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司法信箱     
司法信箱如何执行数罪中部分犯罪被判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编辑同志:对于正在服刑的罪犯,当其犯有数罪,其中部分犯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部分犯罪没有判处剥夺政治权利,请问在主刑执行期间该罪犯是否享有政治权利?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张乃良张乃良同志:刑法...  相似文献   

2.
一、罪犯在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定权利罪犯是否具有婚姻家庭方砸的法定权利?这还得从罪犯的法定地位谈起。在押的劳改犯中,有的被剥夺政治权利,有的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对那些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来说,在主刑执行期间,他们的政治权利依法被当然剥夺;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他们在服刑期间,除准予行使选举权外,其他政治权利也依法停止行使。不管是被剥夺政治权利还是被依法停止行使某些政治权利,作为一个自然人,罪犯依然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凡是我国公民,都享有一定的权利,因此,罪犯也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权利,其中,包括了婚姻家庭方面的一些权利。  相似文献   

3.
《人民司法》1987年第3期刊登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依法审判温源和等特大贩毒案。该案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以贩毒罪判处温源和死刑;判处戴文煊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上述判处,有人提出询问和异议:为什么对判处死刑的泰国籍公民温源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而对香港居民戴文煊却要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此,笔者管见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那么,为什么对温源和不附加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呢?这是因为,作为附加刑的剥夺政治权利,与其他刑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政治权利是和公民资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享有公民资格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对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的被告人是否适用数罪并罚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主刑已执行完毕,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又重新犯罪,如果所犯新罪无须判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四条第二款、第六十六条的规定,在对被  相似文献   

5.
答读者问     
奕明律师:在刑事判决中,比如张三因抢劫罪被法院判刑11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是指在刑罚期内(11年内),还是在刑满释放后回归社会中才被剥夺政治权利呢?这是在监狱内大家经常争论的问题,请解答。  相似文献   

6.
剥夺政治权利有其严格的适用对象和情形,但我国一些规范性法律文件大量溢出性使用剥夺政治权利,我国《教师法》对“受到剥夺政治权利的”有特别规定。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教师法》不考虑特定的犯罪主体、特定的罪犯类型、犯罪行为与工作内容的关联性,将具有剥夺过政治权利前科的“行为人”作为调整的对象,全部永久地排斥其成为教师的可能性。这种限制或剥夺不仅不具有合比例性,也不具有现实的正当性。因此,剥夺政治权利溢出性使用必须有限度,其比较合理的路径是:根据前科属性和受教育者自身的特征分类地限制或剥夺受刑人的教师资格。  相似文献   

7.
(一) 我国刑法中的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剥夺权利刑,建国初期及老解放区曾称为“褫夺公权”。“褫夺公权”这一法律名词,在我国,最早见于一九一二年旧中国的《暂行新刑律》。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各国法律规定很不一致,有些国家除规定剥夺选举权、被选举权、担任公职等政治权利外,还剥夺担任监护人等亲权。所以也有把这个刑名定为“剥夺政治权利和部分公民权利”的。  相似文献   

8.
《法治与社会》2007,(3):38-38
问:我是一名服刑人员.因犯放火罪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三年.我女朋友怀有身孕.现在我们俩想结婚,请问: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我们还能结婚吗?  相似文献   

9.
<正> 《未定稿》1989年第7期发表浙江师范大学政教系吴平的文章《剥夺政治权利的内容之研究》,认为刑法规定的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等权利和担任企业领导职务的权利是大有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箱     
编辑同志: 徐某总结工作中的经验,编写了《不锈钢 抛光原理》一书,后因严重的犯罪行为被判刑 并被剥夺政治权利。他的同事在其服刑期间, 以其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就不享有著作权为由, 用自己的名义出版了此书。请问,徐某同事的 行为是否构成侵权? 读者 张强 张强同志: 徐某同事的行为侵犯了徐某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非  相似文献   

