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浅议我国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日益丰富和发展,很多驰名商标已经深入人心并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但很多商标淡化行为切断了消费者对于商标品牌的信任,混淆了消费者眼中原驰名商标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极大破坏了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本文通过分析驰名商标淡化行为、方式以及我国立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立法及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纵向的驰名商标的刑法保护立法沿革的考察,和横向的国内外相关立法的比较相结合,认为我国对驰名商标实施和普通商标的准同等刑法保护,有必要对我国现行的驰名商标刑法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采取驰名商标和普通商标的有区别刑法保护制度,从多个方面扩大驰名商标的刑法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3.
因长期的使用及较高的信誉保证,很多驰名商标已经深入人心并使消费者对其产生一定的依赖和信任,但很多商标淡化行为切断了消费者对于商标品牌的信任,混淆了消费者眼中原驰名商标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极大破坏了驰名商标所有权人的利益。本文分析了驰名商标淡化行为、形式以及各国驰名商标淡化的方式并为对我国的商标反淡化立法及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志红 《法制与社会》2010,(16):110-111
驰名商标是指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为相关公众所熟知的商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保护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虽然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体系,但仍不够完善,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大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力度,协调驰名商标的认定机制,同时完善有关驰名商标认定标准的规定,以切实保护驰名商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立法缺陷及其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商标淡化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说明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实为必要。本文在商标淡化理论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立法方面的缺陷,并在借鉴国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冯晓青 《法学家》2012,(4):115-127,179
未注册驰名商标属于驰名商标范畴,但在受法律保护方面与已注册驰名商标存在较大差异。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具有正当性,符合商标权作为私权保护的立法意旨,体现了法律的公平正义精神,有利于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未注册驰名商标在理论和实践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澄清,如未注册驰名商标能否因使用而获得商标权利。从立法层面看,未注册驰名商标受到了国际公约和很多国家商标立法的保护。我国法律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保护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在第三次修改《商标法》的过程中,应对未注册驰名商标保护做出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淡化作为对驰名商标侵权的一种更具隐蔽性的新形态和表现形式,频频出现在商标纷争中。我国的相关理论尚不完善,立法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通过对淡化理论的起源及各国反淡化立法发展状况的概述,并结合驰名商标反淡化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旨在分析我国当前反淡化立法存在的主要缺陷,以期为以后的立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任燕 《河北法学》2011,29(11):51-57
现行立法没有对驰名商标的淡化问题作出明确的规制,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的法律规制也是滞后的。商标淡化的范围界定为驰名商标使得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标准与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驰名商标反淡化实行绝对保护主义。驰名商标淡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商标权扩展基础上的侵害商标权的行为。有关驰名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是反淡化保护的有力武器;我国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可成为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依据;强化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意识;制定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驰名商标反淡化法》、进一步修正我国《商标法》、颁布《驰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正《反不正当竞争法》,从立法上完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标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驰名商标的淡化现象也越来越多,世界各国都通过立法来对驰名商标进行反淡化保护。本文指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也应该对这方面的立法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商标淡化理论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西明  易萍 《法学论坛》2005,20(3):45-50
作为一种立场选择,立法者将驰名商标淡化纳入商标侵权行为之列,而将其他商标(包括著名商标)淡化排斥在外,其理念基础是驰名商标内含有较为丰富的价值。判定驰名商标淡化既不需要考虑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也不需要考察驰名商标是否存在被淡化的可能性,而只需考察驰名商标是否被“另类使用”。我国商标淡化立法需要在商标淡化的性质评判、法律后果以及特殊情形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1.
罗开卷 《法学论坛》2006,21(3):83-87
依据Trips协议的相关规则和要求,完善和调整我国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机制,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Trips协议下我国假冒注册商标罪的立法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将服务商标、“类似商品”、“近似商标”侵权行为和反向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纳入本罪的保护范围;改结果犯为行为犯的立法模式;加大刑法对注册驰名商标行为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2.
涉及驰名商标的侵权纠纷是当前我国商标侵权纠纷案件的一个重要特点.针对业已发生的若干判例,结合商标法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以驰名商标保护中经常涉及的驰名商标保护与企业名称冲突案例为重点,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尹西明 《河北法学》2006,24(3):38-42
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是商标淡化侵权理论的核心内容,学界应当敢于直面在此问题上存在的诸多观念性冲突.各国在确定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时,可以根据其立法背景在驰名商标与著名商标、注册商标与未注册商标的"另类使用"中做出相应的立法选择,但却不应将淡化行为人的主观过错、特定商标被淡化的可能性或者可能造成误认作为商标淡化侵权的构成要件 .我国商标淡化侵权立法完善的主要任务是对<商标法>第52条和<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第 6条和第13条进行修改,同时还应增设商标淡化侵权的例外性条款.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制度的检视与完善是新时代下优化我国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我国对驰名商标的理解仍存误区,首先应澄清的是,驰名商标是法律概念而不是商业宣传概念。驰名商标界定的关键是公众的知晓程度,涉及公众范围的界定与知晓程度的判断两方面。我国商标法以是否注册为标准区分了未注册驰名商标与注册驰名商标,并赋予不同的保护效力;相关行政规定对驰名商标的证明附加了诸如使用时间等硬性要求,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议通过以下思路进行完善:区分相关公众熟知和一般公众广为知晓两个层次的商标,分别赋予混淆保护和淡化保护;正视互联网技术和新兴行业发展对商标知名度认定的影响,舍弃相关硬性规定,避免僵化。  相似文献   

