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文庆 《传承》2007,(6):64-66
广西五保村起源于抗洪救灾中对农村处境最为艰难的五保老人的集中安顿,与过去的分散供养和敬老院集中供养比较,五保村建设既吸收了其优点,又克服了其不足,具有人性关怀、讲求效率、多元参与、综合服务、规范管理等特点.五保村建设的主要样式有:生活 救济 庭院经济、生活 救济 生产基地、生活 救济 责任田、生活 救济 有偿服务样式.广西五保村建设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政府一直致力解决而未能有效解决的农村五保户供养问题,被认为是五保供养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广西五保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资金短缺、部门协调难、保障水平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五保村是指建在村庄里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点。五保村由15—20户本村的五保家庭组成.由村委会集中管理。每个五保村建设只需8—10万元左右.土地由村里无偿提供。五保村建设,彻底解决了五保户住房破旧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五保户的供养水平和生活条件,并且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不离乡土,管理成本低的优势,深受政府和群众的欢迎。随着五保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广西近50年没有解决的五保集中供养比例低的难题,为欠发达地区五保户的集中供养闯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图片报道     
1山东省即墨市民政局大力开展"党员树形象,为党增威望"活动,启发党员从自身做起,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图为该民政局在伤残人员套改换证中,工作人员上门为优抚对象免费照相。(即墨市民政局李涛)2广西武宣县2004年投资130万元兴建的26个五保村相继接收五保对象入住,使该县的五保村数量达到了34个,为340名五保户解决了住房难题,五保供养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图为该县五保村入住场景。(武宣县民政局苏少整)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荣市街道办事处龙泰社区举办"邻居节",旨在缔结邻里情,为居民之间相互认识,熟悉,进而守望相助搭建了平台,开辟了阵地。图为"邻居节"上大家介绍各自家庭情况,表达了邻里相交的愿望。(南岗区民政局王贵先)  相似文献   

4.
《当代广西》2004,(16):35-36
钟山县地处桂东北,距首府南宁500多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尾”县。然而,近年来这个“省尾”县首创的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新模式五保村不但名扬广西,还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其率先建立起的“机关作风千人评”考评机制,开展“投资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下,在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下,在民政部门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广西五保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农村五保老人的基本生活,对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是有力的促进.实践又一次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一定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6.
钟山县地处桂东北,距首府南宁500多公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省尾”县。然而,近年来这个“省尾”县首创的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新模式五保村不但名扬广西,还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其率先建立起的“机关作风千人评”考评机制,开展“投资环境建设年”活动,优化创业环境,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一项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举措,让钟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老人有80%以上在农村,在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广西五保村模式是地方首创的方式,既是针对五保老人的有效集中供养,也是未来农村老人集中供养的可借鉴模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村五保,已经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历程。 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我们创造并推行的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供养方式,为保障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这两种供养方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状况依然令人堪忧。 在挑战面前,广西基层民政部门发扬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创造出了一种适应市场经济特点并且具有广西特色的新的五保供养方式。 广西人把这种五保供养方式称之为“五保村”。  相似文献   

9.
苏星 《当代广西》2011,(24):12-13
2003年起,贺州市政府针对农村五保人口生活质量差、住房条件差、就医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村五保村建设,对农村五保老人实行集中供养。五保村模式投入不多,效益却很大,能将全村的五保老人都容纳进来。为此,民政部评价这种供养模式"解决了建国50多年来中央政府致力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对农村五保户有效供养的问题,是五保供养模式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并称为"贺州模式"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0.
陆兵 《中国减灾》2003,(4):9-10
广西五保村建设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受到了民政部门有关领导的赞赏。这一实践又一次告诉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一定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农村五保老人是无亲人照顾的困难群众。建立五保村集中供养,使他们居有其居、食有其源、乐有其所,颐养天年,感受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是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发扬光大,是执政为民的具体实践。建设五保村,或者办好其他惠及民众的实事,都关系到百姓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干群之间的鱼水情,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执政为…  相似文献   

11.
刘建民 《传承》2010,(3):160-16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老人有80%以上在农村,在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广西五保村模式是地方首创的方式,既是针对五保老人的有效集中供养,也是未来农村老人集中供养的可借鉴模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去年下半年,贺州市委、政府在进一步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中,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抓落实,把实施五保村建设工程作为实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有效载体和切入点,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兴建农村五保村的热潮,探索了一条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方式的新路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张政  蒋燕 《当代广西》2004,(5):22-23
今年初,在区内外媒体相继对我区建设“五保村”这一五保户有效供养模式进行报道之后,美国《侨报》、法国《欧洲时报》、澳失利亚《澳洲新报》也纷纷报道了我区这一造福百姓和弱势群体的事业。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广西“五保村”的五保供养模式,较过去更富有人性化,并且很适合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了农村孤寡老人的实际要求,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他们的困难。《澳洲新报》则认为,中国过去社会福利主要覆盖在城镇,而建设“五保村”这一举措则表明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开始向农村延伸。实际上,这两种观点恰恰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这一举措作出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4.
陈文庆 《桂海论丛》2007,23(1):62-64
近年来,广西基层组织在赈济灾民的过程中成功的摸索出建设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户的新模式。如果从社会制度视角审视这一模式。五保村建设是社会主义制度正义的实践诠释,文章从社会管理的目的、利益的分配与补偿、社会合作、公民地位四个方面探讨五保村建设所体现的社会制度正义性。  相似文献   

15.
朱勇 《中国民政》2004,(3):23-24
广西五保村今后如何发展,我想从政策的制定和制度安排上谈点个人看法. 第一,要注重五保村的可持续发展.今后在推进五保村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有关五保村建设和服务管理的政策制定、制度安排上,把促进五保村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我们关注的重点,不能在建设初期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纷纷参与,搞得轰轰烈烈,而在今后的服务管理上,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这对于五保村能不能存在下去,能不能壮大起来是很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广西贺州市五保村建设从2003年8月开始,通过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完成了全市721个五保村建设,安置五保户14648名,占五保户总数的81%。并探索出一条建设与管理并重的新路子。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云南省马龙县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工作按照"抢抓机遇、整合资源、齐抓共管"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敬老院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新模式,规范管理,五保对象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五保对象"进得来、留得住、养得好",五保对象有了温馨的家园,有力地推进了"老有所养".县民政局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县敬老院被云南省命名为"三星级"农村敬老院.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五保村建好一个、管好一个、巩固一个、发挥效益一个、带动一片,推动农村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经过半年多的实践探索,贺州市总结了初步的经验:对于五保村的管理,既要考虑当地财力、物力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又要让短期效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五保户入住后住得下、留得住、过得好.并逐步走出了一条"家庭化集中供养、多元化社会保障、制度化自我管理、社会化持续发展"的五保村管理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广西农村五保供养方式的创新之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农村现有五保户36.2万人,其中在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的仅有8000多人,绝大多数的五保老人在村里分散供养,生活条件极端艰苦.但是,我们可以负责任地说,这种状况将会在今后两三年得到根本改变,将会有15万甚至更多的五保户享受到集中供养,因为我们已经找到了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五保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政》2012,(2):63-64
内蒙古民政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等级评定办法》,根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机构编制核实情况、农村牧区五保对象入住率、服务质量等因素,将全区农村牧区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为3A、4A和5A三个级别进行等级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