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一直以为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是第一本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书,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伦敦出版的《神灵之手》就已介绍了红军长征,作者是一名瑞士籍英国传教士。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内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闻录》(原名《神灵之手》)。1936年11月,这部作品在英国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写的《红星照耀中国》(通译《西行漫记》)还早一年。勃沙特作为红军长征的见证人,中国人民一直没有忘记他。寻找勃沙特1984年,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为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专门来中国采访和搜集史料。在采…  相似文献   

3.
1936年11月,正当红军长征刚刚胜利结束,而外部世界对长征尚充满误解之际,一本在英国伦敦新出版的红军长征亲历记,为人们打开了一个了解红军的窗口。这本书名为《神灵之手》,作者是一个名叫R.A.勃沙特的英内地会牧师。1934年10月至1936年4  相似文献   

4.
刘明钢 《党史博览》2006,(10):38-40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求生存谋解放的一部最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它以特有的魅力,在中国人民心中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长征胜利距今已有70年。70年来,相关的图书已出版了很多。人们一般认为,关于长征最早的记录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在中国出版时更名为《西行漫记》)。但实际上,就在斯诺进入陕北苏区采访红军指战员的同时,不少长征亲历者也曾拿起笔撰写回忆文章,这些回忆文章于1937年2月结集成书,并于1942年出版,这就是《红军长征记》——一份关于长征的最早、最真实、最珍贵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红军长征的西方人,殊不知早在1936年底,一部名叫《神灵之手》的书就已经在伦敦出版发行,比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早了整整一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该书的作者勃沙特是当年被红军作为"西方间谍"扣留并押上长征路的英国传教士之一。对此,勃沙特不但没有怨恨,反倒饱含热情地赞扬红军。  相似文献   

6.
正长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里就有不少外国人的身影,其中一些亲历者还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如勃沙特的《神灵之手》)。长征结束后,以埃德加·斯诺为代表的外国进步人士进入"红色中国",撰写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真相的纪实作品,关于长征的报道通常是其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其代表作有《西行漫记》(埃德加·斯诺)、《红色中国内幕》(海伦·斯诺)、《伟大  相似文献   

7.
提起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著作,人们便会想到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8年出版的《西行漫记》一书。然而,西方世界第一本介绍红军长征的专著是薄萨哈特(R.A.BOSSHARDT)所著,1936年8月由伦敦哈德尔——斯托顿公司出版发行的《神灵之手》(RESTRAININGHAND)。 薄萨哈特,1897年生于瑞士。早年随父母亲移居英国,后在英国一基督教会工作。1922年10月1日,薄萨哈特来到中国,随后被派到大西南的贵州传教。1934年10月2日,已是贵州镇远教堂牧师的薄萨哈特夫妇自安顺返回镇远的途中,不期与由萧克、王震等率领的从湘赣根据地西征入黔的红六军团在旧州城外的一个小山顶上相遇,成为红军的俘虏。这位“上帝的使者”戏剧性地闯进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队伍,并随红军戎马倥偬,辗转贵州、云南、湖  相似文献   

8.
程卫 《党建》2012,(11):34-3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935年9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陕甘支队翻越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写下了七律诗《长征》。1937年4月,北平东方快报印刷厂秘密出版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又名《前西行漫记》)。此书首页刊有斯诺用英文翻译的《长征》,这成为毛泽东第一首公开传播的诗作。  相似文献   

9.
瑞士传教士薄复礼1934年10月到1936年4月随红六军团行军。薄复礼应萧克要求翻译法文版贵州地图,为红六军团转战黔东南发挥了"向导"作用。他在随军过程中加深了对红军的了解,逐渐对红军产生敬意和好感,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薄复礼1936年11月在伦敦出版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神灵之手》,多角度地、客观地向世界报道红军的长征,是西方首部介绍长征的著作,对研究红六军团和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史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0.
《长征》《惊涛骇浪》《大决战》《我的法兰西岁月》……这些红色影片都是出自八一电影制片厂导演翟俊杰之手,广电部原部长丁峤称他为“影坛虎将”。与他导演严肃的主旋律影片不同,生活中的翟俊杰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他讲述入党历程时,语气轻柔而坚定,记者从中感受到他对党、对祖国母亲的一片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