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唐亚林 《楚天主人》2012,(10):40-40
对于监督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只要善待之,善用之,则监督与善治必会实现良性互动。前不久的一天,有两条"感谢监督"的新闻不约而同。在上海参加的一个研讨会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感谢媒体曝光"问题胶囊"。针对审计署发布15家央企2010年度财务收支等审计结果公告,国资委致谢审计署监督央企,并诚恳地欢迎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建言监督。感谢监督反映的是对待监督的态度。这需要治理者的胸襟,若缺乏胸怀气度,是不会从心里感谢监督的。在公共治理身处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面临日益广泛的公民参与的情势下,对待监督仅靠治理者的胸襟是不够的,更需要一种治理思维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朱四倍 《乡音》2011,(7):23-23
近日,审计署披露17家央企存在多项违规问题,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国资委高度重视此次审计中,央企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国资委将规范职务消费、加强薪酬福利管理,推动企业及时堵塞管理漏洞,并不断增强透明度,欢迎媒体及社会各界对央企监督,打造"阳光企业",促进中央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4年的审计监督报告看点十足,这是因其是在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反腐"风暴"背景下再次聚焦财政资金的使用。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前一周,审计署在其官方网站陆续发布中国农业银行、中石油公司、华润集团等央企及其下属企业2012年财务收支审计结果的公告,因有蒋洁敏、李华林、杨琨等人"落马",让社会各界感到进入全国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城镇化的治理模式是一种政策之治,具体表现为"以物为本"的城镇化治理理念、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治理体制和运动式的城镇化治理方式。"政策之治"城镇化有着深刻的形成机理:计划经济体制的制度起点与路径依赖是历史症结;压力型体制下政治锦标赛与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是制度根源;政府"经济人"动机和治理资源匮乏的现实掣肘是理性选择。随着"政策之治"城镇化的弊端日益凸显,法治化城镇化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当前法治化城镇化建设面临着法治理念不足、法制体系不完善、执法体系不严、法治监督缺失等现实障碍,需要从理念、立法、执法、监督四个层面进行整体构建。  相似文献   

5.
体验式治理,即基于切身体验进行治理。体验式治理者亲身感知和体察社会生活实际,直面社会现实和社会治理的各种问题,洞察治理问题与治理变革之道。体验式治理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弊端,有助于提升治理者的实践智慧,从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老子哲学对国家建设"道"和人性发展"德"的阐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内涵,蕴涵着当前国家文化治理的理论逻辑和价值体认。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推动过程中,亟待文化治理者不忘初心,厚植老子哲学的价值底蕴。知常曰明,深刻把握国家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本体价值;循道改制,依托文化发展规律完善国家文化治理体制;以德化人,文化治理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无为利民,国家文化治理致力"无为"消解"有为"。  相似文献   

7.
在对社会治理活动的伦理审视中,我们发现,如果在人类以往的社会治理模式中,治理者的仁爱道德品性缺乏客观保障的话,那么在公共管理这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则要求治理者必须把仁爱作为一种责任和义务来加以承当。公共管理者的仁爱是博爱与自爱的统一,他能够承当这一道德责任和义务是他成为合格的公共管理者所应具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治理者的针脚密不密,决定了城市运行的阵脚稳不稳。当"绣花"成为共识,意味着城市管理迎来全方位转变。南京在探索城市多元共治的过程中,创新城市治理模式,成立由公众委员和公务委员组成的城市治理委员会,共商城市治理之策,推动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向现代城市治理模式的转变,促进了城市功能品质和城市服务水平的提升。2018年,南京城市治理法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     
正一些同志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完善党内监督,对此,《人民日报》评论指出,党内监督是永葆党肌体健康的生命之源不管自己的主业定位,什么赚钱就一窝蜂去搞什么,哪块市场热就直奔哪儿,显然与国家发展央企的初衷不符。  相似文献   

