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践文摘     
《实践》2010,(5)
我国正处于一个新的结构调整转折点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围绕三个视角展开:我国经济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的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增长转变到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增长转为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推动增长。从这三个结构调整的方向来观察,未来我国经济存在很多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0,(5):21-21
未来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将围绕三个视角展开:我国经济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带动的增长模式转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均衡带动的增长模式;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的增长转变到依靠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的增长;从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型增长转为主要依靠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来推动增长。从这三个结构调整的方向来观察.未来我周经济存在很多新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发展中积累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七大转变,即经济增长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需求动力由投资单一拉动型向投资消费协调驱动型转型,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主导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空间增长动力由单极拉动向多极驱动转变,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小康进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我国消费政策的发展面临三大命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存在悖论,消费、投资和出口"三架马车"诱发经济增长成本存在差异性,扩大消费需求的路径依赖。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城市消费需求与农村消费需求并重,应以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为主;辩证认识消费数量与消费质量的关系,侧重全面提升消费质量,通过建立短、中长期消费政策体系,激发经济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体制机制、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能源瓶颈、环境污染、国际压力等方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制约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新常态下,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已经不可拖延。绿色经济转型是后危机时期谋求新的增长动力、寻求改革与平衡、实现强劲可持续增长的现实选择和必然要求。中国需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全力推动改革创新,通过完善绿色经济政策体系、加强绿色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化绿色产业与能源结构以及开展绿色经济国际合作等路径,倒逼中国经济实现绿色转型,走绿色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韩波  徐梅 《探索》2007,(2):87-91
本文以中国经济转型为背景,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本文认为,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经济增长逐渐由投入增长为主转变为需求拉动和技术促进为主;经济增长方式逐渐由粗放式向集约型与知识型转化,由非均衡高速型向非均衡、可持续、稳定型转变;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需求诱致与技术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第一,在世界经济增长急剧下滑的情况下,我国经济还能继续保持高增长吗? 国内经济学界认为,2002年的经济运行还会延续2001年上半年以来的发展趋势,国内需求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其中投资需求又是维持国内需求稳定增长的推动力量。立足于扩大内需,通过财政和金融货币政策的有机结合,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仍会超过“十五”期间的平均增长目标,GDP增长可望达到7%左右。 第二,今年是入世的第一年,我国会出现大量失业吗?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目前正面临"三期叠加"的挑战。由于投资报酬递减和杠杆率不断推高,继续把增加投资作为保增长的主要措施显然是不适当的。必须从供给侧着眼,将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增加资源投入转向提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然而多年来的历史经验表明,实现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在于消除体制性障碍。因此,当前应当采取的方针是在稳住大局、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着力推进改革,建设能够激励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才能成功地应对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匡小明 《理论导报》2012,(10):11-12
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正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基本判断: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更为明显,产业结构还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很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制约可持续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进入上中等收入水平之后需要在增长方式转型中逐步加以解决的。  相似文献   

10.
张小溪 《前线》2022,(2):64-66
投资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带动经济结构调整、驱动技术进步、刺激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研究京津冀投资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通过投资引导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1.
《企业党建》2012,(12):3-3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呜认为,首先.经济转型将为激活经济增长动力创造条件。这一轮经济增速放缓.既受到周期性调整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原有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转型,就要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对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不断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据估算,目前我国投资每增加1%,可拉动GDP增长0郾22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增长0郾87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不言而喻。随着宏观调控成效的显现,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关系有所改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扩大消费需求,这是2005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当前乃至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从近些年来看,我省消费需求呈现出以下特征。1、消费增长与投资增长不协调。2001年以来,我…  相似文献   

13.
赵振华 《理论学刊》2012,(4):44-47,127
经济结构失衡是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深层次原因,而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由居民消费不足导致的我国经济结构失衡有三大类型,一是经济增长动力结构即投资、消费、出口失衡,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矛盾;二是社会再生产结构失衡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失衡,主要矛盾也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三是内外需结构失衡,内需不足是主要矛盾,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治理经济结构失衡的根本措施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集中于需求侧管理,导致经济增长过分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也造成了低端供给过剩、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新常态,传统经济动能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供给侧与需求侧协调互动,才能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西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投资主导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江西经济的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型。而低碳承诺以及高能耗逼迫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的转型。加快江西经济转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即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提高消费,促进以投资为主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转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服务业,促进以主攻工业为主向农业、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型;加快由单纯性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很大成效;但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增长方式,不但取决于国情和发展阶段,还取决于发展观。在环境与资源的约束日渐严峻的今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我国通货紧缩、内需不足、市场低迷的情况,中央把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内需对推动经济稳健增长起决定性作用,投资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而消费需求是实现经济稳健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扩大内需应坚持投资与消费的“双拉动”。  相似文献   

18.
后危机时代,江西经济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关键要适时转型,实现由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转变、由强攻工业向工业、农业、服务业协调发展转变、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由单纯的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9.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它们之间的比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效益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投资率不断攀升,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已经形成了供大于求的格局。这种失衡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将会造成大批生产能力闲置,并由此带  相似文献   

20.
全球已经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面临稳增长的重任。大规模政府投资不足以支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动力。政策的转型十分重要,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