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演讲时表示,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改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现实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那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相似文献   

2.
刘国光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年第1期撰文指出,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5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当前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宏观调控的新需要作出的重要决策。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放在一起,提出要实行“双稳健”的政策,这是一个新提法,实质上都是中性的政策。在这一轮宏观调控期间,一些同志误解了宏观调控的含义,他们把宏观调控仅仅当作对付经济过热的紧缩性政策措施。其实宏观调控的目的是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市场经济有波动,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基于这种波动,宏观调控随时随地进行着,没有结束的时候,只有依治理波动情况之不同而有阶段性之分。一般说来,宏观经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我国新一轮宏观调控是从2004年开始的。早在2002年第四季度,人们就讨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开始出现过热苗头。只是由于  相似文献   

4.
宏观调控作为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调节市场的主要手段,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过去5年来,中国经济既快又稳地发展,这些成绩酌取得是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方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包括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结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保持经济健康平稳的运行.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最近,本刊就此问题走访了中其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王东京教授。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调控的纵向考察张明龙转变政府职能,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九五”期间和今后15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保持经济总量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衰退,政府就得经常进行宏观调控。我国已经历多...  相似文献   

6.
赵承  张旭东  刘铮 《党的建设》2008,(12):57-58
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中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调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约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人们常常把宏观经济管理(宏观调控)和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微观干预混为一谈。假宏观调控之名,行微观干预之实,实际上等于复辟命令经济。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宏观调控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宏观调控体系和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是中国改革成功、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陈强 《新湘评论》2005,(6):25-27
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房地产业因需求的刚性和自身的惯性.继续呈量增价升的态势。进入2005年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增无减,继3月17日提高房贷利率之后.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国八条”,七部委又推出了组合对策。在国家宏观调控重拳出击下.房地产业过热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后续的政策走向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过热吗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让世人咋舌。2003~2004年每年增长率都在9.5%,2005年则达到了9.9%,而2006年10.5%的高速增长更是让人们感到惊奇。面对如此高速的增长,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再次陷入过热,新一轮宏观调控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保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从1994年开始,面对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从“适度从紧”、“积极、稳健”、“双稳健”到“一稳一紧”几度变化,较好地发挥了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期以来的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党对宏观调控的认识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体系的巨大飞跃,其中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思想,对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2004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了经济结构性过热的判断,要“遏制投资过快现象“,由此拉开了中国常常有过的“宏观调控“.作为民营企业的铁本公司,是宏观调控中第一个被砍的企业.无可否认的是,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绝大部分民营经济在扩张的道路上受到了冲击.……  相似文献   

14.
《求是》2015,(6)
<正>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牢牢把握发展大势,作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系统论述了新常态的九个趋势性变化。面对这些变化,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一、适应新常态的宏观调控格局正在形成两年多来,党中央全面认识与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有机结合起  相似文献   

15.
臧传琴  刘相 《理论学刊》2005,3(3):89-92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宏观调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也是当前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在科学发展观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重点都要进行适当调整,在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换、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方面适当加大力度,以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前线》2008,(9):4-6
由于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因而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既有经济周期性因素,也有经济转轨时期经济体制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依据经济运行特征和经济体制基础,针对宏观经济波动中出现的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宏观调控,时间分别为:第一次1979--1981年,第二次1985--1986年,第三次1989--1990年,第四次1993一1995年,第五次1998--2002年,第六次2003年至今。  相似文献   

17.
《党建》1998,(12)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这有利于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尤为重要。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与中央宏观调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指中央政府从国民经济整体出发,利用各种经济政策和法律规范以及必要的行政指令对宏观经济所作的调节与控制,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宏观调控能否取得预期效果,要依赖于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还要依赖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有效贯彻落实。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地方政府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者,其行为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宏观调控效率的高低。一、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特征从规范的要求看,改革赋予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实际上,地方政府对中央宏观政策调控有什…  相似文献   

19.
2004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但房地产业因需求的刚性和自身的惯性,继续呈量增价升的态势。进入2005年后,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有增无减,继3月17日提高房贷利率之后,国务院紧接着出台了“国八条”,七部委又推出了组合对策。在国家宏观调控重拳出击下,房地产业过热的势头能否得到有效抑制,后续的政策走向如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一、房地产宏观调控的背景分析1.房价成为众矢之的2004年以来,中国诸多城市房价只涨不跌且涨势惊人。央行去年10月底动用加息“利器”也难抑房价上扬之势。去年四季度,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为了弥补市场的缺陷,必须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是对宏观调控不断探索的过程。在实践中认真总结宏观调控的经验,对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我们曾经历三次宏观调控。第一次是1993年到1997年,针对经济过热、通货膨胀,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