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八月草原花正鲜。在锡盟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的会议室里,一个别开生面的捐助仪式正在进行。内蒙古党委组织部、锡盟委组织部和苏尼特右旗委组织部的领导和有关同志把带着三级组织部门叔叔阿姨们深情厚意的助学资金、学习用具和一件件衣物递到孩子们手中,孩子们被这真情感动了,眼眶里溢出激动的泪花。帮助苏尼特右旗蒙古族中学学生的事儿,还得从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开展“察民情、知民意”下基层调研活动说起。调研中组织部的同志们了解到,苏尼特草原由于连续三年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旱灾,使大批牲畜死亡,牧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许多孩子面临…  相似文献   

2.
从“草畜双承包”责任制到畜牧业产业化,是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又一场深刻变革,也是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的一个历史性的跨越。锡盟在实行了“草畜双承包”以后,按照市场经济的需求,积极探索产业化的路子。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历了一次次的思想飞跃和观念的裂变。锡盟是个草原畜牧业“王国”,全盟天然295亿亩,草地原生植被保存完整,类型多样,饲用植物、优质牧草资源丰富;牲畜饲养量稳定在1600—1800多万头只,肉、毛、皮、乳等畜产品产量在内蒙古独占鳌头。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锡盟的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  相似文献   

3.
在锡盟,有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叫“从畜牧业大盟向畜牧业强盟跨越”。怎样才能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锡盟盟委、行署按照自治区党委的要求,通过大规模的草原建设,大幅度提高产草量,在发展畜牧业中实现草畜平衡的良性循环,实现增草增畜,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  相似文献   

4.
完成实现“两个提高”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从锡盟实际出发,应围绕实行“两个转变”,从加速集约化、工业化、产业化、多元化和一体化进程方面下气力、下功夫。实现“两个提高”,必须加速集约化进程。在锡盟主要是加快草原畜牧业的集约化进程。一是以人工半人工草地建设为中心,加强对草地的集约经营。二是以冷季舍饲和家畜改良为中心,加强对畜群的集约经营、三是积极引导牧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讲求投入产出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提高草原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积极探索新型的牧区社会分工和协作关系,以建立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曾经幻想,进行21世纪,世界可以和谐发展,天下尽享自由平安,人类随意主宰一切。然而,现实打破了幻想。4月中旬以来,塞北青城的天气变得反复无常、越来越闷热,杨树、柳树抽出来的新叶变蔫了。非典这一人类从未遭遇过的敌人,正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意想不到的程度向草原袭来,“封城”、“堵路”,“药品、食品不够市民用”等谣言不胫而走,市场物价迅速上涨。原本人流稀少的街道,突然间变得噪杂、拥挤起来。重点疫区呼和浩特、巴盟、锡盟、包头等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抢购风潮,抗病毒药、消毒液、医用口罩等部分医药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就像温…  相似文献   

6.
仿佛就在昨天,蜷身于广袤无垠、绿浪起伏的锡盟草原牧民,陶醉于传统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畜牧业之中。然而,今天的锡盟草原牧民,跨时代雄风、别历史积淀,高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旗帜,挥动着如椽巨笔,在生产实践中写下重若千钧的大字——科技兴牧。让思想冲破牢笼流金淌银的草原,曾为锡盟和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慷慨无私的奉献。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一道屏障。粗放掠夺性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已为锡盟畜牧业亮出了“黄牌”。一十年一大灾”。难忘1977…  相似文献   

7.
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婉蜒在锡盟的千里边境线上,它东起东乌旗,沿锡林浩特市、阿巴嘎旗、东苏旗至西苏旗,全长IO95公里。在这道文化风景线上,一朵朵文化建设的奇葩争相怒放,一首首文化建设的凯歌在边疆上空回响,牧民在歌唱,千里草原在歌唱。草原涌着潮锡林郭勒草原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牧民能歌善舞。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经济文化复发达,信息闭塞等原因,他们的娱乐方式仍停留在以民间艺人演唱、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等专*团体演出为主。群众基层文化建设>分落后,文化事业发展处于滞后状态。1…  相似文献   

