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把有限的警力和群众这一无限的治安资源积累到一起,变“城镇控制,农村预防”的治安模式为“防在基层、联防联治、幅射城镇、形成网络”的治安防范新格局,建立起以静态管理为依托,在城镇乡村实施动态管理,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根本,建立“四种警务模式”的治安防范网络体系,是实现“少发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警务模式,健全完善大治安工作中,地处鄂西山区、山大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的兴山县公安局,结合辖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治安环境,探索基层警务工作的新模式,建立起民警驻村制、警治联勤制、群防群治制、治安承诺制"四种警务模式"的治安防范网络体系,真正实现了"少发案"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远城区治安防范机制建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为远城区治安问题的类型、表现形态等有别于中心城区,因此其治安防范机制构建要从完善以派出所为基础的治安巡防机制入手,实行“警务联勤”模式,落实“驻村警务”机制,创建基层基础情报信息网络,并且要建立适合远城区警务工作的考核奖惩激励机制,力求实现防范理念、防范成效、民警素质、警民关系和公安工作等“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4.
在新的形势下,以警务社会化为导向的社区警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大力推进市场化治安防范。从践行缘由分析,市场化治安防范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先行的典范经验、良好的践行根基、强烈的现实需求。在社区警务中推进市场化治安防范,开辟了政府有效调控与民力资源利用的途径,化解了社会责任无限与公安职责有限的矛盾,实现了社区警务效能与社会治安效益的统一。市场化治安防范的模式主要有治安联防契约保险,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委托管理,利益群体自治等。公安机关在引导建立市场化治安防范过程中,必须主动争取党政支持、正确定位履行职责,努力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实施社区警务要结合中国国情,处理好社区警务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基层基础工作以及社区建设的关系;在内容上围绕构筑社会治安防范体系,管理社区户口,做好社区服务工作以及推动社区治安产业化建设进行。社区警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消除模式化、教条主义和“唯社区警务论”等不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6.
针对基层派出所防范管理主业还未完全凸显,基础工作信息体系还未完全构筑,群防群治网络还未合理严谨的问题,应通过着力推进社区治安巡访机制,强化情报信息和人口管理意识,以构建群防群治网络,严密基层的阵地控制,整治治安问题突出地区,继而调整管理防范的薄弱部位,实施新型社区警务战略。  相似文献   

7.
要全力提升派出所整体打击、防范能力,全面构建与现代警务机制相匹配的社区治安防控体系,派出所除了“硬件”建设要跟上外,街面治安防控能力、治安管理能力和基层基础工作能力这些“软实力”的建设不仅不能忽视,而且应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8.
社区警务建设是首都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推进“平安北京”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保障性的关键作用。回顾近年来,北京市公安局立足首都治安形势发展需要,先后推出了社区民警驻区制、直属派出所等警务创新模式,进一步夯实了社区警务建设基础,但随着形势发展变化,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瓶颈难题,困扰和影响着今后工作发展。为此,在总结做法经验、分析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积极探索和今后着重努力的重要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预防的实质是防患于未然,治安预防在治安秩序维护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一村一警”警务机制是社区警务战略的延续发展和基层治安治理的创新举措,通过广大村(辅)警深入基层村(社)中,为群众排忧解难,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有效预防各类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发生,具有总体治安预防属性。当前公安机关整体“打击优先”的实然运行理念制约了“一村一警”警务机制实际运行效果。应坚持“一村一警”警务机制的预防属性,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尊重治安预防规律,真正树立预防理念,加强“村警”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村警”职业能力,围绕“村警”打造基层“熟人”社会,全面动员社会力量广泛深入参与治安基层治安治理,维护基层社会治安秩序,实现社会治安稳定。  相似文献   

10.
只要是有利于人民利益的、有助于警民和谐的渠道,都是打造基层公安机关“阳光警务”的有效途径。文章将打造“阳光警务”的途径归结为:直射型、辐射型、反射型、折射型四类,就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通过打造自身素质、夯实执法规范化、运用科技信息化等有效资源,为人民群众创造阳光的办事环境、阳光的执法环境、阳光的服务环境、阳光的治安环境、阳光的监督环境,从而构建阳光和谐的警民关系,使“阳光警务”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