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2.
2009年6月19日,杨澜在重庆大学作讲座时,鼓励大学毕业生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勇敢去闯”。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说话,向来简洁精辟,善于抓住问题核心,一语中的。邓榕在传记《我的父亲邓小平》里说,她曾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千了些什么工作?”邓小平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当孩子们问起他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邓小平只回答了两个字——“吃苦”。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和师长刘伯承一起深入,  相似文献   

4.
拍案惊奇     
《廉政瞭望》2009,(12):34-35
“你是不是党员?” 河南郑州一记者到该市财政局询问1200万元的养犬管理费的去向,不料被该局预算外资金管理局城建处处长王某反问:“你是不是党员?” 梦游点评:党员就没权询问?  相似文献   

5.
远离诱惑     
最近,杨澜采访崔永元的时候问:“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大诱惑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远离诱惑     
最近,杨澜采访崔永元的时候问:“你曾经遇到过的最大诱惑是什么?”崔永元直截了当地回答:“钱,走穴。有人让我给楼盘剪彩,最高价开到了一剪子50万元。”  相似文献   

7.
父亲还债     
玉凯 《党课》2006,(8):78-80
我和父亲是在晚上八点到达县城的,刚走出站台,父亲就说:“你哥来接咱们了。”我张望了半天,也没有看见哥哥,我说:“哥哥在哪儿啊?”“那不是吗?”父亲用手指了指前面。我又仔细地瞄了半天,才发现原来不远处冲我们挥手的那个人就是哥哥。  相似文献   

8.
党建军 《党建文汇》2008,(12):46-46
吴女士所在的菜刀厂由于产品滞销,厂里竞发给每个员工几十把菜刀抵工资。没办法,她只好将那些菜刀拿到街上卖。她吆喝了半天,仍没人掏钱买。眼看天快黑了,她央求一位大嫂买一把:“你可以当作礼品送人哪!”大嫂冷笑一声道:“人家送花是爱呀关怀什么的,你送刀,是不是暗示着‘一刀两断’、‘笑里藏刀’?亏你想得出。”  相似文献   

9.
王军霞是党员?!张书省我敢说,当王军霞在奥运会上拿到金牌的时侯,没有几个人把她的名字和共产党员这个名称联系起来。那天看奥运转播。记者在采访刚获得冠军的王军霞时,她说了一句话:“我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名义在比赛的。”当时我的感觉是,是不是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相似文献   

10.
张建国 《党的建设》2012,(10):24-24
一大早,小赵就给我打电话:“主任,老书记刚才打电话找你呢……” “是不是问《党的建设》到了没?”我抢过话茬。  相似文献   

11.
张心阳 《唯实》2010,(4):93-94
同事的女儿利用大学假期向她父亲作社会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你觉得当前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是哪些?”父亲说了专家、学者、教授、军人、工人、农民等。  相似文献   

12.
王铁成 《奋斗》2008,(10):63-63
驱车来到金山屯林业局白山林场.一下车就会有人问你:“是不是来看白山天然红松母树林的?”天然红松母树林成为白山人的骄傲,白山人的代名词,她已在白山人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相似文献   

13.
闲谈中,一位入党时间不长的青年朋友告诉我,她在一年中两上五台山,一次是开会顺便许了个愿,一次是专程去还愿。她还告诉我:她喜欢拜佛,也挺信的。看我一时没反应,她便问:你信吗?我说:“我从来不信神呀鬼的。当了这么多年党员,我是真的信仰马克思主义。”此言过后是片刻尴尬。我猜她当时一定会想:现在怎么还有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14.
姐姐成为“最可爱的人" 姐姐谢若愚,生于1931年,比我大十多岁。幼时只记得姐姐自白胖胖的,笑声特别响亮。她在万县市读书的情景,我记忆中已没一点印象。姐姐1948年由万县女中考到重庆,进了抗战时内迁至渝的上海公大文史系。 父亲当时在万县市的金融、桐油界颇有名气。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父亲公司驻渝办事处主任黎伯伯每次回到万县,都要向父亲说:“大小姐某月某日又来取了多少银元。”父亲就点头。家里人便常对我说:“她想用钱就到办事处去取,你爸没给她定限额,你长大了也去外地读大学,像她一样花钱。”为  相似文献   

15.
胡质、胡威父子,是三国、西晋时的重臣要员,在当朝和中国历史上都以清廉而闻名。有一次.晋武帝问胡威:“你和你父亲相比,谁更清廉?”胡威回答说:“我不如我父亲。”武帝又问:“你父亲哪些方面超过你呢?”胡威回答:“我父亲清廉,但唯恐别人知道,我清廉,则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就是我远远不如父亲的地方。”由此,清畏人知,便成为美谈和佳话流传下来,被视为清正廉洁的一个道德高地。  相似文献   

16.
父亲的电话     
何燕 《党课》2009,(6):106-107
一直以来,我虽然对父亲很是惧怕,但自认为对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直到昨天,一个朋友让我写篇关于父亲的稿子,说在父亲节前交,我愣了好一会儿,问:“哪天是父亲节?”朋友惊叫:“你不知道?”  相似文献   

17.
5个字的情书     
母亲有一封信,被她收在放证件的袋子里,而且压在最底下,是我在帮她找东西时,偶然发现的。看信封上的邮戳,已是二十多年以前,因为时间的缘故,使得原本白色的信封已经发了黄。见信封上是父亲的字迹,我很奇怪,母亲小时候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兄弟姐妹又多,没能有机会上学,所以大字不识几个,她哪能看信呀?而且,父亲为什么要给母亲写信?于是,我就玩笑着问母亲:"妈,爸还给你写过信啊?是不是情书呢?"  相似文献   

18.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9.
陌上花 《新湘评论》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20.
陌上花 《学习导报》2010,(12):55-55
有一天,我和母亲聊到爱情,当时我正接着一个电话,朋友和男友闹别扭,她不知道如何把爱情继续下去。我在电话这边,得意洋洋地给她支招。母亲在我身边,替父亲切着苦瓜片。据说,吃苦瓜可以治糖尿病。她一边切着苦瓜片,一边说:“怎么可以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