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金融混业经营体制的发展、金融监管的国际标准和范围的变化引发了各国关于监管体制及结构的争论,并对监管机构传统的划分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具体实践来看,各国金融监管的组织结构相去甚远,其中一些国家减少了监管机构的数量,有些国家甚至成立了单一的全能监管机构;另一些国家则选择了多重监管机构(multiple supervisory agency),其中日本的金融监管走向了单一的监管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日本金融制度最主要特征就是间接金融占主导地位,而在日本的间接金融制度中,主银行制度一直扮演着中心角色。主银行制度在日本高速经济增长期所发挥的作用,近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金融制度,已成为当前经济改革最重要的课题。名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日本主银行制度的深入剖析,对我国金融制度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日本主银行制度的内容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钢铁、造船等为主的大企业设备投资意识怔盛,对资金需求极为强烈,而当时日本企业自有…  相似文献   

3.
行政监管领域行业监管和竞争监管是规制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政府经济政策上表现为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关系,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监管与竞争监管的关系问题。日本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军主导下形成了严格的竞争监管和金融监管框架,伴随美国对日本占领政策的转变,金融领域出现了长期竞争监管当局淡出、金融监管当局主导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逐渐放松金融监管中的限制竞争规制,在金融领域融入了自由竞争理念,特别是日美经贸摩擦时期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形成了以金融稳定为共同目标的金融监管和竞争监管协调格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在欧美国家强化金融监管和竞争监管的背景下,日本并没有采取特殊措施,在危机过后的10多年间,建立了新型的金融监管和竞争监管的协调体系。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体系稳定安全地运作是一国经济保持稳定和发展的前提,这是当今社会的共识。东南亚、韩国和日本发生金融危机后,引起了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对建立规范有效的银行监管体制的重视。德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完整、运作严格规范,是一个成功的模...  相似文献   

5.
促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日本银行根据本国当时的经济环境所实施的金融政策,对保证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影响金融政策实施的经济背景、金融政策措施的内容和特点,并从这些探讨中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保证经济高效持续增长而应实施的金融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日本财政管理体制及其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财政既是保证国家机能运转的物质基础 ,又是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战后日本政府根据“财政法”和“税法”规定的组织原则 ,建立了适合日本经济发展的财政管理体制 ,以实现国家通过财政进行资金的分配和再分配。本文重点研究和探讨日本财政体制及其特点 ,以便为我国目前的财政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一、日本财政预算日本财政预算体制基本上是中央和地方两级。日本大藏省负责编制其预算和决算。(一 )日本现行预算种类日本中央财政预算包括一般会计预算、特别会计预算和政府关系机构预算。地方财政预算有普通会计预算和公营事…  相似文献   

7.
郑凌云 《德国研究》2006,21(4):26-29
本文将德国金融监管体制演变分为四个阶段,并对德国金融监管框架、金融监管法律和事件、金融监管特点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对各国银行业监管提出了挑战,也对俄罗斯银行业监管的体制和效率提出了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俄罗斯银行业风险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研究了俄罗斯银行监管体制的实际,最后分析了巴塞尔新协议在俄罗斯的适应性,阐释了银行有效监管在转轨经济国家制度变迁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重新构建和完善俄罗斯银行监管体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加快了欧盟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和建设。本文在分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产生的国内、国际根源及欧盟层面因素的基础上,阐述了欧盟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金融监管制度建设:宏观层面有欧洲系统风险理事会;微观层面有欧盟层面和成员国层面构成的二级欧洲金融监管系统。欧盟的阶段性应急机制有"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和"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监管措施。希腊危机和欧盟对之推出的制度性措施,为世界各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其国内银行业在巨额不良债权的拖累下几乎全面陷入瘫痪,随着时间的推移,尽管也曾出现过一些好转的迹象,但总的来说日本银行业几乎一直处在崩溃的边缘,因而在经历了1997-1998年的金融动荡之后,日本政府专门组建了金融再生委员会(FRC),对国内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治,促使银行重建。2003年5月日本第五大银行理索纳银行向政府申请资金援助之后,日本当局更是凭借向其注入国有资金以取得其经营主导权的机会开始对理索纳银行实行“试验田”式的改革重建。尽管日本银行业重建前景尚不明朗,但日本当局的某些举措及尝试仍然可以给同样面临许多困难的我国银行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英国的实践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英国为代表的金融业“混业监管”改革 ,正推动着欧元区国家甚至全球金融监管体制的革命。英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主要推动力 ,在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迅猛发展。英国通过颁布新的金融监管法律 ,建立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金融业统一监管机构 ,实现了金融监管权力的高度集中 ,以及金融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的分离。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完全实行统一金融监管与“混业监管”的国家。英国金融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监管效率的提高 ,适应了全球金融业混业经营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2.
日本战后形成的不同于欧美的、独特的金融体制维持了50年之久,它对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特别是泡沫经济的崩溃,逐步暴露了其旧的金融体制的弊端。日本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逝去的十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为僵化的金融体制不能正常发挥金融输血的作用,阻碍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5年3月28日,实力雄厚的日本三菱银行与东京银行宣布以对等的方式合并,组成“东京三菱银行”。这一消息震动了国际金融市场。 一、日本银行兼并风的发展历程 二战后50年来,日本金融机构的合并间歇性地发生,在大藏省“无形”或“有形”的行政指导下,演出了一幕幕“大吃小“或“小吃大”的兼并剧。其结果是,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经营范围越来越广、竞争能力越来越强。与保护色彩浓厚的其他措施一起,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日本式金融体制。最近东京银行与三菱银行决定合并,将于1996年4月组成一个资金高达72万亿日元(约合8080亿美元)、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大银行“东京三菱很行”,这将使世界金融版图为之一变。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通产省与大藏省这两大行政机关的配合:通产省以卓越的情报力量为基础,推行支持技术优先产业的策略;大藏省则指挥金融机构,运用财政及货币杠杆,提供优厚资金作为创新产业的后盾。这其中尤以大藏省为万众瞩目的权力焦点,在日本国民的心目中,它集智慧、清廉、勤奋于一身,是国家最高守护者。但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成为亚洲金融危机实际意义上倒下去的第一张骨牌时,大藏省就成为人们普遍责难、攻击的焦点,不仅被指责为泡沫经济的始作俑者,而且是把日本经济推向坏帐深渊的罪魁…  相似文献   