10.
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把手"的监督是整个监督体系和监督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需要打"组合拳",做到"六个一":明确一个原则——监督与"一把手"权位相称;紧扣一条主线——推进对"一把手"的监督体系与监督能力现代化;舞活一个龙头——上级监督;克服一对软肋——同级监督与下级监督;打好一张王牌——纪委监委的专责监督;下好一着活棋——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11.
正"城市治理的核心是价值构建,要建立植根于市民内心的价值认同,让更多社会力量从‘旁观者’‘批判者’转为‘参与者’‘建设者’……"这是2019年最新一期《小康杂志》围绕城市治理话题抛出的观点之一。作为一名远离城市的新型乡村建设参与者、亲历者,我不仅不对这句话感到陌生,反而觉得说到了自个的心坎上。因为在乡村振兴轰轰烈烈展开的当下,我深刻体会到:乡村建设和治理的核心同样也是价值构建,治理者同样也需要建立植根于村民内心的价值认同,才能让"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12.
2020年6月18日,受国务院委托,时任审计署审计长的胡泽君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作关于201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监督长期以来发挥"经济体检"作用,审计报告亦有"国家账本年检报告"之称。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4,(28):36-37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改革与法治的适当关系应表现为: 其一,法治是改革的目标。或者说改革是为了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或目标之一)是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是为了实现和增进人的权利、自由、幸福。改革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更不是单纯为提升治理者的“政绩”、改善治理者的形象而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月报     
《小康》2009,(3)
声音"很多企业还是‘一把手'体制,这是发生腐败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近期央企部分"一把手"纷纷落马,作为央企的"大管家"、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会上表示,搞好中央企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强化权力制约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萧荣 《今日浙江》2005,(5):31-32
在审计署掀起"审计风暴"的大背景下,浙江的审计革命却在静悄悄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成效显著,跃入全国审计先进行列 有人称2004年是"审计风暴年"。被审计署披露的重大审计案件一一曝光并逐个得到处理,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因此被评为年度经济风云人物。而浙江省的审计工作虽未那么引人注目,但却在静悄悄地进行,有的一  相似文献   

16.
心灵的开启与去蔽--例说侗民族的处境意识与以邻为善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侗民族属百越民族后裔,在对待邻居(包括作为人的"邻居"、作为自然的"邻居",以及观念世界里作为"神鬼"、"精灵"的"邻居")的态度上,其特点是以一种自我显露和胸襟敞开的"无蔽"与"去蔽"方式去展开与"他者"的对话.本文主要以侗民族"如何和为何相信鬼魂"为例,对观念形态中的"宇宙五界"说及其"处境意识"和"以邻为善"观之形成,作价值维度与理论意义的描述与探究.  相似文献   

17.
罗兰 《创造》2014,(8):8-8
正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审计监督,透明化的原则,比如央企的高管花什么样的钱,花多少钱,都应该通过公开的原则对外公布。中国狠刹"三公消费"越来越深入,最近,将整治对象直指备受社会关注的央企职务消费。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指出,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除了国家规定的履职待遇和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业务支出外,国有企业负责人没有其他的"职务消费"。他强调,"按照职务设置消费定额并量化到个人的做法必须坚决根除"。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如此具体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严格对政府"钱袋子"的控制。近年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复杂、难以治理的"三公消费"以及多年审计中披露出的政府预算执行方面"习惯性"用钱失控和暗藏巨大隐  相似文献   

19.
正超大规模城市治理,就是将超大规模城市当作一个超大规模复杂系统进行治理。如何运用复杂性科学,对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城市复杂体呈现出来的诸种特征和规律进行把握,从而对症下药,形成对超大规模城市的良法善治,这是摆在中国所有超大规模城市治理者面前的一道大题目,也是必须做好的一道大题目。一、中国城市的分化与超大规模城市的崛起目前来看,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效果,就是中国正逐步变成一个超大规模的复杂社会。如果"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说成立,这恐怕就是中国正在经历的。往前追溯三千年,中国一直是一个超大规模国家,  相似文献   

20.
把事当事     
李戈亮 《政策》2003,(10):23-23
把事当事说来容易,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对待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我们克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思想;需要我们克服贪图安逸、畏难懒散的行为;更需要我们有一种自律意识,经常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 笔者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之职,自以为撞得很不错。有一天,庙内主持要换人取代他的位置,小和尚很不服气地说:"我撞的钟难道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