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地形复杂,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革命战争时期,闽北人民利用这里的有利条件,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长达23年不屈不挠的斗争。1949年6月,闽北全境解放。8月,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分别在建瓯和南平设立了第一、第二地委、专员公署和军分区  相似文献   

2.
“八七”会议后,陈昭礼回到闽北恢复党的工作,将建瓯支部、崇安(今武夷山市)特支扩建为建瓯县委、崇安县委。随后,闽北党组织逐渐从建瓯、崇安发展到建阳、浦城、政和、松溪、邵武乃至闽北各地,建立了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革命根据地、红军队伍和苏维埃政权。闽北党组织自恢复之日起,始终坚持从思想、作风、组织上加强建  相似文献   

3.
正建瓯,是福建最早设置的4个县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人才辈出,曾是闽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党史资源也丰富厚重,是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的诞生地。建瓯支部的成立,点燃了闽北革命的星星之火,继其之后,闽北爆发了崇浦农民暴动,建立了工农武装,创建了红色政权,建立了管辖20余县、地跨闽浙赣边的闽北革命根据地,成为闽浙赣革命根  相似文献   

4.
闽北地区与江西、浙江省毗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闽北划归闽赣省领导,成为中央苏区组成部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闽北党组织与中央失去联系,独立坚持斗争。1936年,与闽东、浙西南勾通联系,成立中共闽赣省委。从此,闽北红军游击队,在闽赣省委领导下,在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顺昌、光泽、南平、松溪、政和、周宁、寿宁、屏南、将乐;江西省的上饶、铅山、广丰、金溪、资溪、贵溪;浙江省的庆元、龙泉、江山等二十余县的范围里开展殊死的游击斗争。“西安事变”后,中共闽赣省委采取一系列措施,促成了闽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相似文献   

5.
闽北苏区亦称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著名区域之一。它正式形成于1930年5月,起先以崇安为中心,包括了当时福建省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诸县,江西省的铅山、广丰、上饶诸县,以及浙江省边缘纵横300多里的广大地区。1930年7月,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又与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合组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红军长征止。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报刊活动作为苏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构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爆发后,光泽县地下党组织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利用合法身份,发动、组织各阶层人民,团结各党派和抗日团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利用“抗敌后援会”开展活动“抗敌后援会”是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组织的一个社会团体,各地方后援会会长由国民党各级政府要员担任。在闽北,南平、建瓯、光泽、建阳、顺昌、崇安、浦城都有  相似文献   

7.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机关旧址”于“七一”前夕正式开放。修葺后的闽北临委旧址焕然一新,内设两个展厅。第一展厅: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的建立。介绍了中共福建省委的前身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成立的背景及历史功绩。第二展厅:建瓯革命史。分“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两个展厅用大量的图片、照片、资料,向人们展示了建瓯光辉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8.
1939年7月22日,中共福建省委在崇安县坑口、村头的山上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27日党代会结束后,省委决定派我到闽东特委传达会议精神,并开辟一条从闽东到闽北的农村线路,打通与省委的联络。参加省委党代会的闽东特委书记郭文焕,会后即先回闽东,他走的是城市线路,由崇安经建瓯、南平、福州、福安而后到周宁。我到闽东时带了一个武装班由闽东来参加党代会的罗富弟带路。经浦城、松溪、政和、建瓯、屏南等县的边境,行军20多天。于9月9日才抵  相似文献   

9.
七、闽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闽北地处武夷山区,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了以崇安为中心的,包括福建的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的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地区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大革命失败后,福建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一九二七年七月,出席党的“五大”代表陈昭礼和徐履峻等,受党中央委派,由武汉回福建恢复党组织,在崇安县大埠头村召开全县党员会议,成立了以徐履峻为书记的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之后,陈昭礼又到建瓯,组建了中共  相似文献   