15.
刘光友 《当代亚太》2004,(12):30-33
现代日本银企关系是在主银行模式下建立起来的,银行与企业之间通过独特的产权结构,表现出协同治理、信息内部化管理以及风险分享等特征,这些独特性在日本的银企治理、银企之间信息沟通以及资金的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过较大的经济效用.但随着金融环境的变化,日本主银行模式逐渐使银企的治理功能弱化、产权交织不清,导致经济效用的衰退.  相似文献   

16.
徐悦  刘宏松 《欧洲研究》2020,38(3):126-145
欧盟和美国作为两大监管法域,是国际金融监管协调的主要参与方。在跨大西洋金融监管协调中,欧盟的影响力为何在不同情况下存在差异?既有研究从知识视角发展到市场权力和制度视角,对欧盟的影响力差异做出了解释。尽管基于制度视角的一致性解释框架对市场权力理论构成了补充,但仍然存在因果机制不明确的问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欧盟一致性通过影响市场权力的发挥和一体化目标,塑造了欧盟在监管协调中的影响力。通过对"外国银行机构规则"、国际处置机制和巴塞尔协议Ⅲ三个案例的分析,上述解释得到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日本长期雇佣体制的微观信息结构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长期雇佣体制一直被看作是其经济高速发展的一大法宝。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日本的一些大公司开始了大规模的裁员,以至一些媒体公开宣称在日本存在了几十年的长期雇佣的就业体制结束了;日本理论界也有观点认为, 以长期雇佣为主要特征的内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僵化的雇佣制度,企业在这种体制下不能按照市场需求的迅速变化灵活地调整对劳动力的需求,因而增加了企业的雇佣成本,使企业丧失了竞争能力(村上立躬等,1997)。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工作终身制的劳动用工制度,在形式上和日本的雇佣体制很相似,但企业经济效率低下由此不少人得出这样的结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法国金融监管体系经历了三个改革阶段,刚果(布)则相对保持稳定。法国在朝着统一监管方向改革的同时,仍保留了二元监管特点,刚果(布)则一直采取分业监管模式,这与各自所处的经济、金融的不同发展水平相关。总体来看,金融监管的趋势是立法先行,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相结合,打破国家主权,向全面、系统、集中监管转变。监管重点从加强监管权力向加强风险监管与问题处置并重转变,由此给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一、如何认识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出现的转折 从世界上工业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可以看到,人类以往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会带来两重性的后果,GNP增长的高速度往往与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素相伴而生。(因此,对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分析,同时可以用来说明日本经济为什么转入低速增长)事实上,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跌宕起伏,反映了人类进入工业化阶段经济增长所普遍遇到的问题,即能源保障与环境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在传统工业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下一些曾经推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因素,同时也潜伏着阻碍经济持续发展的危机。  相似文献   

20.
在简要回顾"活力门"事件始末的基础上,对比指出了中国金融深化进程中存在的类似"活力门"现象,进而揭示出其对中国金融深化有效监管的重要启示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及时是金融市场高效运转的制度基础;二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独立审计是金融市场保持高效运转的制度保障;三是金融监管制度通过政府强制性地影响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行为,增强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任程度和提升国家信誉,进而保障融资渠道畅通和整个金融体系的良性有机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