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惠此春光,各种介绍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报刊,纷纷出现。其中,率先在福建破土而出的出版物,当推漳州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出现的《闽星》报刊。《闽星》包括半周刊和日刊两种,半周刊创办于一九一九年十二月一日,日刊出版于一九二○年一月一日。  相似文献   

2.
一、马列主义在厦门的传播和共青团组织的建立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五四运动新思潮的冲击之下,一九一九年“新闽学书局”在漳州开设。《新青年》、《新潮》(北京大学)、《湘江评论》、《星期评论》(上海)等刊物也传到闽南。同年十二月一日和隔年一月一日,又有《闽星》半周刊和日刊两种,介绍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  相似文献   

3.
《少年》是旅欧少年共产党在旅法勤工俭学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刊物,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欧洲路径时不可回避的重要环节。《少年》立足于世界情势,与无政府主义展开论战,介绍苏俄革命,有力地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少年》还阐明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并指明中国的最终出路是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青年》刊出“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系统而翔实地宣传、介绍了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关系等情况。这对于中国广大革命青年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刊出苏俄革命纪念特刊,系统而翔实地宣传、介绍了十月革命、列宁主义的基本思想、十月革命以来苏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运动的关系等情况。这对于中国广大革命青年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坚定革命信念,走上革命道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术界对《实践论》、《矛盾论》的研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转换着研究视角。本文从"两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两论"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两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论"文本研究和"两论"的局限性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近十年来学界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新长征》2012,(12):35-35
李大钊在1918年就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原因。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李大钊热情地歌颂了十月革命是劳工主义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  相似文献   

8.
2、五四运动和中共 创立时期 “五四”的启示/尚吟了福建论坛,1986。 3。29北洋军阀在福建的统治和福建人民反对北洋 政权的斗争/黄志仁了党史资料与研究, 1986。5。19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福建/吴国安了党史资 料与研究,1986.5。27福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出版物一一漳州 《闽星》/安闽、晓钟了党史资料与研 究,1986。4。51北洋军阀周荫人在闽期间福建简况/王命能 ,福建党史通讯,1986.12.37五四运动与厦门工人/马兰了福建工运史研 究,1986.总45期。4早期建既捎排工会点滴/吴碧珍、陈子荫产 福建工运史研究,1986.总46期.23我省工人第一次纪念…  相似文献   

9.
博览     
《正气》2001,(7)
中国共产党党史之最   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宣传“十月革命”的领导同志:李大钊。李大钊在 1918年- 1919年,先后发表了《法俄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青年杂志》。《青年杂志》于 19  相似文献   

10.
改为季刊的《新青年》,作为中共早期的党刊,肩负着夯实党的理论基础与指导中国革命的使命。《新青年》(1923~1926),一方面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文献,重视对列宁主义、俄国革命经验、唯物辩证法的学习;另一方面紧跟国内政治动向,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必要性、党的群众路线、武装斗争等重大议题,积极尝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革命实践。可以说,《新青年》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总结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实践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向导》周报自创办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主要工作之一。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主要集中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关于阶级斗争理论、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等问题,《向导》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路径呈现出多样化和切合实际的特点。因此,《向导》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也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指导了中国的革命,提升了党员的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12.
倪德刚 《党建》2010,(1):52-53
1940年12月底毛泽东在延安接见从前线回来到中央党校学习的同志时说:"没有大量的真正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的干部,要完成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可能的。"(《毛泽东年谱》中卷,第248—249页)"我们党校的同志不应当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成死的教条。  相似文献   

13.
孙来斌  申海龙 《学习月刊》2012,(1):15-16,23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第一次公开发表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马克思主义横空出世的标志之作,是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经典之作,也是让人常读常新、百读不厌的启智之作。重温这部世代传唱的"时代的歌中之歌",可以从历史、理论与现实三个维度展开。  相似文献   

14.
《当代党员》2011,(7):47-47
1916年,李大钊留学日本归来,到北京大学任教。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相似文献   

15.
我对福建“普罗米修斯”式人物的了解是从黄文光撰写的《世纪老人——郑超麟》一文开始的(载《福建党史月刊》1999年第10期)。读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本世纪福建曾出现过这样一位非凡人物:最早加入中国共产党,最早翻译《共产主义ABC》,并为中国引进“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过巨大贡献。他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几乎跨越了整整一个世纪。他历尽沧桑而又笔耕不缀,无论是笔下还是身上,都折射出多姿多彩的时代印记和历史光芒。他如同一座宝窟,蕴藏着党史资料的丰富宝藏。我想,对他的解读,收获一定是丰硕的。  相似文献   

16.
题记:"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摘自毛泽东1942年3月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的讲话)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基本价值取向,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一大法宝。伴随着我们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党的群众路线的创立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宽广的人文情怀,凝结了革命性、实践性、发展性、前瞻性的学术理论品质。重温《共产党宣言》,就是要认识蕴含其中的理论品质及人文情怀,促使新时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不懈地推进理论创新,为新时代坚守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探索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版)、《思想政活教育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中文哲社版)学术期刊拟于2011年7月下旬在呼和浩特市举办“2011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前,《星期评论》被界定为一份不革命的刊物,90年代之后又被誉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原因在于没有提出合理的评价标准。本文认为,应该用进步而不是革命作为尺度来评价五四时期的刊物。《星期评论》是五四时期的进步期刊,这种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它对马克思主义和劳工运动的关注上。  相似文献   

20.
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三卷《江泽民文选》,于今年8月10日起在全国发行。胡锦涛同志说:“《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办好中国的事情,这个结合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亦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发展形成了三个阶段:一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及其代表作《毛泽东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