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反本质主义及其引发的“后现代思潮”在经历了大半个世纪思想历程以后,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已日益显露,身处“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哲学面对这种“否定之否定”,应以积极的态度对其加以扬弃,即在其营造的“多元普遍主义”格局中,既怀有普遍性理想,又不固守排他性立场,以此对现代哲学的话语与知识形态作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2.
郭飞 《前沿》2008,(5):3-5
对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知识本体论视角下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研究,一定意义上就是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关系研究。对科学和技术的关系问题,科学规律与技术规则何以可能,关于技术是应用科学或技术是科学的应用观点和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转化问题给予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欧阳建平 《求索》2012,(7):192-193,240
波普尔否证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就是科学知识的可证伪性和猜测性。波普尔否证主义视域中的科学理性主义主要体现在波普尔关于"无权威的知识"的观点以及关于"宽容错误"的批判态度之上;波普尔的民主与自由的观点以及他提出的痛苦最小化原则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精神;波普尔的科学理性主义与人文精神相互融合于他的否证主义的方法论中以及他的乐观主义的世界观中。  相似文献   

4.
一 恐怖主义的概念在分析恐怖主义犯罪性之前 ,对恐怖主义概念进行界定是必要的。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由“恐怖”、“主义”二个部分组成。“恐怖”在汉语里是指一种心态。《辞源》解释“恐怖”的意思是“极度恐惧”。《英汉辞海》中“恐怖”的英文是terror ,意为高度吃惊或恐惧状态 ,显然它们的解释是一致的。从这两种解释的含义来看 ,“极度恐惧”可以说是“恐怖”的基本的和普遍的含义。“主义”是一定的思想体系或信念 ,以及为实现这一信念所进行的运动。因此“恐怖主义”从字面上看应指一定的思想体系及其指导下进行的恐怖行为。最早关…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 15日,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01年年会在湖北大学人文学院举行。会议的主题是“全球化与人类的价值选择”。学者们围绕“经济全球化时代价值冲突的新特点”。“全球化与价值普遍主义”、“全球化与价值特殊主义”、“价值多元与价值一元”、“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而富有成效的讨论。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在文化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同时,不同的价值与文化之间的冲突也日益尖锐。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去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如…  相似文献   

6.
王婷 《前沿》2007,(10):33-36
知识的增长问题一直是科学哲学家探讨的中心问题之一,而知识增长的中心问题是科学知识的增长问题。如何才能促进科学知识的增长呢?波普给出了一套反归纳法、证伪主义和"猜测与反驳"的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他的方法虽有机械性和脱离科学实际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但是在知识增长理论上却有着深远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普遍主义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从普遍知识的理性主义视角思考和规范人类的生存方式.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认识人类生存状态、进行价值选择、理解人生意义等方面的价值局限,凸现了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以及中国哲学智慧对西方理性主义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关于科学推理的方法论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即归纳主义与反归纳主义。前者把归纳绝对化,后者把演绎绝对化。本文将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归纳与演绎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观点。归纳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科学基于经验的归纳,即科学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而应用归纳法建立起来的知识。持这种观点的哲学家有以 F·培根、J·S·穆勒等人为代表的朴素归纳主义者和以 R·卡尔纳普等人为代表的现代归纳主义者。归纳主义的创始人 F·培根,提出了人们用于寻求和发现真理的两条道路:一条是从普遍的公理演绎出中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中国特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愿理的关系问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现时的一些理论著作,把马克思主义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的这种关系,概括为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的关系。但是在解释这种关系时,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看作是“根据资本主义和商品经济发达国家提出的一般规律”,而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看作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认为这后一…  相似文献   

10.
热爱科学是我国宪法所要求的公民应具有的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科学与道德既有区别,也有一定联系。为了正确理解科学与道德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谈谈什么是科学,什么是道德。人们对“科学”的理解不完全相同,并有各种各样的回答。从狭义的角度来说,科学就是包括技术在内的自然科学或不包括技术的纯粹的自然科学。例如,在“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的“科学”就是这个意思。一般来说,对科学最普遍、最通俗的解释是:“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这里是将“科学”作为人类知识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中的伦理共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真圣 《理论月刊》2002,(10):70-71
全球化蕴涵着两大基本问题:即伦理共识和全球化的道德合理性问题。所谓伦理共识实际上就是如何处理道德的普遍性与道德的特殊性问题;所谓全球化的道德合理性则应从全球化中的互利与责任两方面把握。本文主张在多元主义文化的视野中,通过对话和商谈获得伦理共识。  相似文献   

12.
李刚 《理论月刊》2012,(9):52-57
理查德,罗蒂在批判传统科学哲学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另类科学哲学.罗蒂的另类科学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科学合理性、科学方法论、科学真理论、科学划界消解论等四个方面.为了重构传统的科学理性观,罗蒂区分了“合理性”的两种意义:强理性与弱理性.放弃标准的强理性观而接受实用主义的弱理性观,也就是放弃认为真理是某种我们应对之负责的东西的看法.在其新实用主义方法论中,通过遵循团体中心主义和效用基础主义来贯彻友爱原则,罗蒂力图让我们抛弃长期禁锢我们思想的镜式隐喻.在无镜的哲学中,彻底放弃对客观性的渴望,无需一种贯通各个文化的、普遍的合理性,而是将其他文化所提出的信念与我们文化中已有的信念重新编织在一起,用这种重织信念之网的办法来检验其他文化的信念.在罗蒂所憧憬的后哲学文化中,科学家将不再是客观真理的代言人而只是友爱的倡导者.罗蒂以“形而上学的安慰”和“历史的巧合”来解释科学划界的发生动因,试图消解科学划界问题本身.  相似文献   

13.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4.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15.
以约翰·罗尔斯等人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正义观通常给人以一种普遍主义的印象。女性主义对罗尔斯的两个正义原则的论证方式、基本理念及其适用范围进行了批判,认为这种普遍主义是一种虚假的普遍主义,在其中性别正义是缺失的。性别正义缺失的根源在于自由主义内部的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二分法,因此,为实现性别正义,必须超越这种二分法。  相似文献   

16.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7.
张长明 《湖湘论坛》2006,19(4):83-84
康德认为知识具有普遍必然性和经验的可扩充性是科学知识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并通过对“分析判断”和“综合判断”的分析,指出了它们分别在科学知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提出“科学知识是先天综合判断”这一新的命题,从而科学知识就成为康德三大判断学说的逻辑结果。这一逻辑过程无论是分析方法上还是思想上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何红娟 《前沿》2013,(3):67-69
传统科学观视科学为一种真理性表达,这种真理由一定的认识论规则和方法论法则保证,SSK社会建构论解构了这种自然实在论,而更多以社会实在论代之,认为科学知识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强调社会在科学知识生成中的优先性。以皮克林为代表的实践的科学在对科学知识生产过程中的真实时间和历史性、情境性描述中以操作性语言代替传统表征性语言,描述了科学在时间和历史的异质性要素耦合突现的和后人类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表明:传统知识社会学、默顿学派的科学社会学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思想渊源;库恩思想中的相对主义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来源;二战后科学霸主地位的确立、“大科学”观念的形成、“反文化运动”的兴起等是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