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乌盟察右旗发掘的辽代契丹女尸在北京和呼和浩特市展出以来,引起中外观众和考古学界的极大兴趣,参观人数达二、三十万。专家们认为,这一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其学术价值,不亚于长沙马王堆出土女尸,一些珍贵的实物资料,有助于弥补古代契丹民族史研究上的空白。 辽代契丹族的出土物公开展出在我国还是第一次。这个墓虽然不大,但埋葬规格很有特点,展现出辽代契丹人独特的葬俗及辽、汉文化交流的影响。女尸墓穴座落在内蒙内土贵乌拉镇西北约三十五公里的辽代  相似文献   

2.
辽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强大封建王朝,屹立于世二百余年。作为辽朝统治民族的契丹族是我国古代北方强大游牧民族之一,其经济基础及立国基础是畜牧业。但是,在辽初太宗以后,辽朝境内逐渐形成了南农北牧的大格局,这是自秦汉以来我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历史现象。大格局的形成得益于太祖、太宗时的开疆扩土与重视农业,更得益于"因俗而治"促使辽朝境内农业与畜牧业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3.
唐末五代之际,中原藩镇割据,大批中原士卒、酋帅因战祸流入塞外契丹,这些汉族武装随从辽初统治者东征西讨,从伐中原,为契丹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其后,伴随着契丹王朝封建化进程的加快,逐步融合到契丹军事体制中,失去了最初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这是契丹封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6)
契丹族的婚姻主要有两姓世婚、劫掠婚、姐妹婚,异辈婚和收继婚等形式。婚姻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在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中,契丹族的婚姻观念有一些改变,但婚姻形式更多地保留了民族特色,对于汉化程度较高的契丹民族而言,这是值得注意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契丹辽国在吸取历代王朝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整套适合自己特点的政治行政管理模式,其中最有特点的是"两面官制".这是一种契丹辽国式的羁縻官制.它与以往历代王朝的羁縻官制不同的地方在于,以往历代王朝的羁縻制的羁縻对象大都是少数民族;而契丹辽国的"两面官制"的羁縻对象不仅包括少数民族,更包括汉族.  相似文献   

6.
黄岚  陈治平 《民主》2009,(7):34-36
吉林省地处中国东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我国古代的汉族、肃慎、夫余、高句丽、棘韬、契丹、女真、蒙古和满族等许多民族都曾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他们既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强烈影响,又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留下的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动地记录着这一地区的历史进程,是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各民族的文化遗存、风俗习惯交相辉映,互增华彩。构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为更好地搜集、保藏、  相似文献   

7.
作为立国二百年之久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权,辽代统治者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军事制度,对内行使镇压各民族反抗,维护统治秩序的职责,对外以镇抚四邻,开疆扩土为本职。从这一点上来看,辽代军制同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并无差异。但由于辽朝是由契丹游牧民族所建立,加之其统治区域广阔,境内民族庞杂,所以辽代的军事制度既有继承契丹族游牧、渔猎文化传统的一面,又有适应本国具体国情的一面。如部族、宫卫军之设是为前者,又如汉军、属国军之设是为后者。因此在长达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得以国运延续,成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王朝。  相似文献   

8.
邢一 《瞭望》1984,(19)
一九八○年春,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卓资县的忽洞坝村清理一座契丹古墓时,发现了二十支用象骨制成的方形小长棍;长约十二厘米;宽厚约零点四厘米,且两端微细。当地社员一度误以为这是些象牙筷子,经过科学工作者的考证证明是我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器“算筹”。算筹,始用于公元前十世纪的周代。此后,直到公元十五世纪,它作为我国古代主要计算工具的地位才被算盘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0)
辽代契丹族的捺钵制度是根植于游牧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俗之中的。捺钵制度的本质和精髓一即渔猎、畜牧等生产活动既是捺钵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又是其生生不息、往复进行的载体,捺钵制度其实也就是契丹游牧民族自己的四时生产、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6,(2)
辽都城上京在历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它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都城,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文明交流融合的结果,是契丹族的一座历史纪念碑。上京的建立为辽朝二百多年的统治打下了基础,上京作为辽朝政治文化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契丹社会的发展。文章通过研究上京兴建的背景和历史地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了辽朝历史。  相似文献   

11.
追踪契丹     
在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中,曾有一个搏击长空的鹰 之族扶摇而起,又神秘消失,这就是契丹。这个在二百多年的时间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契丹人究竟去了哪里?茫茫大兴安岭,清澈的嫩江,辽阔的呼伦贝尔草原。达斡尔人就繁衍生息在这三道风景交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常媛媛 《学理论》2015,(6):102-103
辽代的捺钵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颇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项政治制度。它起源于契丹民族传统的游猎生活方式,立国后经久不衰。所谓捺钵制度主要是指以辽代皇帝为中心,以狩猎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巡守制度和游幸活动。在政治上四时捺钵与北南面官制相互呼应,是契丹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辽代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契丹族是公元10--12世纪活跃于中国北方草原的一个颇有作为和建树的游牧民族.面对当时极其复杂严峻的生存环境,契丹族不但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民族政权,而且与时俱进,勇于开拓,胸襟宽阔,博采众长,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典章制度,其中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国两制"--北、南面官制的推行,就是一个富于创见和了不起的构想与思维,集中体现了该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创造性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4.
刘肃勇 《各界》2014,(3):72-74
萧绰曾许配韩德让 其父毁约改嫁辽景宗 萧绰,契丹族名萧燕燕,953年生于辽王朝契丹族外戚世家,父亲萧思温与辽太宗长女燕国公主成婚后,即升任太宗朝文秘官,辽四世穆宗耶律璨当朝,萧思温以穆宗姐夫再升为辽南京(今北京)留守,成一方封疆大吏。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这个国家,在世人心目中是同古代的“两河文明”和现代的“海湾战争”联系起来的。在古代,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肥沃土地上孕育出了古巴比伦王国,其灿烂的文明无疑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1991年那场持续了43天的海湾战争更是深刻地定义了现...  相似文献   

16.
西辽河上游,是契丹族发祥之地。新秋九月,我们溯流而上,来到西辽河上游科尔沁草原访古,参观了奈曼旗辽代陈国公主与驸马的合葬墓和库伦旗的辽墓壁画,使我们眼界大开。  相似文献   

17.
879年,萧平生于契丹贵族世家,为辽王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原配妻子,生有三个儿子耶律倍、耶律德光、耶律李胡。  相似文献   

18.
刘敏 《学理论》2012,(4):63-64
提及中国古代妇女的婚姻状况,首先想到封建礼教、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当代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性同等的权利,婚姻观念已由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买卖婚姻发展到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的多元化、时代化婚姻观。  相似文献   

19.
少山 《瞭望》1990,(32)
青年学者林梅村,今年才33岁,然而却在许多学者认为最难攻克的领域——中亚死文字之一的佉卢文的研究上,达到了足以同西方一流学者相抗衡的地步。 佉卢文是距今1500多年前的一种古文字。它起源于古代犍陀罗,后来流行于广大中亚地区,相传为古代印度的一位名叫“驴唇”的仙人创造,名为驴唇文,音评为佉卢文。令人费解的是,佉卢文在印度消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早期党的创始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同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随后其继任者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继承并根据不同时期党的奋斗目标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进行创新。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双刃剑"、群众基础新变化和"四风"问题给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来新挑战。为此,新形势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注重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着力完善制度保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创新发展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