8.
浅谈锡盟草原建设与保护王耀程草地资源是一种可更新的自然资源,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与合理的管理条件下,它可以更新繁衍并为人类永续利用1反之,则退化甚至灭绝。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草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质是人们赋予该生态系统的一种巧妙的平衡活动。因此,在处...  相似文献   

9.
常永志 《前线》2013,(1):85-85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种被称为“草地之王”的神、奇野草——尖毛草。它的生长过程十分有趣。在最初的半年里,它几乎是草原上最矮的草,只有一寸高,人们几乎看不出它在生长。其间,草原上别的野草长得都比它茂盛。可在半年之后的三五天里,尖毛草就如同施了法术一样,迅速向上长到2米高!狂风暴雨肆虐时,其他的野草都折断了,只有尖毛草还毅然挺立。  相似文献   

10.
在锡盟草原,以畜牧业再上新台阶,牧民率先达“小康”的物质文明建设和以“提高牧民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像两朵艳丽的红花已深深地植根在这片浑厚的土地上。一东乌珠穆沁旗是一个以畜牧业为基础经济的畜牧业大旗,当年,随着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的落实,由于忽视了文化建设,一时间苏木电影放映队散了,旗里的乌兰牧骑一年之中也很少能深入到基层,逐渐富裕起来的牧民面临着精神生活贫乏的境况。怎么办?东乌珠穆沁旗于1981年首先在3个苏木试着办起了文化站。虽说那时的文化站条件简陋只有几本图书、几张报纸…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灾难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侵袭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人人谈“典”色变。在内蒙古大地,草原儿女为了与SARS抗争,展开了一场抗击“非典”的歼灾战。而在没有疫情或疫情较轻的乌海、兴安盟、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等七盟市,一场“防非”战扯起了大旗……幸运的乌海、兴安在这次非典的侵袭中乌海和兴安盟是幸运的。两地拒绝非典病魔的“拜访”,均保持了零纪录,成为塞北大地的一片净土。然而,为了这份幸运,他们付出了许多许多。乌海市位于内蒙古的西南边陲,与宁夏、陕西接壤,又与我区重疫区巴盟相邻,交通四通八达,可…  相似文献   

12.
我们共同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春天!2003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非典”疫 情,使北京成为这场烈性传染疾病的重灾区之一。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 下,1300万北京人民经历了4月的遭遇战、5月的攻坚战、6月的大决战,为战胜“非典”谱写下一曲可歌可泣的时代赞歌。在那些不平静的日子里,党和人民群众一起体验着焦虑与紧迫、激动与振奋、希望与期盼的种种复杂心情。  相似文献   

13.
非典型性肺炎,一个临床诊断的新名词,自去年11月在广东佛山发现首例患者以来,短短半年时间,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疫病就波及到我国大多数省区。把“非典”拒之于黔境之外,这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4月18日下午,省政府召开全省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我省前一阶段非典防治工作的情况,全面部署了下一阶段的防治工作。石秀诗省长在会上指出,自去年11月以来,省委、省政府就把防治非典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令人高兴的是,由于措施得力到记者发稿之时,我省还未发现一例非典病人。其实早在今年年初,我省有…  相似文献   

14.
中央把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定位在四个方面 ,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生态环境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四个方面可以说切中西部的要害 ,也切中锡盟的要害。因为我们的落后主要在这四个方面 ,它们也是长期以来阻碍锡盟经济发展的四大桎梏。一、面对四大桎梏锡盟人做过什么锡盟位于内蒙古中部 ,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 ,总面积为 2 0 8万平方公里 ,辖 2市 9旗 1县 ,总人口 92万人 ,属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长期以来以畜牧业生产为主 ,是全国著名的畜牧业大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我盟的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相似文献   

