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民及工程建设进展滩坑水电站工程于2003年5月正式启动,计划2008年3月水库蓄水,7月电站发电。目前,滩坑水电站第三水平年移民工作已进入尾声,累计完成移民搬迁44000多人,年底将累计完成移民搬迁总任务的97%。第四水平年2483名移民资格已基本确认,各项基础工作已经启动。电站工程及库区集城镇和专业项目复建有序推进,电站厂房已完成总工程量85%,大坝已经填筑到130米;库区复建的乡镇中北山镇、九龙镇、岭根乡已经投入使用,渤海镇预计今年10月底可以搬迁;景青公路复建工程推进顺利,控制性工程北山特大桥最高桥墩浇筑已达到115多…  相似文献   

2.
正3月19日,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经过长途跋涉,记者来到石嘴山市平罗县红崖子乡红翔新村。红翔新村位于红崖子乡以南,2009年,完成安置涉及原州区、隆德县、海原县、泾源县4个县区、8个乡镇、10个行政村移民人口共计528户2527人,有党员43人。为了使移民群众"搬得来,住得下,快致富",红崖子乡党委、政府十分关心移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针对生态移民区生产生活实际,积极培育劳务产业。在该村开  相似文献   

3.
《共产党人》2011,(8):27
<正>惠农政策迁到生态移民新村的移民继续享受在原籍的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政策。调整直补政策,将种粮、良种、农资、农机等直接补贴覆盖生态移民新村,按扬黄灌溉区现行补贴标准执行。村级扶贫互助资金要优先覆盖生态移民新村,对于入股困难户可实行赠股。500户以下的新村投放50万元,5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100万元,1000户以上的新村投放200万元扶贫互助资金。在生态移民安置过渡期,把移民特困户优先纳入当地的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对符合当地低保条件的移民要做到应保尽保。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而实施的特大型、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南水北调工程重要部分的移民工程,是整个南水北调工程成败的关键,而丹江口库区移民工作占整个南水北调移民工作的80%以上。因此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库区移民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佘立柱 《学习月刊》2009,(20):137-137
潘口水电站是湖北省在建重点水电开发项目.也是十堰市片区开发最大的扶贫工程和堵河流域水电开发的控制性工程。截止目前.已搬迁2615户12680人.累计建房40万平方米.迁建集镇2座,迁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42家.基本完成了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专项设施复建.预计年底可提前一年全面完成移民安置任务。在工作推进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有效保障了移民安置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6.
淅川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河南省唯一的移民迁出大县,移民占有量和动迁人口居全国第一,整个工程需移民16.16万人,其中试点移民1.06万人,大规模移民15.1万人,移民任务异常艰巨。为确保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库区移民四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顺利完成,淅川县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移民工作全局,实施“四轮驱动”战略,为和谐移民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周超 《理论与当代》2016,(B12):43-44
一、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存在的问题 2015年8月,我们对铜仁市碧江区河西街道办事处新华村长岩坡安置点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在有街道办事处干部、村委会干部、村民组长、生态移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对参会人员进行了面对面访谈。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李关乡鹧鸪园村骆丫鼓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以及兴仁县瓦窖寨工业园区扶贫生态移民安置点的扶贫生态移民工程,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并对瓦窖寨工业园区安置点扶贫生态移民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和生态移民,进行了面对面访谈。  相似文献   

8.
唐福敬 《当代贵州》2012,(16):12-13
5月26日,全省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会召开,一个规模宏大的移民搬迁工程就此拉开帷幕,一条解决民生与生态问题的双赢之路初现端倪,一场向绝对贫困发起攻坚的大战在今夏打响。150万人的大搬迁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出台前后,  相似文献   

9.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也是工程主要淹没区和移民外迁区。2010年5月,南水北调第二批大规模移民外迁安置工作启动。这在当地是一件事关群众利益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中外水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移民人数最多的跨世纪工程。十余年移民、十余年发展,古老的长江三峡,见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依依惜别故土,确保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百万大移民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铸就着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凝聚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当晨曦越过山峦,无论你走进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哪一个移民安置点,映入眼帘的都是这样一番风景:一栋栋别致美观的土家风情民族移民新居、一条条宽敞平坦的水泥道路、一片片孕育财富的科技种植园地,一张张充满热情的欢笑脸庞……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三峡工程建设外迁安置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农村工程性外迁移民的人数与规模都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之最。农村工程性外迁移民的安定稳定问题已经不是库区社会的问题,而是接受移民的各个地方共同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课题通过分析农村工程性外迁移民政治参与需求背景,阐述农村工程性外迁移民有序政治参与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内在联系,探索构建农村工程性外迁移民多层面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框架,以期引导有序政治参与,有效降低工程性移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淅川县共需动迁移民16.2万人,涉及10个乡镇185个村,搬迁人口之多创历史之最。在试点移民工作实践中,淅川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移民工作,下大力气抓好移民村基层组织建设,为移民迁安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4.
瓜州县沙河乡是一个新建移民乡,移民大部来自临潭、卓尼、岷县、天水等地。土地、道路、渠道、林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移民文化程度较低,群众增收难度大。为了破解移民乡群众增收度的问题,瓜州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在全县6个格建制移民乡按照一次性导入优质、高效特色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大力发展适应性强、耐盐碱、效益高的析枸杞产业。  相似文献   

15.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1,(18):19-21
正9月,宁夏大地,到处瓜果飘香,硕果累累。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鸦儿沟移民安置点,一条油路连着居民点。一座排列整齐、红白相间的房屋体现着生态移民区新气象,自来水、卫星接收器、电视等入户,谱写了生态移民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6.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24):28-29
虽是深冬,阳光暖暖地照在这个初建成的移民新村,一条条水泥路连着570户村民的房屋,新建的房屋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二层小楼,另一种是平房。工人们正在房屋边开挖的天然气管道里施工,一半的农户已经搬入新居,还有一部分正在收拾院落,打算在新年后搬入新居,这就是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植物园新村,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贫开发的生态移民村。期盼新居植物园新村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南部山区搬迁来的生态移民户,原来的居住点就在现在新居点的公路对面,因原居住点被自治区民政厅征用为修建救灾贮备库,村民全部统一规划搬迁到现在的居民点,由原来的植物园村改名为新植物园村。  相似文献   

17.
徐树雄 《共产党人》2012,(Z1):57-58
正宁夏中南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实施扶贫的另一种方式——生态移民。30多年来,宁夏中南部山区近50万人通过生态移民与劳务移民,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生活今非昔比。但是以前的生态移民不同于十二五时期的生态移民。从2011年起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规模大、起点高。在五  相似文献   

18.
河南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战场,也是征地移民任务最重的省份,需搬迁安置群众22.04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16.54万人,731公里干线征迁群众5.5万人,征用土地61.7万亩(其中永久用地40.1万亩)。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省政府移民办把移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创新的精神和举措做好移民搬迁与管理工作,河南征地移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9.
正6月29日,宁夏召开自治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宣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总结交流生态移民攻坚工程启动实施一年多来的宣传工作经验,安排部署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政策宣传和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自治区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领导小组副组长蔡国英出席会议并讲话。自治区主席助理刘云主持会议。会议指出,2011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新闻媒体,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做了大量宣传报道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新闻媒体采用专栏、专版、专题等形式,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容量、有深度的报道,对于  相似文献   

20.
暮春时节的七里海,清水碧波、芦苇荡漾、百鸟徜徉,“北移民”这个小村庄就掩映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美景中。驻足村口,放眼望去,红墙黛瓦的农家院落在花团锦簇中若隐若现,一片湿地水乡新村情韵尽收眼底,犹似“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句中描绘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