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前线》2012,(7):128-129
作为党的干部,都明白人民群众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都明白脱离人民群众的危险。但现实生活中,一些从人民群众中走出来的领导干部却很难再真正沉下去、回到人民中间去。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关系不再是“鱼”和“水”的关系,而成为“蛙”和“水”的关系,需要时跳进去,不需要时就跳出来。  相似文献   

2.
公仆与权力     
“公仆”这个概念,人们都很熟悉。《新华词典》上解释:“公仆就是为公众办事的人。”党章明确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在我国,人民群众称党和国家的各级干部为“公仆”,这是人民群众对党政干部的肯定和称赞,其中也寄托着人民群众的期望。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08,(10):41-42
“为什么人民群众一闹事,人民政府就派人民警察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共云南省委一位负责人在一次会议上设问:“为什么人民群众一闹事,人民政府就派人民警察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人民警察被人民群众围住,人民政府就设法把人民警察从人民群众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4.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中,“服务人民群众”是一个重要方面。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同时,必须高吱重视“服务人民群众”,这既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题中应有之义。离开服务人民群众,创先争优活动就不会取得应有的成效。每个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都要深刻认识和把握这项重要要求,努力把服务人民群众贯穿创先争优活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论述“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时讲到:“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他语重心长地告诫肩负执政重任的每位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这“三个不能”,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必须与应该。如若尊民、爱民、为民的“立场变”…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1,(15):4-5
贯穿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内容的一个基本观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正确把握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位置,“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论断诠释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人性化、民主化、民本化、执政化的新要求,是共产党人执政之魂。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任务是解决“四风”问题,以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四风”是一种不正之风,为害甚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其中,一些党员干部在党内不称“同志”称官衔,其实便是官僚主义的官本位思想。在党内一律称“同志”不称官衔,看起来是一个称谓之事,实质是群众观念、  相似文献   

9.
庞丽英 《先锋队》2014,(4):16-18
以群众要求为方向,群众满意为标准。太原市杏花岭区把窗口单位行业“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作为“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和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活动的延伸,不断促使全区窗口单位行业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为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作风保障和纪律支持。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3,(17):20-21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没有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不是真正意义的改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诉求和智慧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使人民群众有条件、有渠道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人翁”,只有建立了这样的共识、形成了这样的制度,改革才能顺利趟过“深水区”。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今年“5·31”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如果党群关系紧张,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因此,在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上,我们必须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使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坚如磐石。为此,必须做到“四个坚持”。一、坚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相似文献   

12.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弥天烽火中,陈毅与游击区的群众结下了浓浓情愫,并视他们为“重生亲父母”。正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与支持,陈毅在游击区多次虎口脱险。陈毅生前始终没有忘记游击区的人民群众,曾深情地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和大众的内在联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质上是实现理论和群众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是理论和群众互动的过程,在“理论掌握群众”和“群众掌握理论”的辨证统一中,遵循着“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内在逻辑;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主体,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干部要“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再次重申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情来做群众工作,充分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高度的政治自觉和人民情怀,这对于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全党的群众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对“人民”这个词汇有特殊的偏爱,他常使用“人民群众”、“人民革命”、“人民军队”、“人民政府”、“人民共和国”等词汇,这些词汇与他的人民观紧密相联,充分反映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的思考及其深厚感情。  相似文献   

16.
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要求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群众路线的灵魂在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在于人民要当家作主,这就决定了群众路线的根本是“为民”。如何体现“为民”,怎样才能做到“为民”。笔者探讨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趋动力,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进行政治选择的根本依据。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18.
在杨清明看来,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关系有三个层面:是成员,要投身人民群众;是公仆,要服务人民群众:是领导,要带领人民群众——“三点都做好了,就是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到群众中去     
《实践》2013,(7):18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要求。他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我们要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要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坚定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20.
马立智 《奋斗》2011,(12):41-42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文共1.4万字,其中用到“人民”一词136次、“群众”一词30次,平均不到100个字就出现一次“人民”或“群众”。可见,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生存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群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党的生死存亡。那么,怎样认识党群关系的重要性?如何让群众信任党?如何密切党群关系?简单讲就是要明确“一个定位”、坚持“两个只有”、遵循“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