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始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其后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1999年6月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毕业生就业制度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毕业生“包当干部”和由国家“统包统分”的就业制度,逐步实现大部分毕业生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也就是说,高等学校学生除少量国家特定的计划招生、分配的专门人才外,大部分专业的供求将由人才市场来调节。中国走向国际大市场,要入“关”,大学生被推向人才市场,又该如何迎接“入关”呢?招聘启事的启示△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经深圳市人才服务中心批准招聘:1、柜台营业员:19名,须具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加大了力度和步伐,总的方向和目标就是改变过去国家“统包统分”的分配制度,实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使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社会人才市场的调节,逐步过渡到“国家政策指导,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诚然,对于当今大学毕业生来说,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实际操作动手能力以及平常德智体各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将不断深化。国家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对高等学校“包得过多”、“统得过死”的弊端将被摒弃。对毕业生“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将被废除。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学毕业生就业已逐步从国家统包统分过渡到个人自主择业。这种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也对学生就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当前政府机构裁员,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发生变化,毕业生将由“统招统配”逐步走向“自主择业”的轨道,就业指导不仅成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而且成为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手段。 一、就业指导的宗旨体现出德育教育的目标 在当今社会,由于学科设置不尽合理、就业市场不够完善等原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引导毕业生将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恰当地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如何引导毕业生洞察社会,正视自  相似文献   

7.
如何建设和巩固一个诚信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愈加深化,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国家宏观调控、各级政府和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如何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立一个诚信、公正、平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所应关注的重要问题。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一)毕业生的诚信缺失:简历弄虚作假。在择业过程中,有的毕业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将本来不符合招聘单位要求的简历情况更改为适应单位要求的情况。例如,很多学生擅自对《毕业生推荐表》和《成绩单》中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循序渐进地由“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就业方式,向通过自主择业的模式转变。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因此,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优秀人才的高等学校引入竞争机制,大力推行自主择业制度,是促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办学活力的有效措施和途径。然而,这项工作涉及面广,问题比较复杂。但是,为适应新的就业制度的转轨变型,高等学校和毕业生都要积极主动地面对市场,迎接市场经济的挑战,要嬗变就业观念,开拓竞争视野,克服畏难情绪和依赖思想,做自主择业的弄潮儿。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人才市场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供需见面,双向选择”作为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新机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和广大毕业生的理解和赞同,但同时也给当今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提出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一些具体从事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志产生了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10.
智明增 《共产党人》2006,(1):44-45,51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实现由国家统包分配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转变过程中,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发展以来,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虽然我国高等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11.
王熠 《学习月刊》2012,(10):110-111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然而.一部分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仍停留在“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论”陈旧状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理想性、依赖性、盲目性和思维惯性的特点.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同时.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2.
小考场     
1、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提出: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体制;改变高校全部按国家统一计划招生的体制;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 2、丁关根最近强调,新闻宣传要以──为指针。 3、九十年代,业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4、我区第一家大型农垦企业集团公司成立。 5、国务院有关部委最近发布的粮食产销政策是──。 6、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共有──名。自治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于──月──日召开。小考场  相似文献   

13.
对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校毕业生已由过去统包统配的计划分配模式逐步过渡到实行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的方式。新的毕业生就业体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正在逐步形成。这种体制的建立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择业取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从反映当前大学毕业生价值观念和择业取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现象入手,对新时期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毕业生人数每年都有大幅增长,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6年的350多万。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明了地摆到了人们的面前。如何破解就业难题,核心是提  相似文献   

15.
改革现行的毕业生分配制唐,就是要逐步建立一种公开的、平等竞争的机制,而“公开”和“平等”的双向选择新机制的建立,就要抵制不正之风。如何抑制和克服不正之风,保证“双向选择”就业制度的实施昵?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16.
王瑾 《学习月刊》2009,(12):66-6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急速推进,近年来大学普遍扩招,进而导致大学毕业生迅速增加。而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滞后于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且很多用人单位希望招入几年工作经验的“熟手”,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今年,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影响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7.
《先锋队》2004,(21)
大批高校毕业生告别校园,已步入社会,其中有些毕业生就业时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毕业生走向社会面临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国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最近对这些政策和措施进行了介绍。对就业困难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有哪些特殊的帮助措施对就业困难的高职(大专)毕业生,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继续实施“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资格培训工程”,对需要培训的应届高职(大专)毕业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在颁发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领域中,力争使80%以上的毕业生能够拿到“双证”。培训的有关费用主要由教育系统承担,职…  相似文献   

18.
李骥 《世纪桥》2009,(24):85-86
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对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出台了相应的就业帮扶政策,本文从高校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入手分析、探讨并列举出高校可施行的六大帮扶办法。  相似文献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也影响到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针对金融危机和大学生就业本身的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高校应着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大学毕业生也都积极的面对,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任学敏 《山西青年》2023,(9):130-132
就业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政府工作的重点。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首次突破1000万人,创历史新高。随着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高校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常态化问题。在新冠疫情期间,“慢就业”现象更为凸显,部分学生甚至发展成为“懒就业”“不就业”,具体可以细分为优越型、逃避型、准备型。为了解决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从个人、社会、学校、家庭不同层面深入剖析了“慢就业”现象,推动“全员”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构建“全过程”生涯教育体系、提升“全方位”就业服务质量,打好“三全育人”组合拳,进而削弱“慢就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