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民主党所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本不是什么新鲜货色。然而它在八十年代末却得到了包括某些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人在内的一些人的青睐,甚至成为造成国际局势发生局部骤变的重要因素。我国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把西、北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标榜为“真正的社会主义”。在实施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国家中,从经济的观点看,瑞典是“最成功”的,被社会民主党人和诸多西方人士称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模范窗口”。我们不妨就从这个“窗口”,看看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实质。瑞典的“民主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就是建立所谓“混合经济”。对于“混合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解释莫衷一是,他们有的把“混合经济”看作是“福利国家”在经济方面的内容,有的则把“混合经济”与“福利国家”等同起来。凯恩斯主义学者汉森把“混合经济”称作“双重经济”,他认为:“我们正在发展着一种  相似文献   

2.
与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在一些国家泛滥的同时,国际上还兴起了一股朝拜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的“样板”——瑞典之风。国内,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精英”们也曾喧嚷,北欧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诬蔑社会主义中国是“民族旗帜下的封建主义”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个时期,在国际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想十分活跃,在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以“民主社会主义”为纲领的政治实体。对此我们的一些同志提出了不少的疑问,比如,“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也是一种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有什么不好,难道社会主义不需要民主”?“民主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又不同于社会主义,而属于  相似文献   

4.
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的“官方”思想体系,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影响最为广泛的“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理论,在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中占有特殊的位置,是其思想体系的主要基石。作为一种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相左的思想,它的产  相似文献   

5.
“福利国家”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社会目标模式之一,也是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重要社会实践。“福利国家”的基本含义是国家以社会福利为主要目标,实施普遍的社会福利。在战后英国、瑞典等西欧国家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以后,“福利国家”则具有了新的含义,它成了一种特定的概念,即特指西欧社会中实行了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这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它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不仅与剥削制度“一国两制”截然不同,而且与以往的社会主义“一国两制”相比,也有自己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在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议论中,有的同志特别热衷于要“揭示”什么“权力异化”。他们认为,“国家政权机构的存在,这就意味着政治方面的异化。”而社会主义国家要发挥它的作用,“就必然要站立于社会之上,向它的公民们发号施令,国家政权的外在性力量就会逐渐增大。”这样一来,权力机构就会“官僚化”,“人民的公仆”也就会变成“人民的主人”。他们给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描绘了一幅相当阴暗的前景,客观上动摇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对于这种不正确的议论,我们有必要加以剖析和澄清。  相似文献   

8.
十五大召开之前,我国的党和政府的文件一直使用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而未使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改变了以前使用“法制国家”的做法,其意义是重大而深远的,它意味着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发生了巨大变革。要真正认识中央这次把“法制国家”改为“法治国家”的意义,必须对法制、人治以及法治的基本内涵和原理有个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现代政治文明视角下的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推进-深入,我们对法治的认识也在步步深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鉴于“文革”教训,确定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历史任务。中共十五大在总结法制建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世纪伊始,我们又将“依法治国”与“政治文明”联系起来,从而在更加广阔的视角下考察与认识“法治”。  相似文献   

10.
近来流传一种新的“社会主义好”,那歌词是按照《社会主义好》的原韵改编的。其中有这样的句子:“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大款’地位高”;“人们信仰‘大团结’,掀起坑蒙拐骗新高潮”。歌词中的“大团结”和原词“全国人民大团结”中的“大团结”字面一致,但指什么你知我知他也知。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讽刺和夸张,其偏颇显而易见。“希望工程”中,那么多人为琅琅读书声,奔走呼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外交往的日益发展,保加利亚同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逐步扩大。“门户开放”一方面促进了保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的繁荣,另方面也使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意识形态对保的渗透有所加深。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电台、电视等舆论工具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反社会主义的“心理战”。西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进攻,潜移默化地侵蚀着社会主义的肌体,尤其是年青一代的心灵。  相似文献   

12.
前一个时期,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把民主同社会主义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极力美化和宣扬资本主义民主,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国家“践踏民主”、“侵犯人权”,是“专制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按照他们的观点,民主似乎成了资本主义的专利,是社会主义之外的东西,与社会主义无缘。这完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歪曲和诬蔑。事实上,社会主义与民主有着内在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是民主发展的“最高类型”。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和核心。这主要表现为,在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其中有正确的和不完全正确的意见,也有不正确和错误的意见。还有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完全否定社会主义,主张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总之,提出的问题很多,意见也众说纷纭。除了明显的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外,大量的还是学术问题。这里,仅就几个问题的观点作些介绍。一、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问题 1.落后国家搞社会主义是否“超前”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区分“超前”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含义。“超前”不同于超越历史发展阶段。落后国家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比资本主义国家提前进入社会主义,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一些人提出、并反复阐述了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这个范畴;我国一些同志进而做出我们国家要走“中国式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的论断。对此,我们提出一些不同意见,并借此求教。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城市化”,尤其是在我国这种具有八亿农民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更是不可能存在什么“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城市化道路”。实际上,社会主义国家走的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学说所指出的工农结合,城乡“融合”、一体化的道路。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朝鲜和我们国家,都在农村  相似文献   

15.
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我国的社会主义,这也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人说:“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同样是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四十年社会主义的岁月,是令人失望的。”“四十年的失望,根源在于四十年的社会制度本身,近四十年来的幻想破灭归咎于社会制度本身。因此,实现的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封建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已经七十年了。七十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其蓬勃发展的同时,“左”的错误也伴随出现,致使给各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和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今天,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认真总结经验,深入研究“左”倾错误产生、发展的原因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傅青元 《求知》2001,(2):4-7
社会主义在20世纪既有辉煌的历史,也有痛苦的经历。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倾刻间便垮掉了,这对社会主义运动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击。西方资产阶级为此欢呼雀跃,胡说什么社会主义已经“寿终正寝”,社会主义“历史已经结束”,“资本主义将永世长存”。然而这不过是他们的阶级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18.
工会工作群众化、民主化、法制化已提上了工会工作自身建设和自身改革的议程。特别是工会工作法制化,是社会主义法制健全过程中工会工作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中国工会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明确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这一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那么,贯彻“依法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有人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没有先例,社会主义和平演变成为事实出发,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产生怀疑。作者依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当前现实阶级斗争,对为什么在1989年东欧某些国家会和平演变,为什么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过渡,暴力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也掌握政权,而却被和平演变,以及如何看待当前两种不同社会制度较量,所谓资本主义处于“攻势”,社会主义处于“守势”,新的国际共运高潮是不是会必然到来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章针对性强,观点鲜明,有一定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