11.
法律咨询     
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哪些内容来 信  我父亲因犯抢劫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一年。请问被剥夺政治权利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读者 华某复 信  根据我国《刑法》第 5 4条的规定 ,剥夺政治权利包括剥夺下列权利 :(一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 ,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必要前提和有效途径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当然不能享有此项权利 ;(二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这六项自由是公民的各项政治自由 ,是人民发表意见 ,参加政治活动和国家管理的自由权利 ,被…  相似文献   

12.
何俊 《人民司法》2005,(11):95-96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是指对犯罪人判处主刑的同时,另行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罚作为主刑的补充,从而使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这一刑罚适用方式意味着对犯罪分子本人和其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严厉谴责和否定的政冶评价。被判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后的一定期限内,不享有法律规定的某种权利或者某种资格,或者可以说,犯罪分子被禁止享有某种权利或者获得某种资格。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分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与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两种。从探究刑法规定是否周延的角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刑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对于反革命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那么,对于罪行较轻的一般刑事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以后,是否就不再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了?不剥夺政治权利而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有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能否享有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各种权利?如果享有这些权  相似文献   

14.
电视《节目预告表》的作品属性黄成安随着文化科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著作权的纷争日益增多和复杂,在众多的争议中,当前出现了广播电视报刊登的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是否属于作品,擅自摘登一周电视《节目预告表》是否属于侵权?引起法学界和新闻学界的关注,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15.
《人民司法》编辑部: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执行以后,生命已经消失,不存在人的任何权利及意识了,为什么还要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似文献   

16.
《天津检察》2009,(4):7-7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你院《关于被告人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重新犯罪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沪高法[2008]24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对判处有期徒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又犯新罪,如果所犯新罪无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主刑已执行完毕,在执行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期间依照刑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数罪并罚。  相似文献   

17.
宋新国 《中国司法》2008,(8):110-110
92 剥夺政治权利有哪些主要规定 问:我公司一名员工祁某因严重犯罪2年前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最近他被减刑为有期徒刑18年6个月,同时剥夺政治权利改为8年。请贵刊结合这个案例,对剥夺政治权利的主要规定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罪犯的法律地位》一文(载《人民日报》1979年10月31日)发表后,听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反映,说明大家的看法还很不一致。自建国以来,关于罪犯的法律地位问题,并没有专门提出和讨论过。而这个问题又十分复杂,决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阐述得很清楚的。鉴于研究这一问题对搞好罪犯的改造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我再谈一点个人的看法。我国罪犯的政治权利,有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依法被剥夺了政治权利;一种是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而是保留并停止行使这种权利。但是有的同志却认为,所有罪犯都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理由是:从实际情况看,罪犯在服刑期间由于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被实行严格管制和军事看  相似文献   

19.
增设剥夺从事特定职业资格的刑种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国内外剥夺从事特定职业资格刑种的立法情况自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7月1日之前,我国并无刑法典,但其间颁布过一些刑事法规。在这些刑事法规中,只有剥夺政治权利的资格刑的规定,而无剥夺从事职业资格的刑种的规定。1950年11月28日《法制委员会关于剥夺政治权利问题的解答》中曾提到:“至若特种职业权及特种营业权,系属私权性质,不在政治权利范围之内,也可以另行予以剥夺业务权的处罚。”“剥夺政治权利和剥夺业务均可作为主刑独立适用,也可作为附加刑适用(即并科)。”1979年的刑法典在立法过程中,曾将禁止从…  相似文献   

20.
吕曰东 《山东审判》2004,20(1):60-62
剥夺政治权利刑,属于资格刑,亦可称能力刑或权 利刑。在一般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刑是刑之最轻者, 它不象生命刑那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也从未受到 过象自由刑与财产刑那样的"青睐",但从现行《刑法》 中可以看到,剥夺政治权利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 的一席之地:在《刑法》总则中,分别从客体、客观、主刑 三个角度规定了其适用;分则中,有16条规定了其独 立适用。基于此,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也应该引起法 律工作者的足够注意。本文试从现行《刑法》入手,略论 其适用及其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