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2年9月,许世友同志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他要我们协助他撰写革命回忆录,当时他说这是"写50年的工作总结".他开始风趣地对我们讲:"戎马倥偬数十年,战斗一生谈笑间."你们看就用这句话总结行不行?后来,他把我们叫到身边,讲述他的想法,共同商定了一首诗,名目<百万子弟唱大风>,诗中写道:  相似文献   

2.
"贺胡子"贺龙被称为"贺胡子".贺龙年轻时就留有胡子,他以两把菜刀起义闹革命,在家乡很有影响,家乡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胡子".贺龙很喜欢别人叫他"贺胡子".他当军长时,新来的警卫员叫他军长,他对警卫员说:"从今儿起,当了我的警卫员,就喊我贺胡子得了,或者像老百姓那样,喊我贺老总."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两课"课堂教学还是最基本的方式和途径.在"两课"教学中,教师应该既是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宣传者,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此,"两课"教师既要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他倾其全部心血写成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典籍,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其开创的纪传体成为《二十四史》的范式.《史记》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它的问世,把历史散文推向了高峰,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字子长,出生于史官世家,父亲司马谈是一个信奉黄老思想的史学家.司马迁从10岁开始背诵古诗,20岁到各地游历,"行万里路",见多识广.司马谈临终时,希望他继承父业,"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司马迁奉父之遗命,开始写作《史记》.后因遭遇"李陵之祸"被处以腐刑.  相似文献   

5.
汪金友 《实践》2009,(3):55-55
近年出了个新名词,叫"又好又快".什么"又好又快"?经济发展"又好又快".过去是"快"字当头,现在是"好"字当头.于是,"又好又快"便成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口头禅.你讲话说"叉好叉快".他讲话也说"又好又快".但随之也出现一个问题.什么叫"好"?怎样算"好"?似乎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执政理念的飞跃. 一、"以人为本"--立国兴邦的基础 经济不发展天下不会太平,社会问题不解决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社会进步的根本是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看到了"民"的力量.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更替中,"民心向背关兴亡"几乎是成为历代王朝历史更替中的最合理注解.历史证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相似文献   

7.
"全盘西化",是近年来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纲领.方励之说:"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包括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文化、政治、经济、意识形态、道德所有的全部东西","必须走资本主义道路".刘晓波说:"全盘西化就是人化、现代化","要过人的生活就要选择全盘西化".其实,方励之、刘晓波的论调并不是什么新鲜东西,而是在重复半个多世纪以前胡适的老调.1929年,胡适为《基督教年鉴》写了一篇文章,首次提出"全盘西化"的口号.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夸大狂的民族","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长进的民族",而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则是"谋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的文明".他说:"我们深深感  相似文献   

8.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经济涵盖面很多,"形势"又是一个军事术语.就我来说,研究经济形势,关键是要看"势".按照《孙子兵法》里的"善战者谋于势"这句话对"势"的解释,"势"为"力量聚集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绰号,只有几个字,可常常能抓住一个人的本质特征,十分传神地勾勒出那个人的形象.念高中时学的<世界历史>,差不多都交还给了老师,惟独德国宰相俾斯麦的名字一直还记得,因为他有一个绰号叫"铁血宰相".至于<水浒传>中的人物,之所以能记得许多,也是得益于他们的绰号,像"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浪里白条"张顺,绰号和人物非常地贴近.  相似文献   

10.
重庆红岩革命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张照片:邓颖超怀抱着一个小男孩,两人笑得分外开心.这个小男孩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干部荣高棠、管平夫妇的大儿子——荣伟民.这张照片背后,还隐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荣伟民只有几个月大时,便随父母来到重庆红岩村八路军办事处生活.他活泼可爱又乖巧,深受同志们喜欢,是大家的开心果.因为荣伟民非常爱笑,周恩来开玩笑说他是个乐天派,就管小伟民叫"小乐天",管邓颖超叫"大乐天",称自己为"赛乐天".有一次,"小乐天"在办事处门口玩,刚好碰到邓颖超从城里回来,于是便乐呵呵地扑到"邓妈妈"怀里,大声叫着"邓妈妈,邓妈妈".  相似文献   

