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重点县之一。1931年夏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建宁就建立红色政权——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和5个中心区、72个乡苏维埃政权。1932年10月红军第二次解放建宁后,成立了中共建宁县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和10个中共区委、区苏维埃政府及覆盖全县的乡村苏维埃政府,  相似文献   

2.
福建崇安苏区是闽浙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中共崇安县委领导了上梅暴动。1930年4月,崇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1930年5月1日,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县苏设内务、土地、军事、国民经济、财政、文化、教育、裁判、工农检察9个部和政治保卫局,下辖  相似文献   

3.
苏区的群众文化,在初创时期主要由红军中政治部领导和组织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由各级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领导。红军和地方政府都非常注重群众文化工作,各纵队都成立红军宣传队,各级政治部都设有艺术股和士兵委员会的俱乐部,各级苏维埃政府都设有文化委员会或文化部,各级共青团、工会、妇女委员会,都有专人负责群众文化工作。到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在汀州成立后,在省苏文化部的领导下,群众文化工  相似文献   

4.
1927年,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先驱领导了震惊周围数省的弋横起义,为建立赣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1931年初,中共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在横峰葛源镇成立。1932年底,经中央批准,赣东北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改名为闽浙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中共徽州工委(后改为皖南特委)及其所属组织划归闽浙赣省委领导。从而构成了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纵横约50个  相似文献   

5.
1934年9月底,在中共闽东临时特委的领导下,以闽东红军第二独立团、第十三独立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部分骨干为基础,组建了闽东红军独立师。全师3个团,共1600多人。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立,把闽东土地革命推向了最高潮。 此前,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34年2月在福安柏柱洋召开,选举产生了闽东苏维埃政府,马立峰任主席、叶秀藩任副主席。闽东苏维埃政府下辖福霞、安德、安福、福寿、霞鼎、连江6个县苏维埃政府,42个区苏维埃政府,80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不久,又相继成立了罗源、周墩、霞鼎泰3个县苏维埃政府。闽东苏维埃政府成立后,立即在苏  相似文献   

6.
《福建党史月刊》2012,(14):29-32
建宁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全县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总人口1495万,总面积1718平方公里。建宁是原中央苏区县。曾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杨尚昆、彭德怀等都在建宁战斗过。红军第二次反“围剿”取得建宁大捷,毛泽东在建宁挥毫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的光辉诗篇。其间,建宁有7000多儿女参加红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电视连续剧《长征》的主题歌《十送红军》,在电视播出后一度广为流唱。建宁是中央苏区的21个组成县之一,也流传着大量类似《十送红军》一样的苏区民歌。如《十劝郎当红军》:  相似文献   

8.
建宁,地处武夷山中段南麓,是闽江水系源头。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在建宁县城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最后一仗胜利。战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和建宁人民创建了建宁苏区。建宁以全国中央苏区县之一和8000多建宁儿女参加了红军的光荣历史,载入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9.
1928年,革命烽火燃到诏安,秀篆石下、老虎坑村成立了农民自卫团。1930年冬,农民自卫团派人参加广东凤凰山农民武装骨干训练班。1931年2月,由于许多革命者惨遭杀害,广东饶平、大埔等县的革命力量遭到削弱,县委机关和武装力量转移到诏安秀篆石下一带,领导4县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刘锡山、余丁仁、谢卓元、张华云和荣洁到秀篆后,建立游击团部,农民自卫队改编为赤卫队。年底,余丁仁、李树知、游章堤代表饶和埔诏县委,出席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他们回来后,着手准备成立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并刻了“饶和埔诏县苏维埃政府”大印(现存省博物馆)。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一举打下漳州,极大地鼓舞了县委和4县人民的革命斗志,饶和埔诏苏维埃政府于1932年5月底在诏安秀篆石下成立。主席余丁仁,委员刘锡三、谢卓元、刘达三、陈达塘、游  相似文献   

10.
清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22个组成县之一,是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叶剑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亲自进行革命实践活动的地方。清流苏区创建于1930年,发展于第二、三次反“围剿”斗争期间,先后于1931年7月和12月建立起清流县工农革命委员会和中共清流县委,1933年7月东方军首次人闽作战后发展到鼎盛阶段,并一直延续至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后的1934年11月底。1934年11月26日,国  相似文献   

