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共产国际的政策在1935年七大实现转变后,于贯彻执行过程中也发生了曲折变化。二战爆发前后,共产国际仍是坚持七大确定的反法西斯方针。从1939年9月中旬到苏德战争爆发,共产国际政策迅速逆转,在对待战争问题上注重抨击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季米特洛夫直接推动了共产国际及各国共产党向错误立场的转变,给许多国家,尤其欧洲各国共产党造成重大损失。法国沦陷后,共产国际的立场开始强调反对侵略者、争取民族解放。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季米特洛夫领导共产国际较迅速地修正方针,回归反法西斯政策,为推动建立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苏联史学界曾一再对1935年中共中央瓦窑堡政治局会议进行指责,说这次会议的决议在一些原则问题上违背了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这种指责是站不住脚的。中共瓦窑堡会议既充分体现了共产国际七大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总精神,又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从中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地制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路线。  相似文献   

3.
张玉菡 《党的文献》2016,(3):117-123
陈潭秋自1935年9月到达莫斯科到1939年5月回国,在莫斯科学习、工作达三年半之久。在此期间,陈潭秋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莫斯科参加会议;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学习和工作;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介绍中央苏区状况;参加庆祝中共成立15周年活动,讴歌党的辉煌历程;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积极要求回国工作。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陈潭秋不仅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取得了进步,而且为在莫斯科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下一代,为共产国际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为在国际上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和宣传抗日救国,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作为中共中央派驻莫斯科共产国际的常驻机构,1933年至1937年参与或直接领导了中共东北党的工作,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路线方针,指导建立了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东北抗日联军的成立和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其对东北党组织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撤销了中共满洲省委,以四大游击区为中心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客观上适应了东北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但由于未能建立起东北党组织统一的领导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抗联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在满洲省委撤销过程中组织方式上的问题与失误,也给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  相似文献   

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政治路线,在这一政策制定过程中,由于受共产国际路线、政策的影响,有过一段曲折,直到1935年12月召开的党的瓦窑堡会议,才根据共产国际“七大”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政策。此后,中国共产党再没有照搬共产国际提出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的策略口号,而是独立自主地从我国实际出发,适时地变化自己的策略口号,终于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党史博采》2001,(6):1
1935年7月,共产国际七大发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号召。不久,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 为适应急速变化的国内外革命形势,中共中央12月17日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8):80-80
毛泽东说:“我们队伍又多了一员大将” 林育英汇报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八一宣言》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2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聆听了季米特洛夫作的《法西斯的进攻和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主义而统一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向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提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问题,批评了妨碍实行这个方针的“左”倾关门主义。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委员会、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名义,于8月1日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著名的《八一宣言》。  相似文献   

8.
《当代贵州》2012,(31):59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建立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的“两个一切”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施巨流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年1月,中共代表团在莫斯科同国民党邓文仪开始进行谈判,接着周恩来等同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前后经过一年多时间,统一战线才宣告建立。统一战线的建立,同共产国际的“两...  相似文献   

10.
赵勇田 《湘潮》2008,(11):48-49
1934年7月,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中革军委总动员部部长滕代远离开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于次年7月25日出席了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题为《保卫自由和独立》的发言,会后,他与王明,陈云一起受到了斯大林,莫洛托夫等人的接见,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之后,滕代远继续留在苏联,进入莫斯科列宁学校,边学习,边写作。  相似文献   

11.
一、王明对共产国际七大关于统一战线政策的右倾抗日战争初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早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时,季米特洛夫在他所作的《法西斯主义的进攻与共产国际为工人阶级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统一而斗争的任务》报告中,就分析了法西斯上台的原因和共产党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指出要打倒法西斯,必须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政策。他说:在中国,“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人民反帝运动,在运动中提出如下口  相似文献   

12.
七一的由来     
纪念中国共产党的诞辰,早在1936年就已开始,最初的活动是发表纪念文章。陈潭秋同志1936年6月写了《回忆党的一大》,刊登在莫斯科出版的《共产国际》刊物上。同年,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米夫写了《英勇奋斗的十五年》。前者说一大是1921年7月底召开的,后者也说得很笼统,两篇文章都没有明确说出一大召开的确切日期。 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首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董必武两  相似文献   

13.
正今年1月4日,是我党创始人之一、杰出的革命先烈陈潭秋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从1935年远赴苏联到1 943年血洒天山,他一直指导或牵挂着东北抗联的斗争,与很多抗联同志有过密切接触。在怀念烈士的时刻,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脚步,重返那苦难与奋斗的岁月……1935年8月5日,陈潭秋与陈云、杨之华(瞿秋白夫人)一起,由上海秘密前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七大",但由于路途遥远,到达时会议已经结束。  相似文献   

14.
<正>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选举陈潭秋为中央委员。可是代表们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陈潭秋早在1943年9月就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了。这名特殊的七大中央委员虽无缘见证中共七大召开的盛况,无缘参与七大党章的制定,但他用自己的生命,给什么是共产党员作了最生动的诠释。陈潭秋1920年参与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工人罢工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整个世界大的范围内考察,明确提出"抗战的外交"的思想.在实践上,则联合苏联,争取英美,团结各反法西斯国家和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相互合作和支持,争取和团结一切国际友好人士对敌后抗战的支持,推动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和实践的延伸,为中国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在1931年11月至1940年2月期间,参与领导了东北抗战,努力贯彻落实共产国际七大路线,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抗战路线,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作为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大贡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条重要的抗日战线,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以往,对中共七大的研究是非常不够的,尤其是由于资料的缺乏,对共产国际(苏联)与中共七大关系问题,更是少有论及。本文试根据所能看到的档案材料,对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析。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正式决定准备召开七大中共七大从提出到酝酿和准备召开,有着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中共决定召开七大,并随时将七大准备工作的相关事宜向共产国际报告和请示。共产国际也十分重视和关…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最早回忆和记叙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文献.是中共一大代表陈潭秋于1936年上半年在莫斯科撰写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该文同年发表于《共产国际》第七卷第四、五期合刊上。笔者不久前从一位民间收藏家手中发现了该文的翻译手稿。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形成、国共合作抗战实现后,共产国际执委会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对中共统一战线工作继续进行了较多论述、指导和帮助,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发出过重要政策指示和建议,中国共产党对此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实践运用。季米特洛夫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长期维持和发展看作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将其置于共产国际当时关于中国政治问题的首要地位。他多次预估到国民党内的反共投降危险,提出的诸多政策性看法和建议对中共采取正确应对策略,回击国民党内部反共投降派,维护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大局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历史紧要关头,他力避抗战统一战线破裂,中共对其意见和建议择善而施,对维系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季米特洛夫在莫斯科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性建议和指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0.
1935年,无论是对毛泽东,还是对季米特洛夫都是极其重要的一年。遵义会议的召开,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解决党内重大问题的新起点。而在1935年共产国际七大以后,季米特洛夫正式成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从那时起,他开始与中国共产党打交道,直到共产国际解散之后,他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负责协调莫斯科与毛泽东、中共中央的关系。季米特洛夫与毛泽东虽然未曾谋面,但神圣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将他们紧紧地联在一起,并建立深厚的友谊。据不完全统计,仅在50年代,毛泽东公开赞扬季米特洛夫就有五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