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发展很快,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从全国来看,出现了诸如晋陕豫黄河三角洲经济协作区、淮海经济区等毗邻地区区域经济横向联合组织;也出现了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区域经济组织,如武汉经济协作区、重庆经济协作区等;也出现了一些跨国、跨省、跨地区的大集团公司。从我们锡盟的情况看,横向经济联合正在由起步阶段步入务实阶段,经济技术协作活  相似文献   

2.
城市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以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为前提.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个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应该从整个区域协作的角度出发,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并能通过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合作和互动实现区域经济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3.
刘占富 《理论研究》2010,(4):64-64,F0003
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区域空间系统中的一个极核点,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看,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心、控制中心和文明辐射中心。乌海在自治区西部这一区域中,在区位、资源、交通、环境等方面优势比较突出,具备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乌海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因此,要树立"四种意识",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加快推进乌海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我省“十一五”区域经济的发展,省启动了“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规划范围包括贵阳市的六区三县一市和安顺市的平坝县、西秀区等,黔南州的惠水县、龙里县、长顺县、贵定县、福泉市、瓮安县等。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必将使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发展成为全省“十一五”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笔者拟就实施“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一)明确“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的发展目标及任务。一个地区,必须有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有效辐射、带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实施“以贵阳为…  相似文献   

5.
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聚集和辐射功能,在社会发展中起着支撑作用,在经济建设中居于“龙头”地位。从这个意义讲,市区经济是一定区域的“龙头经济”,对经济建设起着“龙头带动”作用。麻城市区经济具有成为”龙头经济”的客观必然性,但现状不容乐观,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区域整合的要素传递与空间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区域要素传递的内在机制一、城市—区域要素传递的内在机制城市—区域是一种空间概念,任何经济都存在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区域的地理规定性区别了区域内与区域外,区域经济的基本特征也就形成了区域的内部性和外部性.区域内部性是指由区域的内部经济发展诸要素所决定的区域经济结构、技术构成、市场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交汇而成的基本特征;相应地,区域外部性是指相对于某一个区域而言的外部区域的内部性,它存在于这个区域之外.对于每个特定的区域来说,如果舍去区域之间的差异性,将成为同质区,所以,区域内部性就是同一性;相应地,外部区域作为异质区,区域外部性就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分工与合作始终处在核心地位。南昌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合作,需明确区域内产业一体化合作的基础条件,区分产业间的差异,厘清产业互补关系,充分利用南昌的比较优势以及与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互补关系,实现传统制造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产业、金融产业等多领域、全方位的互惠合作,进一步把南昌的区域优势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8.
生产性服务业因其在改变城市产业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重点发展的行业。本文认为,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成都市应在生产性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下,从促进产业融合、鼓励创新、推进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而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因此,加快构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使其在区域内充分发挥带动、辐射功能,形成分工合理、布局科学,区域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以促进川东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南充作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可行性进行了客观、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林凌、刘世庆撰文指出,西部大开发在区域、产业、时序渚方面都必须选好切入点,形成突破口,构筑点、线、面逐步推进的格局,切不可一哄而起,全面开花,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西部大开发在区域上的切入点是城市,特别是中央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国家设置的重点开发区。这些城市,大部分都是中心城市,是西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1.
归纳双核结构现象的共同点,可以发现一方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区域中心城市,或是省会城市;另一方则是重要的港口城市,行使着区域中心城市的门户港城的功能。据此,我们可以对双核结构模式作出如下定义:在某一区域中,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及其连线所组成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那么,在一个区域中,港口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是如何走向空间耦合的?  相似文献   

12.
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对山东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林 《理论学刊》2005,(12):54-55
2005年5月12日,备受关注的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规划方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评审会上通过专家评审。按照规划,半岛城市群以青岛为龙头城市,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双中心城市,以烟台为副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包括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淄博市、东营市、威海市、潍坊市、日照市等8个地级市市域和邹平县县域范围。半岛城市群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将极大地促进山东经济的发展,也将明显地改变山东区域经济格局。一、促进区域经济中心的崛起中心城市的确定符合经济实际,是山东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青岛是山东对外开放的门户和中心城市,是区…  相似文献   

13.
阎亮 《当代党员》2008,(2):28-29
重庆已初步形成“市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建制镇镇区”的等级结构。1个市域中心城市,即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南岸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等9个行政区构成重庆都市区。6个区域中心城市,即万州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黔江区等6个行政区。25个县域中心城市,是指除都市区及区域性中心城市外,其余4个区、21个县(自治县)的党政机关所在地的区县域城区(城镇)。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中心城市银川市目前面临着城市功能相对单一,产业化程度还不够高,综合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功能仍不够强等问题。解放思想,实现创新;加快经济建设,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对外开放,推进区域经济联合无疑成为提升银川市城市功能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构建以德阳为中心的小城市经济建设是德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跨世纪战略目标,如何加速培育德阳市域小城市群,以实现市县经济的协调发展?作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转移区域经济工作重点,调整区域经济工作思路;二、加速德阳市区为基础的市域中心城市的发展;三、以中心城市发展带动和辐射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群。  相似文献   

16.
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为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的科学研究开辟了全新的领域。本文所提出的建设环天山经济圈的设想 ,是在新形势下开阔新疆区域经济理论研究视野的一次尝试 ,真诚地求教于致力于这一研究的专家和同仁。  一、问题的提出本文所提及的环天山经济圈 ,是指东起哈密 ,西至伊犁环绕天山山脉南北坡分布的经济区域。它包括了昌吉、伊犁、博尔塔拉、塔城、哈密、吐鲁番、克拉玛依、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州、市的全部和巴音郭楞、阿克苏等地州的部分县市。在这个经济区域内 ,共有 4 0多个县级行政区 ,面积约 6 0万平方公里 ,占新疆总面…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十三五"期间,必须注重并充分发挥城市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据此,京津冀区域应该进行合理规划、密切合作、协同发展。京津冀城市群与一般城市群的异同一般来说,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需要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与扩散作用。根据缪尔达尔的循环累积因果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要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在起作用,它们共同影响着区  相似文献   

18.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经济强县,必须加强城市建设。兴义市地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为黔西南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经济强县的良好机遇,狠抓项目落实,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全市的经济实力,加快了区域中心城市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8年时间,德江县路水电讯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发展、文化智力建设蓬勃推进,县城人口从8万人增至21万人,城镇面积从7.8平方公里增至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8%升至43%,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姿初现。"变化太快了,德江这些年的发展超乎想象。"春阳温煦,几位在德江县大犀山森林公园休闲游玩的老人感慨道。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把德江定位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心是从不同地域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各类区域经济现象运动的具体特点与发展变化的规律,据此为合理进行生产要素的空间调度与组合,按地域组织经济活动,以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奠定科学的依据.本文拟结合浙江省金华市的实际,就如何发挥区域优势、推动城市化进展,建设发展中心城市的定位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一、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基本关系(一)区域经济的区位优势与城市最优聚集规模的关系城市建设,是区域经济建设的核心.中心城市在诸个城市建设中处于枢纽和关键的地位,担负着带动中小城市群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任务.中心城市建设问题,实质上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90年代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是以经济的自然联系与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