10.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闽北革命根据地形成于一九  相似文献   

11.
《福建党史月刊》2012,(16):I0005-I0008
建阳别称潭城,地处闽北中心,素以“闽北粮仓”、“茶果基地”和“林海竹乡”著称于省。新中国成立后,建阳先后两次被作为地区行署驻地,现辖有8镇3乡2街道,面积3378平方公里,人口33.92万.建阳还是福建省重要革命老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建阳人民始终如一跟党走,坚持不懈,奋勇当先,不畏牺牲,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粉碎敌人三次"围剿"后,我们在闽赣之间建立了建黎泰(建宁、黎川、泰宁)根据地,中心县是建宁,中心县委书记余泽鸿.这是一块根据地. 另一块根据地叫闽北苏维埃,以崇安为中心,包括浦城、建瓯、建阳、光泽、上饶、广丰、铅山.负责人开始是陈耿.后来是黄道、黄立贵(独立师师长)、邹琦、肖韶、杨良生、祝维垣.  相似文献   

1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33年4月,中央苏区闽赣省成立,下辖25个县,闽北苏区占了其中11个县。这11个县当中,崇安、建阳、崇(安)浦(城)、广(丰)浦(城)、邵武、光泽、东方、建(瓯)松(溪)政(和)8个县全部或大部在目前福建省南平市境内,铅山、上(饶)铅(山)、广丰3县现属江西省。闽北苏区位于中央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中部地段,  相似文献   

14.
建松政革命根据地纪念碑建于1998年。位于东平镇东平村虎山顶,是政和县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纪念碑高14米。宽3.2米。各个方向分别刻有张翼、许集美、黄扆禹、左丰美等同志的题词。以东平凤池村为中心的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4年8月.区域包括政和、松溪、建瓯、建阳、浦城五县边区的500多个村庄,拥有9万多人口。是闽北重要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15.
建松政苏区是闽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建瓯、松溪、政和以及建阳的西部、浦城的南部。建松政革命根据地在福建革命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6年,闽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在建瓯成立,使建松政成为福建革命策源地之一。1929年,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松政农民暴动,树立起闽北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二面红旗。1933年,建松政苏区划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鼎盛时期的组成部分之一。1934年,建松政苏区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前进基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建松政苏区军民英勇保卫土地革命成果,成为最后陷落的中央苏区之一。在三年游击战争中,建松政游击区浴血坚持,保持了党在闽东北的革命支点,成为新四军创建时有生力量来源地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松政游击根据地在巩固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是福建“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闽北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江西铅山、广丰、上饶,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闽北苏区形成于一九三○年春,是年七月,同赣东北苏区合并成为闽浙赣根据地的一个重要部分,一九三三年四月,又与建黎泰等苏区合组为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湘潮》1989,(3)
岳阳为古巴陵郡,素称“湘北门户”。城垣滨临洞庭,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市辖岳阳、临湘、平江、汨罗、湘阴、华容6个县(市)及城市3区和5个国营农场,属地1.5万平方公里。岳阳市刚解放时属长沙行政专署。1950年改属湘潭行政专署。1964年建岳阳行政专署,1976年恢复岳阳市,1983年升为省辖市。1986年地、市合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有人口447万,其中城市人口43.9万。  相似文献   

18.
崇安县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闽北红色首府,去年7月间,在这个县苏区年代管辖的建阳边境,喜获一枚铜质菱形证章。证章正面刻有“闽北分区总工会证章”字样,背面刻有“总字第十一号”。(见照片)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于1931年7月11日在崇安县洋庄乡坑口村成立,闽北分区总工会同时成立。1933年2月闽浙赣省总工会成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3月28日至4月1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龙带领研究三处处长钟健英、宣编处副调研员陈晶等,到南平市建瓯、武夷山、邵武、顺昌4个县(市)调研。南平市、县党史部门负责人及地方党政领导分别陪同调研。调研中,郑龙一行察看了中共闽北临时委员会旧址、中共闽赣省委岚谷旧址、邵武中央苏区纪念馆、金坑革命遗址群、顺昌  相似文献   

20.
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较早、长期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以福建崇安为中心,全盛时包括福建崇安、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光泽、邵武,江西铅山、广丰、上饶、贵溪,以及浙江边缘纵横三百余里的广大地区,拥有县城四座,人口五、六十万。一九三○年十月,闽北革命根据地同方志敏、黄道、邵式平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为闽浙赣根据地最主要的两大区域之一。一九三三年四月,又与建宁、黎川、泰宁等根据地合组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闽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闽浙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