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必须关注弱势群体,有效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完善国家立法,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程度,促进承担责任主体的多元化,积极扩大弱势群体的就业和再就业,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弱势群体的经济收入,提高弱势群体的自助能力,保证教育机会均等,消除文化的贫困。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缺乏医疗保障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也是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难点。弱势群体的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对弱势群体医疗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健全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为以期为解决我国的弱势群体医疗权益法律保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需要依靠政府支持、社会援助以及弱势群体自身的努力。其中,政府应当发挥主要作用,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法律体系、增强弱势群体自身素质等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在理论界也同样是探讨的热点和焦点。对弱势群体的概念、类型及产生根源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急剧转型,社会弱势群体及其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其处境的改善与权利的维护,对于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静  张国蓉 《法制与社会》2014,(12):252-253
当前弱势群体中的犯罪现象比其他群体更为突出,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弱势群体犯罪心理发现,诱发弱势群体犯罪的心理动机主要有:补偿心理,仇富、仇官心理,报复心理等,对策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生存与生活问题,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建立社区预防和预警机制,建立社区居民纠纷调解机构,实施立法保护、司法救助与打击犯罪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出现了机构性的调整,社会分层加剧,就涌现出大量的社会弱者,“弱势群体”这一词语开始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弱势群体的专注,逐渐上升,现在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媒体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的几条途径,以期对日后国家弱势群体法律保障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目前,弱势群体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但当前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规范(立法)不够完善,司法救济体系尚未形成,法律对弱势群体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如何采取有力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将是一个严峻的法律课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社会进入快速转型时期,在这期间,弱势群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表明我国已经发生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它已成为妨碍社会公平实现的重大障碍,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弱势群体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0.
郭晓琳 《法制与社会》2010,(10):151-152
弱势群体问题的日益凸显,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注。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使弱势群体由“溺”变“强”,必须从改变其经济贫困、政治弱势以及能力弱势三个方面展开。本文在阐述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思想与制度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社会有着丰富的关于弱势群体救助的思想与实践,但弱势群体概念不同于现代社会,具有强烈的道德色彩,并呈现出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强调人伦缺失者和经济贫乏者。通过对唐宋两朝弱势群体救助制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朝廷与官府在相关制度设置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希望通过分析我国传统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思想与制度的特征对当下弱势群体保护制度的改进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弱势群体的保护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做了界定,指出了社会对弱势群体应有的正确认识和法律制度设计必须树立的几个基本理念,讨论了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以社会法建立弱势群体保障性法律保护制度和以经济法构造弱势群体发展性法律保护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出现了贫富差距问题,且呈扩大趋势。目前,贫富差距表现出扩大化、阶层化、群体化、两极化、政治化的特点。贫富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构成了极大危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贫富差距扩大不是改革的结果,而是改革不到位的结果。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推进社会现代化进程,是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吉林省的老龄人口呈逐年增长的态势,因此,分析吉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吉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针对人口老龄化给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吉林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失业弱势群体社会网络的断裂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是关系取向的,人们的社会关系是呈网状结构的,而这种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又是分层化的.在失业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中,非正式社会网络支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非正式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作用是有限度的.失业下岗人员的社会网络断裂,更使其社会支持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因此,失业弱势群体必须充分借助正式社会网络的社会支持力量,重构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6.
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的价值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艳  周翠彬 《政法学刊》2008,25(5):117-120
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作为人权保障范畴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价值已经超越了传统观念中关于缓解社会贫富分化,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秩序等意义,而是触及了整个社会的深层价值底线,即修正现代民主的局限性,维护实质上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实践我国宪法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我们必须从各种途径来完善我国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7.
刘晖 《行政与法》2010,(7):64-68
同情弱者无疑是必需的,但滥施的、跟风的同情,却失去了意义。网络舆论盲目"悯弱"的群体极化效应极不利于公众的理性思考和健康监督,势必影响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和凝聚,引诱人们走向极端,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离心影响。社会公众有必要对网络"悯弱"舆论进行认真反思,寻求其理性的回归,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法学意义上的社会弱势群体概念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理解和认识不应当局限于社会学领域。因为那只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多元化解释中的一种。既然法律是调控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规则 ,社会弱势群体就必然需要法律的调整、帮助和保护。那么 ,从法学的角度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解释就并非毫无意义。在法学中 ,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社会条件和个人能力等方面存在障碍而无法实现其基本权利 ,需要国家帮助和社会支持以实现其基本权利的群体。因此 ,社会弱势群体概念的外延决定于现时社会中被人们认可的基本权利。同时社会弱势群体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性概念 ,而是身分性概念。  相似文献   

19.
莫德升 《政法学刊》2011,28(1):98-102
一直以来公安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起着中坚作用,为保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当前,社会矛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动向:局部尖锐化、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暴力化等;随着网络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大提高,受众面更加广泛。以上两个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导致公安工作在社会矛盾预防、控制、化解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借助网络的平台,树立公安部门的正面形象和公信力;打造社会矛盾的网络防控体系;利用网络搜集重要情报;设立网络联动机制。通过以上手段,公安机关在化解社会矛盾中可以做出卓越的成绩。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人享有社会保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证。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强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社会保障制度取得重大进展,但仍需对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与完善,着力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满足社会成员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必须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从法律层面上确保社会保障制度落到实处,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