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和谐社会视域分析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构建,是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必然要求。和谐生态伦理思想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平衡,寻求自然、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儒家伦理思想就充满着人本思想的情怀,强烈的人本意识使得儒家伦理在历史上备受瞩目和青睐。坚持人本原则主要是基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人学基础和核心内涵。"人是万物之灵"与"人是目的",充分体现出儒家伦理思想的发生发展都是以人为主体和指向的。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主要体现在儒家伦理生态观、生活观和生命观中,这"三观"对于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与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伦理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语境”下,它所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日益凸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努力将“和而不同”所蕴涵着的哲学思想挖掘出来并在实践中发扬光大,这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和而不同”不仅仅是一种哲学观,它还是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入开展,从和谐视域下重新审视生态伦理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和环境正义伦理观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失衡现状包括人与自然关系失衡、人与自身关系失衡、人与社会关系失衡,要解决这种失衡状态,必须构建和谐视域下的生态伦理范式,即将生态伦理教育纳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施体系、实现生态伦理范式的转变和建立生态伦理干预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文化自觉”,尽可能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营养,儒家“和”的思想就是这样的营养。本文阐述了儒家“和”的思想的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太和”的思想,“义和”的思想,“中和”的思想,“人和”的思想,“协和”的思想,“共和”的思想,指出儒家的这些“和”的思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儒家行政组织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基础.鉴于两者存在许多前提性区别,我们需理性、辩证地认识儒家行政组织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与作用,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劳动异化等角度,对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探究,提炼出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主题、实质、内容和价值。梳理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理论成果,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方向,对于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儒家和谐观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儒家不仅从天人观、人我观等方面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意义和要求,而且从思想方法、行为规范、人的素质三个层面指出了实现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基本途径。中庸之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方法;修身与教化能够为和谐社会造就高素质的人才;"礼"成为实现和谐的基本行为规范。儒家和谐思想在当今社会有很大的价值应用,对于现代管理、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的范畴 ,从孔子发展至《孝经》 ,儒家孝悌思想已形成完整的系统 ,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先秦儒家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继承"和实生物"的宇宙观,推崇"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提升"和"的标准--"中",探寻仁礼并进的致中达和之道.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概念和政治伦理概念,被广泛用于认识自然、治国处事、道德伦理等各个方面,古代儒家、道家等学派都有丰富的和合思想。进入21世纪,在我国大力构建现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科学理解和正确发掘中华和合文化,充分借鉴和吸收传统和合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有其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它的形成不同于西方伦理思想,也不同于我国其他各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它是一种宗法伦理,政治伦理和实践伦理。儒家伦理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的实质是传统理念是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问题,其转换不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我们要摒弃那种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肯定论"和"全盘否定论",而应合理待之。对于如何进行儒家传统伦理的现代转换,可以以儒家"仁义"和"天人合一"思想的转换路径为例。此外,儒家传统伦理还可以从伦理精神,道德人格,道德约束,德行修养等方面进行现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是我国环境法本土化不可或缺的本土资源,又尤以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最具有启示性。其中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整体性,不仅是环境法学"主客一体化"理论之源,对环境立法及其价值追求也具有重要启示;道家"道法自然"思想可视为自然法思想,如果将"道"和"法"理解为规律和法律,则它意味人类应按自然规律进行环境立法;墨家"兼爱交利"思想也颇具有生态智慧,前者意味环境法应以爱护自然为情感基础,后者则揭示了蕴藏在这种情感背后的动机;法家思想中也不乏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之处,而其"一断于法"思想以及严格执法态度,对改变当前我国环境执法的现状亦有启示。挖掘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并从其中获得启示,将改变我国在环境立法上移植西法的现状,以中华生态智慧之光推动世界环境法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书正  张伟 《工会论坛》2006,12(5):159-160
历史上,儒家诚信思想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儒家诚信对个体道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个体道德水平,形成和谐的人际环境。儒家诚信在社会公共领域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政府诚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我们深入挖掘儒家伦理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发现其“天人合一”、“重义轻利”、“仁者爱人”的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契合性。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的基本内涵,集中反映了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构建和谐枉会的过程中,要借鉴吸收儒家思想的精华。弘扬儒家“和为贵”思想,与社会和谐相处;弘扬儒家的“以人为本”理念,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弘扬儒家“诚信理念”,做守信重诚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思想体系较为完整,以儒家的伦理思想为主体,包含了丰富的教化哲学与德育思想。分析当前大学生德育现状,结合中华传统文化与伦理思想中的诚、善、知与行等合理内核加以探讨,可发掘其对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早期说理类善书,作者在对其文本解读的基础上,认为其思想中包含有诸如对外在行为原则和规范的规定、内在的体认情感、三位一体的宣教方式等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接着作者追根朔源,分析了这些生态伦理思想背后的哲学、神学以及功利意识上的理论依据,并在最后探讨了这些生态伦理思想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解读其"天人合一"思想的生成、发展过程,分析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天人合一"思想与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在联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一整套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伦理思想和社会建设思想。其核心思想就是同情,强调每一个经济人都应具有同情之心、正义之德和创造财富的能力,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离不开对道德规范与精神价值的尊重。从“同情”出发,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和谐的蓝本,这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就其市场经济与伦理道德体系而言有其共性,这为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建设提供了最原始的理论资源,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