15.
郭俊卿是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医生,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他作为科临时党支部书记,一面全力救治患者,一面做好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展示了一名新时期共产党员的风采。从4月5日包医一附院收治第一例疑似非典型肺炎患者以来,感染疾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开始了抗击“非典”的战斗。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附院党委决定在感染疾病科成立临时党支部,郭俊卿担任支部书记。从接受第一例病人开始,郭俊卿就时刻想着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传染性极强的“非典”,在隔…  相似文献   

16.
2003年4月,一场防治“非典”的战争在晋东大地打响,阳泉市卫生局纪检组组长刘振发临阵被任命为市非典型肺炎疫情防治指挥中心保障组组长,负责全市抗“非典”战役中的物资供应和保障。接到命令,这位从部队转业的老共产党员以军人的作风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担当起了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粮草官”。40多天来,刘振发不顾个人安危,废寝忘食,奔忙于社会,先后20余次深入抗击“非典”前沿阵地,奔赴全国各地,及时把30多个品种、价值150万元的抢救“非典”病人和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的防护物品和医疗器械送到抗击“非典”第一线,满足了全市抗击“非典…  相似文献   

17.
一时间,“非典”病魔无端朝国人袭来,“疫情就是命令”!可在此紧要关头,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顿显其昏官本色,纷纷丢官下台。如此,多少年来我们一直千呼万唤并期待已久的“引咎辞职”以及“高官问责制”等等类似昏官倒台的出口,眨眼间訇然洞开了。那么,为什么如此难办的官员“能上能下”机制,这么多年来久建不见其效,结果“非典”病魔一到,立即就“病”到“口”开了呢?这里,首先应该感谢的就是“疫情通报机制”,它不仅充分保障了全体公民的知情权,也及时挑破了这些昏官平时用于遮掩其丑的“障眼法”。“障眼法”一下子失去了效用,这些个昏官拉…  相似文献   

18.
4月初,当“SARS”病毒侵袭呼和浩特市之时,一批批“非典”病人入住内蒙古医院。呼吸科、急诊科首先成为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面对危险,医护人员临危不惧,整装上阵,开始了与“SARS”病毒的较量。为了一医护人员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避免因过度劳累免疫力下降,医院抗击“非典”领导小组决定,从各科抽调人员支援一线。当在家休假的邬莹听到这一消息时,把年幼的孩子托别人照料,毫不犹豫,主动请缨奔赴条件最艰苦、工作量最大、收治危重“SARS”病人最多的呼吸科病房工作。在呼吸科众多的老专家忘我的工作精神感染下,她忘记了这是一场…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肆虐的非典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考试”,各地区的领导集体、干部群众尤其是经济实力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在无情的病魔面前,财力是防治疫情蔓延、抵御毒箭乱射的坚强盾牌。对于经济还不发达的我区,资金非常紧张。为尽快有效地控制非典疫情,保障各族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4月14日,非典爆发伊始,自治区党委就召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我区非典防治工作,把财政支持摆在了第一位,“人命关天,在所不惜。”确保病人“生命钱”自治区党委下了一道死命令,今年除非典防治经费或涉及人民生产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蒙古包史话     
草原是绿色的大海,蒙古包是那海洋里的点点白帆。蒙古包,这草原的特有建筑,伴随着世世代代的牧民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年代。 蒙古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在《史记》、《汉书》等典籍中,它被称作“毡帐”和“穹庐”。古书记载,“庐”是一种搭建在田野里庵棚一类的东西,这便是蒙古包的原始状态。 蒙古包得名于何时?据《黑龙江外记》记载:“穹庐,国语(即满语)日蒙古博,俗读“博”为“包”。“蒙语称‘蒙古格勒’或‘班布克格尔’。如此说来,蒙古包还是译音呢。 建筑的奇特、明快使蒙古包又实用又美观,可以说,建一座蒙古包是以最简洁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