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功利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流派,它的奠基人为英国思想家杰罗米·边沁.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受启发于18世纪20年兴起的苏格兰启蒙运动,趋乐避苦原理、最大幸福原则和后果主义是理解边沁功利主义的三个重要维度.边沁提出功利主义学说主要不是为个体行为选择提供指导,而是为政府管理者和立法者制定法律、政策等提供依据,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因为在他所生活的年代,当时的政府以不作为甚至制造不幸为能事.边沁认为政府事务的公开、官员素养的提升和民众公共理性的养成是实现功利主义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这对于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实现民众幸福的中国政府具有重大的政治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2.
个人的感性幸福是功利主义原则的逻辑起点,快乐与否是功利主义判断人类行为的标尺,因此。功利主义难以调和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对立,这一对立直接暴露了功利主义本身的弱点。到了二十世纪,功利主义者尝试着以道义论的视角考察功利主义,努力实现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道义论与功利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英国近代伦理学家边沁、穆勒和西奇威克,分别是古典功利主义的创始阶段、鼎盛阶段和没落阶段的代表人物。三位大师的功利主义思想体系,均将功利原则置于首位,但并不排除公正价值。边沁力图阐明,功利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公正理论,是对最大多数人的公正。穆勒完善了边沁思想,阐明了公正原则对于功利主义的重要性。西奇威克应用直觉主义阐明公正原则,提出了"保守公正"与"理想公正"范畴,主张功利原则必须由公正原则加以补充。他们的公正思想包含了确定个人权利的原则,其分配模式承认人人平等的权利,主张以有限度的结果不平等作为激励手段,以增进所有人的更大幸福。他们的思想要旨是:"呼吁公正,却非公正至上;功利第一,但要分配公正"。功利主义大师的公正思想,通过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伦理学说,间接地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提供了思想财富。  相似文献   

4.
追求幸福是人们最普遍、最根本的目的。幸福是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它是人的满意感、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影响幸福的主要因素有:身心健康、情感满足、收入水平、就业状况、潜能发挥、教育程度、人的欲望、人的年龄、社会状况和生态环境。计算和测量幸福的方法:一是功利主义者的方法;二是用效用或福利来表示;三是用幸福指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西方感性主义幸福论和理性主义幸福论从人的本性、经验出发探讨幸福,初步揭示了需求等元素和幸福的关系,对幸福实现也有浅显的认识,为马克思幸福观的问世做了铺垫。马克思自觉地从实践出发对幸福的本质、内容展开了系统深入的哲学思考和研究,站在实现全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高度审视幸福实现。马克思主义者将社会伦理思想和社会实践理论辩证有机融合,继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进一步揭示了幸福的基本属性,诠释了幸福悖论,有助于人类在实践基础上自由自觉的追求并实现幸福。  相似文献   

6.
张秀 《探索》2011,(4):170-173
罗尔斯在论证其正义理论体系时,批判了功利主义理论的不足,主张用两个正义原则来取代功利原则。而当代功利主义的代表人物金里卡却通过区分功利主义的两种形态,提倡一种平等的功利主义,反驳罗尔斯对功利主义的批判。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功利主义,两人在论争中都较好地阐释了关于平等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网络道德规范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网络道德规范的理论基础1.功利主义理论。现代功利主义的创始人是杰里米·边沁和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其最初的观点是 :好结果就是幸福或快乐 ,防止痛苦、促进欢乐是惟一理想的目标。根据这些观点 ,功利主义者为我们的伦理选择提供了一条明确的准则———面对不同的选择时 ,首先要尽可能谨慎地计算每一种结果 ,从而选择那个利益最大或损失最小的办法。功利主义原则促使我们所选择的行为方式必定是为多数人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尽管我们无法精确地算出哪种行为是最合算的 ,但是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 ,我们要考虑的都不能只是自己的快…  相似文献   

8.
幸福问题已成为中国最核心的社会问题之一.散见于马克思一系列理论著作中的幸福思想主要有:人的需要是人追求幸福的动力;幸福是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个人幸福和集体幸福的统一;劳动是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方式.这些不仅为当代中国人诠释了幸福的内涵,也为当代中国人追求幸福、实现幸福提供了一条真实可靠的现实之路.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科学的幸福观的奠基者,马克思的幸福观阐释了幸福的理论核心和实践路径。马克思立足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探讨了人民幸福与社会和国家幸福的内在联系,丰富了幸福观的理论视域,并从资本逻辑的批判、异化劳动的消除以及自由时间的获取三个层次展开幸福的实践路径。新时代,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的幸福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幸福、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国家政策等方面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学校而言,应该着重实施以培育人的幸福情感为目的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人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给予幸福的能力,让人获得进步、获得幸福。在幸福教育实践中,要从四个环节入手。  相似文献   

