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素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4-126
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是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中新增加的一个特别诉讼程序。作为我国刑事司法领域的一项新理论、新制度,刑事和解制度发展得还不成熟,以致完善刑诉法是否需增加公诉案件的刑事和解程序,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如此,本文认为刑事和解符合以人为本、和谐有序的司法理念和现实需要,是我国司法改革和法治进步的必然要求,应当通过目前的刑诉法修改,将刑事和解正式纳入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制度晚近十多年来成为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何为刑事和解?当下对于刑事和解的概念可谓众说纷纭.面对各种不同刑事和解概念学说该如何把握?本文正是通过对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对于刑事和解的各种概念进行分析,结合刑事和解的实质得出既能囊括刑事和解的本质含义又不致于外延过于宽泛的较为精确的刑事和解概念,从而为刑事和解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由于其蕴含的公正、效益、利益恢复等价值在域外得到了广泛实践。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和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倡,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的相关讨论和关注日益加强,部分司法实务部门进行了有益尝试。本文在总结域外刑事和解的司法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以及司法现状,提出刑事和解将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加以确立,并随着刑事和解法律化、制度化进程的推进,刑事和解将对我国刑事司法理念和司法体制的不断创新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新方式,日益受到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虽然作为一种制度架构,理解和实践这一制度至今还有不少的分歧,但是对于刑事和解的现实意义已经成为共识。“枫桥经验”作为中国基层社会对刑事政策理论的具体实践,为和谐社会的刑事政策理论提供了丰富的乡土资源和实证素材,其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和解经验,是我国刑事和解制度探索的一个缩影,成为刑事和解制度成功的典范之一。本文以“枫桥经验”发源地——浙江省诸暨市的实践为基础,试对刑事和解的制度建构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5.
侦查监督工作中运用刑事和解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和解对我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来说,还有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待探究和解决.刑事和解对于我国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落实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侦查监督是检察机关贯彻刑事和解制度、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环节.应当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侦查监督工作的现状、在该环节适用刑事和解的基础、价值取向及如何适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刑事和解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地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在刑事诉讼中建立和完善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作为一项机制创新,刑事和解为多元化处理轻微刑事案件提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全新的刑事司法制度和司法理念,近年来引起了中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作为一种旨在恢复原有秩序的刑事纠纷解决方式,无论就其含义、正当性、适用范围还是对其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关系等方面均未在法律界形成统一认识,由此带来刑法理论界的自说自话及实务界的无所适从。本期特别策划围绕刑事和解中的诸多困惑进行尝试性厘清,旨在能为理论及实务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央和地方司法机关把刑事和解作为实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通过规范性文件、内部工作制度等形式探索开展了刑事和解工作,取得了积极效果,并写入了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然而,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事和解理论和实践的有关问题仍存不同理解或争议.刑事和解有其存在的依据和必要性,但应统一认识和理解;刑事和解并不背离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但应当限定适当的案件范围和诉讼阶段,不能将刑事和解泛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肇始于西方的刑事和解成为了我国刑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司法机关更是对其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对刑事和解内涵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实践中司法机关大多把金钱赔偿作为实现加害人与被害人和解的唯一手段,致使公众对刑事和解不甚了解。以恢复正义理论为视角,从提倡和解手段的多样性、鼓励社区参加刑事和解程序和设立司法机关监督下的独立的调解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完善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最近高检院出台的《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第12条,列举了可以进行刑事和解的三种轻微刑事案件,目前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正在对此进行积极的探索。其中对于刑事和解调停人具体由谁担任,存在不同的见解和做法。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多数由检察官、法官担任,还有少数由社会调处机构担任。结合我们自身办理刑事和解的实践和思考,笔者认为,刑事和解的调停人应当由专门的社会和解机构担任。  相似文献   

11.
孔文思  刘宏 《法制与经济》2013,(10):114-115
公诉案件和解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重大创举,也是我国司法实践的必然产物。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专章规定了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节约司法资源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如何对该制度进行理解,从而在司法实践中更好地应用是公诉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该制度进行充分的理论探讨与研究,才能在实务中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庄绪龙 《法治研究》2010,44(8):70-75
目前,学术界以及司法实务界对于刑事和解制度的理念价值、社会效用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始终没有形成思想和学术上的合力。分析其原因不难看出,刑事和解的适用在"修正"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同时,其本身所呈现的一些缺陷成为合力形成的最主要障碍。因此,有必要在现有的法律思想和制度框架下,积极探索刑事和解制度的保障机制,如加害方"真诚和解"、被害方诉权实现、司法效率保障等保障性制度,为使刑事和解制度真正成为我国刑事诉讼中一种有益模式进行制度上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通过,刑事和解被正式写入其中,这一制度来源于司法实践,是我国一项优良的司法传统。为了推动新刑事诉讼法的良好实施,笔者对刑事和解适用中注意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浅显分析,期许这一制度在今后的实施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新修订的刑诉法中关于刑事和解的新亮点(一)确定了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长期以来,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公诉案件可以刑事和解,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其适用是"公开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项极具争议性的制度,引起了我国司法实务界与理论界的激烈讨论。本文认为该制度的兴起并非偶然,它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尤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它能够让我们用更加经济的司法资源来化解社会矛盾,同时对培育犯罪被害人的刑事司法主体性理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刑事和解机制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型刑事案件解决机制,较好地实现了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及社会利益的契合,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但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各地的探索实践不甚统一和规范.相关保障制度的缺乏,也导致刑事和解机制难以实现最大效能.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积极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16.
新《刑事诉讼法》将刑事和解入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刑事和解制度,是建立在长期的政策铺垫和实践探索之上的.司法实务中,刑事和解在加害人给予被害人经济赔偿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统一的赔偿标准、赔偿最终不能履行等.本文将立足实际探究此类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对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平等保护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指出从刑事政策和立法、司法实践以及刑事法治观念等方面探讨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刑事司法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刑事和解概念、意义、我国刑事和解司法实践的现状及其如何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接等方面进行分析,将刑事和解制度与检察工作相结合,思考如果更好地把这个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有效解决纠纷的新机制贯彻到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机制作为一项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新型刑事案件解决机制,较好地实现了被害人、加害人、国家及社会利益的契合,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认同,但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各地的探索实践不甚统一和规范。相关保障制度的缺乏,也导致刑事和解机制难以实现最大效能。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现行法律框架范围内,积极健全完善。  相似文献   

20.
赵红星  国灵华 《河北法学》2004,22(11):156-160
近年来 ,刑事再审程序的改革已越来越受到诉讼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的关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诉讼制度势必会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我国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法主要借鉴了德、日诉讼制度 ,同时也吸收了美国诉讼制度的内容。为此 ,在探讨我国刑事再审制度改革的今天 ,借鉴台湾地区的刑事再审制度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