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许多不平等条约均危及沈阳地区,尤其是日俄战争更是祸及辽沈。五四运动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为加紧对东三省的侵略,屡屡挑衅,残杀中国人民,早已激起沈阳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愤怒。  相似文献   

2.
马彦超 《世纪桥》2011,(16):29-32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实,有漫长的边界线,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和重要的战略位置。中国近代史上,东北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和争夺的目标。20世纪初东北已经成为中国殖民地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多次爆发大规模抗俄反日运动。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的经济待遇和劳动条件所举行的罢工,农民的抗捐、抗租、抗税斗争从未间断。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08,(21):39-42
<正>20世纪20年代末期,日本帝国主义以恢复满洲的名义,妄图独占我国东北三省。它们阴谋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修筑五条铁路,以此为基础,借以实现全面侵略中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姚德岐 《世纪桥》2005,(8):14-17
60年前取得辉煌胜利的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纪录,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相似文献   

5.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内忧外患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1927年,国民党悍然发动四·一二政变,中止国共合作,残酷迫害、杀戮共产党员,在全国实行内战、独裁的极端恐怖统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东北三省沦陷;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中国政局动荡不安,人民生活日益艰难,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精神被大大激扬起来。  相似文献   

6.
日本帝国主义把向境外移民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基于强化其殖民统治,推行所谓“皇民化”,“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实行其侵略图谋的一个重要步骤。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特别是从移民入侵开始到掀起移民狂潮,充分暴露其实行殖民统治的罪恶目的,进一步向世人昭示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进行侵略、扩张的野心蓄谋已久。  相似文献   

7.
始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近代中国,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下,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中。国家的主权被剥夺,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统治中国已有二百年,在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严重形势下,不能采取有效的自强措施,反而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趋势,顺从帝国主义的意愿,听任他们宰割中国。清王朝在它的末期已成为一个卖国的、极端腐败的、扼杀中国的生机因而深受人民痛恨的政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人是带着八国联军侵占首都北京的民族耻辱进入二十世纪的。那时,…  相似文献   

8.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近代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  相似文献   

9.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我国历史上是最强大、最持久也是结果最圆满的。它有如下四个特点: 它是以整个民族觉醒为前提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受列强侵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伤害最大最深。日本帝国主义首先征服中国、继而征服世界的狂妄野心由来已久。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惨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  相似文献   

11.
徐朝 《奋斗》2014,(8):58-59
正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全国首个纪念日即将到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一个民族的振兴,在长期遭受外敌侵略压迫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获得的。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衰败,资本—帝国主义的连续不断的侵略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要使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振兴,必须首先驱逐侵略中国的外国势力,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新视野》1985,(2)
一、党的创立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1840午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下,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中日甲午海战,中方战败,随着中日两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更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靳勰 《前线》1982,(12)
一九○○年发展到高潮的义和团运动,是近代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人民所进行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曾经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和世界。这个运动是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阴谋瓜分中国所造成的,是中国人民奋起反对帝国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  相似文献   

16.
张怀武 《共产党人》2006,(21):52-54
抗日战争是中国全民族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不仅有中日双方武装力量的较量,而且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外交方面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中国人民是否能争取最大多数同盟国站在自己一边,扩大国际的同情援助,对抗战前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中国穆斯林不仅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根源,分析研判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态势,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错误,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列宁创作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战争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社会主义与战争》等著作,揭露了帝国主义垄断、腐朽的本质特征,剖析了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预测了帝国主义垂死的历史结局,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立场,形成了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当前,“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帝国主义侵略与扩张的本性没有改变,以垄断为特征的金融帝国主义对世界实行全面统治。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依然是正确认识当代国际关系变化趋势的重要分析工具,对于开展中国特色新型外交与国际合作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是深厚情感的时代表达 爱国主义不仅饱含朴素感情的历史积淀.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1840年以后的中国近代史.记载着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欺凌的苦难.中国领土被帝国主义霸占是其中最为惨痛的一页。同时.这段历史更记载着中华民族在爱国主义旗帜下团结抗争、救亡图存的奋斗业绩。自从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意志和模范的行动成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之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实现了重大飞跃。它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又具有了本质进步和新的时代特征.是爱国主义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孙代尧  李健 《前线》2017,(3):38-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革命文化用唯物史观观察自然、人生和社会;西方文化帝国主义崇尚利己的个人主义。近代以降三者之间的碰撞历史,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逻辑。只有吸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并借鉴西学合理成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够树立起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周保中是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杰出的抗日民族英雄。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他来到东北从事抗日斗争。在此后的14年间,周保中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带领东北抗联战士英勇战斗,前仆后继,有力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特别是当东北抗日斗争进入到最艰苦的阶段,他坚持苦斗,粉碎了敌人全歼抗联的阴谋,带领部队入苏整训,保存了东北抗日联军的许多骨干力量,为光复东北、取得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