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举世无双的“将军科”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战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随即迁至保安县城。在保安县城红...  相似文献   

2.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沿途遭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在瓦窑堡建立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抗大”的前身)。6月21日,国民党第八  相似文献   

3.
1 1936年6月,在瓦窑堡,红军大学诞生了.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急剧展开,中央迁到了延安,红大也迁到了延安.毛泽东同志把红军大学,改为抗日军政大学.红大——抗大,是一所学校的前后身.红大的一期、抗大的二期,都是创始期.人们知道:“抗大无一期,红大无二期.”二者原为一身,一个学校的两个段落.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抗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个大学,大约是世界上唯一的。”这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所指的大学,就是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抗大的前身是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 1936年6月1日,红大在陕北瓦窑堡诞生。从前线调来的林彪任校长,罗瑞卿为教育长,他二人同时又是学员。这种情形,让人觉得新奇。 1936年7月,红大随同中共中央迁到保安。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和地主豪绅的搜刮,保安城内破烂不堪,一片凋零。搬迁学校前夕,毛泽东与红大的领导一道在保安城内  相似文献   

5.
说起我党开办的“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无人不晓,但“抗大”的“将军科”却又鲜为人知了。 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但沿途被蒋介石围追堵截,红军到达陕北后,仅剩3万人,而且军队干部也损失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董恒峰 《湘潮》2008,(11):20-23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袁国平先后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和政委、西北抗日红军学校政委、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步兵学校(第三科)政委、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第二校(又称抗大步兵学校)政委,为我党我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干部,其中不少人成为共和国的将军和新中国建设的栋梁。  相似文献   

7.
正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国共双方确立了二次合作的方针,抗日红军大学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校址迁往陕北延安。1941年7月,抗大总校在山西省兴县李家湾以第一二〇师教导团为基础,创办了抗大第七分校,附属一所陆军中学,共有学员2000多人。1942年,为"保存和培养干部,准备反攻",  相似文献   

8.
6月1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创立1936年6月1日,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技术水平,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瓦窑堡创立。1937年1月20日,红大随中央机关迁至延安,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1945年8月,随着抗战胜  相似文献   

9.
1937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成八路军,许多干部、战士想不通,对改编不理解。尤其是对“红军改名”和“穿国民党军服”、“戴国民党帽徽”最反感。他们不能容忍红军的红五星换成“白军”的青天白日“十二角星”。 他们说,过去我们戴着红帽徽为穷人闹翻身,国民党军队打了我们多少年,如今却要摘下红五星,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历经千险万阻到达陕北苏区吴起镇。20日上午保安游击队政委兼队长张明科接到秘密联络员送来的鸡毛信:“毛泽东在吴起镇,速来,千万勿误。”张明科接到鸡毛信后,马上赶到吴起镇,在指挥部聆听了毛泽东关于中央红军长征情况的介绍,并说明红军准备在吴起以西地区消灭尾追之敌,要求保安游击队给红军带路,张明科欣然答应。随后毛泽东又询问了刘志丹的情况和红二十六军团以上干部被关押在瓦窑堡的详细情况。毛泽东离开吴起镇时第二次接见了张明科并提出三点指示:一是在中央红军占领的几道川…  相似文献   

11.
夏民安 《党史文汇》2013,(11):43-45
1938年12月1日,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在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屯留县东故县村成立了抗大第一分校(对外称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任命何长工为抗大一分校校长,周纯全为副校长,韦国清为训练部长、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并决定一分校党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为:书记黄欧东,委员何长工、周纯全、韦国清、刘浩东。一分校的干部和学员,除在晋东南当地招收的400多名外,其余2000多名来自驻甘肃庆阳的抗大、驻陕西洛川的抗大等5个单位。  相似文献   

12.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时称陕甘支队)经过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终于到达陕北吴起镇。 长征结束不久,毛泽东就在考虑将经过长征的红军干部作为种子,加以培训和提高他们的水平,使之成为即将来临的伟大抗日战争的骨干的问题。1935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对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讲话时指出:“只有提高了干部的军事政治程度,才能使战斗员的军事政治程度真正提高。提高老干部的程度,创造许多新干部,就是大红军大战争面前的迫切任务。”随后,中央即着手筹办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即抗日军政大学前身)。 毛泽东认为他颇似邓演达,任命他为抗大教育长 193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讨论建立红军大学的问题。会上,毛泽东提出,黄埔军校在国民革命中起了很大作用,我们办红大,  相似文献   

13.
井人 《党史文汇》2007,(4):55-56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在经历二万五千里的艰难跋涉后终于抵临陕北。11月20日至24日,红军在直罗镇战役中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红军总部和中央机关进驻洛川瓦窑堡。当时,宋任穷担任红军总部干部团政委。这个历任红军营、团、师政治委员、时年26岁的年轻指挥员,在红军队伍中可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人物。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大好姻缘是由一句戏言引发而成的。  相似文献   

14.
1936年6月1日,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作过重大贡献的学府,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抗日红军大学,在陕西省北部的瓦窑堡诞生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所新式学校,担负着培养革命干部的战略性任务。毛主席在延安一次讲话中,曾把抗大比喻为黄埔军校,他勉励抗大师生,发扬黄埔精神,完成革命事业。  相似文献   

15.
红九军团司令部暨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观寿公祠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 1934年8月底至9月初,红一军团司令部设于观寿公祠内,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24师等1万多人夜袭温坊,歼灭国民党李延年纵队1个旅和1个团,共4000余人,取得了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第一次大胜利。9月9日,红一军团回师江西后,  相似文献   

16.
为冲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周剿”,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以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政治部主任刘英,随军中央代表曾洪易)组成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6000余人,向阂、浙、赣、皖诸省国民党后方挺进。为配合这次行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又命红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黄火青)4000余人,在先遣队后交错前进,护送先遣队渡过闽江执行北上抗日先遣任务,即“东线行动”。  相似文献   

17.
曹慕尧  田惠 《党史纵横》2008,(8):38-38,51
1938年初,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员即将毕业奔赴前线,可此时,长期在抗大担负学校教育工作的干部,却有许多闹起思想问题来,大家不安心留在后方,纷纷要求上前线,和学员一起挺进敌后,直接参加抗日战争。由于思想波动太大,影响到第四期不能开学,当时主持抗大实际工作的罗瑞卿教育长(不久后担任副校长)在向毛主席汇报时,提请毛主席给干部们做做思想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入苏区虽只三日,但沿途所经,已见到闽西解决社党所得的恶果是非常严重的。”——摘自周恩来1931年12月18日致中央政治局信错误的“肃社党”运动给闽西苏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大批干部战士蒙冤受难,根据地和红军元气大伤。闽西苏维埃政府三十五名执委被肃过半,新红十二军连以上干部也半数以上被肃,闽西数千人被错杀。“肃反”造成党团组织和政权机构涣散,干部缺乏,红军士气低落。在国民党反动派加紧进攻下,永定、上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12):106-106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红军胜利到达陕北,但总人数只剩下了3万多人,军队干部损失也颇大。为培养补充抗日军政干部,提高红军自身的战略及军事指挥水平,1936年6月1日,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  相似文献   

20.
1931年5月31日,红军第一方面军攻占建宁城,胜利结束了第二次反“围剿”战役。毛泽东又一次赋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满怀豪情地讴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工农红军,嘲笑“为营步步嗟何及”的国民党军。红一方面军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毛泽东曾赋词《渔家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