11.
刘春华 《理论学刊》2008,(2):99-102
康有为是清末民初中国学术思想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我们从学术思想史的视角来评价康有为.他确实有许多重大的开创和贡献,尤其是其新学思想与学风,既讲"通经致用",又强调"附会立说".离开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前进潮流来评价康有为,很难得出平实公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哈军工"是设在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简称.为了保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军工"对外叫"103部队".从1953年开始,共办学13年,有毕业生1万余名.1966年4月被撤销了军队建制.  相似文献   

13.
问:近年来,"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如果从世界范围来看,与全球化相伴随的还有另外一个潮流,那就是"本土化".请您从文化的角度来谈谈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由于形式主义属沉疴顽症,"病因"复杂,所以,只有用多味猛药施治才能收到良效.在此,笔者斗胆为根治形式主义开出"六剂药". 第一剂药:科学评估干部政绩.应着重把握三条:一是看实绩,不看"虚绩".所谓实绩,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所谓"虚绩",就是徒有其名的"泡沫政绩".  相似文献   

15.
正父亲葛接调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他一生中最引以为荣的就是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最无怨无悔的就是选定了革命道路并坚持到底。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开始,我便在全国以一个长征后人的身份宣讲长征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我从亲友、同事零碎的讲述和回忆中,"听"到了更多关于父亲……"抗捐抗税"走上革命道路父亲出生在江西省于都县一个叫葛坳的小山村,据说祖上是客家人,祖籍应  相似文献   

16.
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曾在山东、湖北、贵州等地为官的李文耕,给后人留下一句至理名言:"官不勤则事废".意思是说,当官者应勤于政务,如果懒于做事或做事不认真,应该办成的事就办不成.李文耕勤政自勉,政绩显著,他"以清讼息盗,兴利除害为先,而尤尽心于教化",为民尽忠职守,使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他的言论和行动得到百姓的信任和爱戴.在他调离邹平时,"老幼饯送者拥塞街衢,追至数十里不忍别".后来,李文耕每过邹平,"士民必挽留,其子孙至亦如之".可见,李文耕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之崇高,形象之伟大.  相似文献   

17.
潘宏 《党的建设》2021,(8):61-62
毛泽东称赞朱德为"人民的光荣",周恩来高度评价朱德是"20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因为朱德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的经历最全面,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典型,他心甘情愿地"投降无产阶级",作为"红军之父"在人民军队创建史上最具代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向中央写的调研报告最多,明确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朱德的一生与中共党史密切关联,朱德谈学习中共党史对后人有诸多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 20世纪20年代,在湖南从事地下工作的何长工,原名何坤.为了在白色恐怖中行动方便,毛泽东就为其改名为"长工".当时,毛泽东对他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扛长工嘛!"于是,何长工欣然接受,名副其实地为中国革命扛了一辈子"长工".  相似文献   

19.
类似的题目我曾写过一个,那是二十年前.说的是"共渡难关",而不叫"共克时艰". 仅从字面上看,"共克时艰"与"共渡难关"是有些区别的.就拿"克"字与"渡"字相比,"克"字显然带有相当明显的主体性与主动性,无论是克服困难还是克敌制胜,都很有气势."渡"字似乎就没有"克"字那样的积极、主动,倒是隐隐约约使人感到某种无奈.  相似文献   

20.
1967年初,外交部决定驻外使馆人员分批回国参加"文化大革命".当时黄镇在法国当大使,耿飙在缅甸当大使.耿飙从仰光回到北京就被"造反派"拉到外交部的一个房间"交代"问题.黄镇回到北京的第二天,"造反派"也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让他背语录.他背了"老三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