11.
路金兰 《党建文汇》2007,(10):21-21
即使工作到过劳死,也毫无怨言的人,在日本占大多数。大部分日本人见面时都是互吐苦水,强调日子多么不好过。即使收入再好、家庭生活再安定,也很少听到有人炫耀自己是多幸福的。平均年收入在世界名列前茅,满脸笑容,行礼如仪的日本人,真的如此不幸吗?人要确认幸福是很不容易的,但若问日本人:“你幸福吗?”即使事业蒸蒸日上的人,都无法断言自己是幸福的。  相似文献   

12.
贺麟从"合人情"视角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功利主义取向,认为"合人情"有一个从非功利主义到新功利主义的发展过程。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本就不是矛盾的双方,体现在"合人情"上则要求新时代的儒者应发自本心,不仅要独善其身,而且要以大多数人的幸福为旨归为人处事;不仅要自尊自爱,而且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福利,最终实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愿。贺麟的"合人情"理念有助于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树立理性的人生观;有助于维持社会正常秩序,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幸福?一位作家曾说过: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生活中的幸福也许就是那么一个个短暂的瞬间。你与恋人会心一笑的那一瞬间,孩子听话乖巧的那一瞬间,你得到周围的人肯定的那一瞬间,无助时别人伸手的那一瞬间……事实上谁都有过这样的瞬间,因而谁都有过这样的幸福。幸福是很简单的。没钱的人会说有钱幸福,没爱情的人会说有爱幸福,久病的人说有了好身体就是幸福。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一个网名“叫一头幸福的猪”的人自称非常非常地幸福。有人问他幸福的缘由,他说,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我有饭可吃,到睡觉的时候,…  相似文献   

14.
幸福,就主观精神层面上说是一种情感。每一个人都愿意追求这种主观幸福情感.这是一种“无需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对于即将迈入社会的学生.“幸福”更是他们期盼和渴望追求的目标。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幸福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永恒主题。早在200多年前,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就提出,幸福号陕乐最大化是人类的终极价值目标。现代经济学认为,从效用最大化出发,对人本身最大的效用不是物质财富,而是幸福本身。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幸福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崇高价值及意义,社会主义就是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幸福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6.
吉菁 《山西青年》2023,(4):9-11
幸福教育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形成的旨在培养人的积极心理品质、激发美好人性、增进幸福水平的教育。与传统的幸福教育相比,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幸福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施性。幸福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体现于促进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阳光向美,从而提升幸福水平。在实践路径上,可通过传递幸福知识、加强幸福实践、营造幸福环境加强学校的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7.
幸福可以分为两种:大的幸福与小的幸福。生活在一个和平与民主的国度,没有战乱、饥馑以及搅扰民心的“路线斗争”,是大幸福;享受美食,拥有特定品牌的服饰,旅游、结婚等等乐趣是小幸福。幸福又可分为两种:隐性与显性的。前一种即大幸福,像空气,见不到又离不开,是小幸福的基础。它由政党、制度、潮流和贤明的领导人创造,使大众在此之上派生出无数的小幸福。小幸福处于显性,正是这一点,可以看出人与人的差别。骑自行车上班与开奔驰车上班不是很有差别吗﹖当然在一个炮声隆隆的国家,譬如卢旺达,人们已经不上班,什么车都已消失了…  相似文献   

18.
幸福法则     
艾迪 《党课》2013,(1):104-105
在我们的身边不乏这样一类人:在别人眼里,他或她该有的都有了,本该是幸福之人了。可人家自己却天天是愁云满布,好像幸福与他无缘。  相似文献   

19.
马军 《学习月刊》2013,(2):116-116
读完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泰勒·本沙哈尔博士的著作《幸福的方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说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帮助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快乐+意义”,这正是作者作为著名积极心理学导师所倡导的幸福。从人的思想境界上讲,这也应该是最高层次幸福。  相似文献   

20.
幸福和福祉是全世界人民的普遍目标与期待,"让人民幸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的施政目标。建设幸福中国,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必须逐步健全具有中国特色的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树立发展是为了人民幸福的理念;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完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幸福价值观;更需要每个人成为幸福的参与者与创造者,一起追求幸福、传递幸福、分享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