之初曾经口口声声要让台湾百姓“放心”,并作出了“不会宣布台独”等承诺。这说明,台湾当局领导人心里明白,广大台湾民众希望安定、希望和平,反对“台独”,担心推行“台独”分裂路线会挑起两岸关系紧张甚至冲突。然而,一年多来,台湾当局领导人是怎样遵守当初的“承诺”的?又是如何让台湾百姓“放心”的呢?最近,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委员会”(FAPA)的大会上公开宣布,他已批准在台湾居民的护照上加注英文“台湾”字样,并且声称这是给FAPA“最好的礼物”。此言一出,舆论…  相似文献   

10.
陈斌华 《台声》2000,(7):16-17
5月20日 ,台湾新领导人己经正式就任。从台湾新领导人上台后发表的讲话 ,及其近一段时间内的若干言行看 ,台湾当局在处理“后李登辉时代”的两岸关系上 ,仍将延续“李登辉路线” ,一方面继续回避甚至否定一个中国原则 ,拖延与大陆对话谈判 ,抗拒统一 ;另一方面 ,打着“四不”、“民主”、“人权”的幌子 ,以隐蔽的手段搞实质“台独”。因此 ,在一段时期内 ,两岸关系将是曲折、复杂、多变和相对脆弱的。台湾当局将“以拖待变 ,抗统渐独”台湾新领导人在讲话中 ,一方面声称在任期内不会宣布“台独”、不变更“国号”、不举行“统独公投”、…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东北亚地区是美、俄、日利益与矛盾的交汇点。今年以来,亚太安全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地区形势面临诸多变数。关注我国日边安全形势,对于我们的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都显得尤其重要。本期《国际纵横》栏目特约请有关方面专家撰写这组文氧,以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和把握周边形势。6月13日,平壤顺安国际机场两旁前两天还没有插上秧苗的农田已一片绿色10时36分,金大中总统缓步走下舷梯,金正日跨前两步,两人几乎是同时伸出了双手并紧紧握在一起。朝韩两国最高领导人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实现了“历史性会晤”,…  相似文献   

12.
鞠海涛 《两岸关系》2003,(10):14-15
9月6日,在台湾当局的支持下,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在台北举行了所谓“会师总统府、前进联合国”的“台湾正名大游行”,李登辉再次鼓吹“建立以台湾主权为主体性的国家”。这是近期来“台独”分裂势力推行“渐进式台独”的又一严重步骤。这一明显具有危险性和挑衅性的举动,是“台独”分裂势力在岛内掀起的新一波恶浪。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2日,是朝鲜半岛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天。韩国总统卢武铉迈过了冷战时代留下的最后一条军事分界线来到平壤,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朝韩首脑会晤。这是事隔七年后,朝韩领导人的再次会晤。4日,卢武铉与金正日在平壤发表《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双方表示将根据民族团结的精神,齐心协力开启民族共同繁荣和自主统一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7月30日,台湾当局经过18天的策划,辜振甫先生发表了一份为“两国论”辩解并进一步鼓吹“特殊国与国关系”的“谈话稿”。这份谈话稿不仅于事无补,反而雪上加霜,对两岸关系构成新的伤害,被海协会严辞退回。这一事态发展,在岛内引起各种反应。  相似文献   

15.
赵利根 《半月谈》2003,(13):75-77
6月22日到27日,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10年来印度总理第一次访问中国,中国多位领导人与瓦杰帕伊举行了会晤、会谈。我国外交部发言人称瓦杰帕伊此次访华是“一次成功和成果丰富的访问”。  相似文献   

16.
2011年6月12日上午,马英九竞选办公室宣告成立,次日进驻位于台北市八德路的“八德大楼”,这预示着台湾当局领导人选举大战序幕正式拉开,马英九和蔡英文的“双英”对决正式上演。这是一场被誉为“金童玉女”的权力之战,谁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格外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吹风     
《两岸关系》2001,(7):5
6月5日,台湾当局领导人出访中南美洲返回台湾即有“三拼”之说:“出国拼外交、回国拼经济、年底再拼选举”。所谓“出国拼外交”,当指此番中南美洲之行。其选在刚获美国大宗军售之后,在去年8月至今9个月内再次出访同一地区,并在过境美国时得到“放宽限制”的待遇,刻意突显其“拼外交”的“成就”。但是,台湾当局领导人此行,不仅给每个被访国带去数百至数千万美元的“见面礼”,还给中  相似文献   

18.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首次正式、公开、明确地将两岸关系歪曲为“一边一国”。陈水扁终于撕下了“四不一没有”的面纱,露出了“台独”分裂的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9.
京翼 《台声》2000,(8):9-10
6月15日 ,举世瞩目的朝鲜和韩国领导人高层会谈落幕 ,紧张对峙、分裂了半个世纪的朝鲜半岛 ,终于露出新的曙光。在朝韩领导人紧握双手的瞬间 ,在朝韩人民泪光翻涌的镜头前 ,台湾岛内各界在慨叹之余 ,都在问同一个问题 ,那就是“朝韩能 ,两岸为何不能 ?”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看 ,台湾的主权问题于1945年10月重回中国时已告解决 ;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 ,而朝韩的分裂则是二次大战国际条约造成的 ;台湾问题属于一国内政 ,而朝韩作为两个国家曾长期存在。因此 ,台湾问题和朝韩问题有着本质的不同 ,不具可比性。首先 ,朝韩领导…  相似文献   

20.
台湾新当局自5月20日上台以来已有4个多月 ,4个月来新当局的运行可以说是跌跌撞撞 ,窘态百出 ,令岛内民众大失所望 ,按岛内舆论的评价“施政各方面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发生问题”。归纳一下 ,大致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 :“慌”、“乱”、“跌”。慌:大陆政策朝三暮四所谓“慌” ,是指在两岸关系上 ,由于台湾当局领导人有其“台独”背景 ,因此难掩其“慌张”的心态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伪善”、“多变”、“拒统寻独”。为了骗取岛内外的同情与支持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当选后空喊两岸“善意和解 ,积极合作 ,永久和平”。然而上台迄今 ,不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