15.
宋宇 《法制与社会》2012,(16):122-124
唯冠与苹果商标案,不仅引发了二者之间在商业上的对决,也引发了学术上的大讨论。其中iPad商标的归属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学术上都是争论的焦点。而该案涉及国际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标独立性。第一,iPad商标应该属于驰名商标;第二,商标独立性的内涵是什么,以及相关的立法现状;第三,商标独立性从商标的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商标转让等方面限制驰名商标的。  相似文献   

16.
宋宇 《法制与社会》2012,(17):281-283
唯冠与苹果商标案.不仅引发了二者之间在商业上的对决,也引发了学术上的大讨论.其中iPad商标的归属不管在现实中还是学术上都是争论的焦点.而该案涉及国际竞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商标独立性.第一,iPad商标应该属于驰名商标;第二,商标独立性的内涵是什么,以及相关的立法现状;第三、商标独立性从商标的注册、驰名商标的认定、商标转让等方面限制驰名商标的.  相似文献   

17.
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国际上对于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已突破商标专用权的地域原则和注 册原则,要求成员国之间相互保护尚未在本国注册的外国商标,并扩大到非类似商品 及服务上,还在驰名商标对抗的要素上,除商标外,进一步涉及到厂商名称等商业标 记及域名。我国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在立法和执法方面都有所进展,但在商标注册、地 域范围、认定方式等问题上,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对于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的目标、 途径都应加强研究,以期完善立法,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8.
未注册商标分为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和普通的未注册商标.但我国的商标法却仅对未注册的驰名商标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未注册商标进行了保护,而普通未注册商标则无人问津.本文就此发表相关见解,希望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和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商标淡化是指冲淡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削弱驰名商标与其所表彰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降低商标所承载的信誉的一种新兴商标侵权行为。作为侵害驰名商标的重要形式,淡化行为的出现使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变得尤为迫切和必要。本文从分析淡化行为的理论和实践出发,针对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了目前急待加强的商标保护的若干对策和构想。  相似文献   

20.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正在进行中,争议的热点问题很多.驰名商标的保护,特别是我国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是否采纳反淡化理论,引起了学界的热议.有的学者认为我国应当坚持传统的商标混淆理论,因为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不适合我国的国情.有的学者则认为我国应当紧随国际主流趋势,采用商标反淡化保护理论.对商标混淆理论和商标反淡化理论做了比较分析,并结合我国保护驰名商标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得出结论我国驰名商标法律制度不宜适用商标反淡化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