11.
中共建宁中心县委成立于一九三三年一月,五月撤销。在短短的五个月中建宁中心县委领导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军民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巩固和发展闽赣边区,建立闽赣省,以及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和壮大中央红军等起过重要的作用,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一九三一年五月,中央红军在第二次反  相似文献   

12.
在闽东这块红色土地上,早在192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开展革命活动,燃起了革命烈火。1931年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等来到闽东,与当地党的领导人马立峰、詹如柏、阮英平、范式人等一道,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1934年成立了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创建了万余平方公里的闽东苏区,  相似文献   

13.
1931年7月11日,闽北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闽北地区苏维埃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统一领导的新时期。苏维埃政府设立经济、财政委员会,在闽浙赣边区20余个县、50余万人口中,成功地建立了闽北苏区独立自主的经济体系,在发展苏区生产力、促进苏区文化进步、解决苏区生产和生活供给、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光泽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闽赣省21个苏区县之一。光泽苏区创建于1932年10月,1933年2 月建立中共光泽县委和光泽县革命委员会,同年11 月第五次反“围剿”开始时失陷,1934年4月恢复苏区根据地,在北部山区建立起3个区委,主力红军北上抗日后即转入游击战争时期,坚持斗争,红旗不倒,直至1947年。  相似文献   

15.
1930年5月1日,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上梅召开,选举产生了崇安县苏维埃政府,崇安苏区形成。1931年1月和7月,中共闽北分区委、分区革命委员会、分区军事委员会和分区苏维埃政府先后在崇安坑口成立,崇安成为闽北苏区的“红色首府”。1933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决定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崇安苏区划归中央苏区闽赣省管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927年9月9日,修水中共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依送别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及所属第一团。此后,修水党组织和人民在中共江西省委、湘鄂赣特委、湘鄂赣特区委、湘鄂赣省委和省苏的领导下,发扬秋收起义革命精神,开展创建、发展、巩固苏区的革命斗争。同年11月,修水万余农民在修水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反压迫、反暴政、反对苛捐杂税的游行大示威,并围攻修水县城。1928年1月,修水西乡农民摧毁曹祖烈的封建堡垒后,在沙坪成立了暴动委员会和修武铜工农革命军。8月彭德怀、滕代远等率领红五军转战修水边界,6日,在修水党组织组织的万余农民配合下,攻克修水县城。从1930年初开始,中共修水党组织先后领导全县人民开展了"年关斗争"、"三一八武装示威"和"红色五月大暴动",革命进入高潮。至5月底,全县共建立了七个中共区委和区苏维埃政府。10月,中共修水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改为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领导着修水、铜鼓、宜丰、通城、武宁等县的革命斗争。1931年9月,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修水上衫,修水苏区革命和建设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7.
闽东是我省革命老根据地之一,1926年开始就有共产党组织,1934年成立了中共闽东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共和国的诞生做出  相似文献   

18.
崇安地处闽赣边界,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闽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一九三○年五月,崇安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崇安人民就在中共崇安县委和县苏政府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财政经济建设,有力地支援了革命战争,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保卫和巩固了人民江山。崇安苏区财经建设的主要成就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建立和发展人民的财政金融事业,开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各种合作社。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9):117-118
邓子恢,1896年8月生,福建龙岩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闽西特委书记、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工农民主政府财政部长、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新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四师政委、淮北党政军委员会书记、华中分局书记、华中军区政委、中原临时人民政府主席、中原局第三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南局第二书记、中南军区第二政委、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20.
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有着特殊地理位置的泰宁县,注定要载入共和国的斗争史册。泰宁位于福建西北部,与江西省黎川县交界,一直是闽赣两省物质补给的坚强后方。1931年5月,毛泽东、朱德指挥工农红军攻陷建宁,取得了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即派红三军团第六师于6月4日乘胜解放泰宁,建立了泰宁县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泰宁党支部,泰宁正式列入中央苏区的版图。1932年10月,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第二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