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诱发了良莠不齐的价值诉求和思想观念,形形色色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成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正确区分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界限;以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统领,努力实现主旋律与多样性的统一;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针,坚决抵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以丰流意识形态宣传为重点,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江泽民同志正确对待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态度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际舆论格局与我国对外传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世界的舆论格局与硬实力格局之间存在不平衡状况,美国拥有与硬实力匹配的舆论实力,欧盟的舆论实力排名强于综合国力,而中国的国际舆论角色落后于综合国力.虽然西方涉华舆论以负面倾向为主,但其内部也有立场分化.要寻求中国话语权的提升,不仅需要广泛参与国际舆论互动,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分析西方舆论,同时也需要推动中国媒体"走出去",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舆论体现公众集合意识和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产生显著影响。近年来,作为国家主权问题的核心之一,岛屿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围绕岛争事件的舆论逐渐增多。由于岛争事件的特殊性,其舆论对于争端的解决可能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不同方面的影响。因此,积极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对于提升中国国际舆论引导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开展传媒外交,增强国际舆论引导的硬实力;二是善打传播组合牌,提高国际舆论引导的巧实力;三是组建海外华人华侨传播阵地,发展国际舆论引导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外忧内惠,激发了江泽民对党强烈的忧患意识。他密切关注党的建设,深刻剖析党内问题。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探求了解决忧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途径。忧党亦是忧民,体现出江泽民对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和对我们国家及民族的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5.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江泽民同志对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一,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第二,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渊源;第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建立综合决策机制、确立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国际合作、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历代先哲经历过长期、曲折的探索.江泽民将其既归结于生产力的发展,以满足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归结于人的全面发展,以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符合历史和逻辑的新发展.必将对我们党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一切工作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主要从三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伦理思想: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集体主义原则;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对台和平统一战略思想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风云变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 ,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 ,并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精神 ,为争取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江泽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了理论阐述,是对小康社会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文明观进行了科学的概括,并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作了充分的阐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在治党治国中提出德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确立并坚持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奋斗目标的社会主义文明观;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位一体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文明观;高度重视制度创新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德法并举的社会主义文明观.公民道德建设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可以清楚地看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的认识上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与时俱进的过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显示出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深刻领会和忠实继承.确立发展为第一要务,是江泽民同志创新和推进邓小平发展理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包含着江泽民同志为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所作的重要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12.
《党的文献》2006,(3):12-2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江泽民<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书,近日已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现将该书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是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讲话的一部分.讲话回顾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对计划与市场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过程,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强调: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尽快建立社会主义的新经济体制.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是可以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3.
耿相魁 《学习论坛》2007,23(4):27-29
执政党建设理论是贯穿《江泽民文选》始终的重要内容,它解决了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应当把自己建设成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执政党建设理论凸显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鲜明主题,强调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特别是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突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以人民群众为根本,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一书,分为25个专题,119个小题,计1300多段论述,约56万字.汇集了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深刻总结我们党和人民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的丰富经验,正确回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并阐明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一书,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的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党治国的新方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党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战斗力;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认真抓好党建工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和着力实践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从理论和实践中,都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建设的内容,并使之成为中国共产党巨大的精神财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同样把加强党的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总书记更加关注这一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在邓小平党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这样的党”这…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不断地总结党校建设的历史经验 ,审时度势 ,总揽全局 ,高瞻远瞩 ,在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党校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 ,为新世纪党校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时代的呼唤江泽民同志指出 :“党校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搞好党校教育对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党校事业历来是与党的事业、党所面临的形势任务紧密相联、息息相关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党所面临的新形…  相似文献   

19.
王超 《党史纵横》2004,(3):35-36
1903年,在大阪举行的日本“第五回内国博览会”的大会上,出现了一位中国女子。这在当时的日本是极为少见的,因为即便是在西学兴起数十年之后的中国,能够有机会走出闺房,跨出国门,游览世界的女子也是屈指可数的。这位奇女子便是深受新文化影响、中国最早走向世界的知识女性——单士厘。走出国门1856年,单士厘出生在浙江省萧山县一个文化教养很高的家庭。她的外祖父家,先人官至礼部尚书,舅父一生著述也多达十余种。单士厘幼年丧母,舅父于是担当起对她教育的责任,正是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她得以在闺中阅读大量书籍,在诗词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