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要言要闻     
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 8月1日下午,江泽民同志在北戴河会见6位国际著名科学家时指出,在21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核心问题是,科学技术进步应服务于全人类,服务于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的崇高事业,而不能危害人类自身。建立和完善高尚的科学伦理,尊重并合理保护知识产权,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学习江泽民科学技术思想,研究江泽民如何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科技生产力思想,对加快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江泽民科学技术生产力理论是当代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创新理论是当今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科技动力观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对创新非常重视。他认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的创新思想主要包括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内涵、创新的源泉等十个方面。江泽民的创新思想 ,是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发展 ,是江泽民科技思想中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部分 ,是我国 2 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4.
廖清胜 《唯实》2002,2(4):68-71
面对全球性科技革命所引起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等五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而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领导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深刻阐述了科技工作的目的与价值、科技活动的规范要求以及核技术的伦理意蕴,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科技伦理思想。这一思想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观的继承与发展,是对现代科技事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概括,对我国科技事业长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进步诱发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对于科学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与分离 ,需要辩证地分析 ,而把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科技进步的观点是不客观的。只有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进一步强调科技工作者的伦理责任 ,严格把持科技运用的伦理尺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进步可能付出的道德代价和伦理牺牲 ,制约不良科技行为 ,才能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继承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高瞻远瞩,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科学技术的新观点新思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技思想体系。限于篇幅,本文仅就其科技思想的七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江泽民科技思想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清胜 《探索》2003,3(1):27-29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其基本内容可以从科学技术观、科技战略思想和科技方针政策三个方面去把握。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日臻成熟的表现 ,江泽民科技学说阐明了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构筑起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支撑体系 ,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进步道路 ,是新世纪推动我国科技进步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是江泽民发展战略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江泽民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结合当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对科技和教育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独特作用的认知,提出了这一思想,并从增强科技和教育意识、加强对科技和教育的领导、增加对科技和教育的领导等角度,为优先发展科技和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侯强  夏东民 《理论建设》2013,(5):18-22,36
江泽民科技法制建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思想形成发展的脉络来看,大致经历了萌芽酝酿、初步形成和丰富发展等三个阶段。其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发展,是在深入研究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王汉林 《世纪桥》2007,(9):11-12
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思想,他在承认科技对社会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社会对科技的作用。社会需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科技在社会实现中可能发生异化,社会对科技的支持是全方位的。研究江泽民同志的科技的社会形成观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幸福伦理观是一种特定的社会意识观念,这种幸福伦理观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关系而产生、发展的,并且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完善。邓小平幸福伦理观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伦理观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时俱进,提出了许多符合时代发展的伦理观点  相似文献   

13.
秦健 《学习论坛》2005,21(5):28-30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思想。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理论渊源关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福,也能为祸。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改变人类的传统伦理规范,使之更符合天理,更符合人性;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必须受社会伦理规范的约束,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正面效益,尽可能地扼制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中,功利务实倾向十分突出,这种功利伦理现在逻辑起点、奉行原则以及行为的道德评价标准上与功利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功利伦理观。这种伦理观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它使全国上下掀起务实、求实的热朝;它荡涤着我国传统经济伦理思想中的那些陈腐观念,促进了人性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凌志  粟多树 《党史文苑》2004,(12):59-60
重视科学技术和发展科学技术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同志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创造性地提出了诸多观点和论断,形成了内容丰富、理论系统、极具时代特征的科技思想。认真学习、科学把握江泽民的科技思想,对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凤 《唯实》2002,(3):81-81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井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形成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相似文献   

18.
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应对科学技术进行正确的环境价值定位,同时制定符合环境伦理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对策,将科技发展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使之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科技思想 ,在坚持和继承邓小平科技理论的基础上 ,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相结合 ,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江泽民的科技创新思想主要体现在 :把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认识提到战略高度 ;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把普及科技知识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提出了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 ;提出了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 ;阐述了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江泽民同志《论科学技术》一书在全国出版发行。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转折,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科技思想的形成和逐步成熟。   江泽民科技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技思想体系,它在全面坚持和贯彻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和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最前列,深刻揭示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走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规律,系统阐述了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