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7月18日早晨,天津港。这是一个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日子,这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港口。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与中共南京市委联合摄制,由南京电视台承制的8集电视纪录片《邓颖超》摄制组,在总编导吴建宁带领之下,从大轿车上下来,迅速摆好机位,拍摄着人们登上泊在港口的“新海门号”轮船的镜头。10年前的这一天,邓颖超同志的骨灰,就是从这里,由这艘轮船负载,缓缓驶离港口,驶向海河与渤海的汇合处。邓颖超同志年轻时在天津学习、工作,是喝海河水成长的,天津是邓颖超的第二故乡。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洒向海河、渤海,表达她对这片土地的一片赤子情…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拒礼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怀,他们是知道的,但是周总理和邓大姐认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2日,遵照邓小平同志及其亲属的意愿,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入祖国的辽阔大海。2009年7月29日,卓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和邓小平一样,卓琳也留下了这样的遗愿:遗体和角膜捐献出来,骨灰撒入大海。她要在大海深处,和邓小平重逢。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邓颖超同志诞辰100周年。15年前,她亲笔为我们《红岩春秋》杂志题写了刊名。作为这个事业的继承者和后来人,我们每一个《红岩春秋》人格外怀念这位令人尊敬和景仰的“大姐”。牢记邓大姐的嘱托,全面准确地把握“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团结、领导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同顽固势力、反动势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培育、形成了一种伟大精神。这就是今天人所共知的“红岩精神”。而邓大姐就是提出“红岩精神”这个概念的第一人。1985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大姐回到…  相似文献   

5.
<正>访问杨庆兰是20多年前的事了。1992年7月,我们得悉邓颖超同志逝世的丧讯,立即驱车赶到北京参加邓颖超的后事活动。7月18日上午,邓颖超同志的骨灰撒进天津海河后,下午我们在周恩来的原保健护士、当时刚从中央文献研究室离休的郑淑芸女士引领下,前往北京东四西大街拜访1928年前后曾任周恩来秘书的黄玠然,杨庆兰是黄老的妻子。是年黄老92岁,杨老83岁。  相似文献   

6.
邓颖超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邓大姐”  相似文献   

7.
在原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驻地—涉县赤岸村的将军岭上,在刘伯承元帅纪念厅稍后一点的苍松翠柏间,安放着原中顾委常委、将军、外交家、艺术家黄镇同志的全部骨灰。骨灰安放处,现已建成一座陵墓。陵墓正中的方型纪念碑四面分别刻着黄镇同志生平、中共中央悼词等文献。  相似文献   

8.
1974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发出《为贺龙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1975年5月,贺龙夫人薛明上书叶剑英,要求把贺龙的骨灰迁移到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一室(党和国家领导人存放骨灰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品格的力量     
人去高风存,魂归亮节存。世人尊敬的邓大姐,走完光辉的人生之旅,溘然长眠而去了。她的高尚贤德,催落了人们串串热泪。对大多数国人来说,同她没有一面之交,也没有在她身边工作过,更不与她沾亲带故,但得知她仙逝的消息,特别是读了她写给党中央的信以后,心灵震颤了。“骨灰不保留,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不搞故居纪念,不要给予亲属照顾”,这是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撼  相似文献   

10.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少奇生前在不同场合多次表示:在他故去后,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到海洋里去,不要存留人世。守灵的亲属们按照少奇同志的遗愿,相约一直守到骨灰撒完为止。 5月18日上午,中国革命博物馆来人要求说:“毛主席进了纪念堂,朱老总进了八宝山,周总理撒向了江河湖海,少奇同志的骨灰就存放在我们这儿吧,应该让人们更多地看到他,并由此想到与他的名字紧紧相连的那场浩劫中党和国家所遭到的巨大创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08,(4)
解鞋带"这事不能让你做"1972年冬,总理的年轻卫士高振普同志因身体不适,需要休息一周。总理当时的卫士长张树迎与邓大姐和总理的秘书钱嘉东商量并经总理同意后,决定由我替小高值几天班——总理在家办公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的终生伴侣、党和国家的杰出领导人、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邓颖超,祖籍河南光山,但她生于广西南宁,而她成长、投身革命的地点却在天津。因此,1992年7月11日去世前,她遗嘱骨灰撒入天津海河,回归大海。  相似文献   

13.
1978年4月,86岁高龄的郭沫若在病危中对夫人于立群和身边的几个子女郑重交代后事:“我死后,不要保留骨灰。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寨,肥田。”从此,虎头山上耸立起一座“郭沫若同志纪念碑”。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镇,虽邻近农村,但一生行状甚少  相似文献   

14.
赵炜 《党的文献》2015,(2):41-42
<正>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各级党组织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努力在全党营造守纪律、讲规矩的氛围。"这使我想起我们党内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周恩来总理的一些往事。我是1955年到周总理身边工作的,1965年起担任邓颖超大姐的秘书,在他们身边一共工作了37年。37年间,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周总理和邓大姐在守纪律、讲规矩方面的表率作用。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周总理在和邓大姐相处过程中,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党的规矩  相似文献   

15.
北京,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重的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会后彭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堂西一室,紧挨着老战友朱德的骨灰盒。这位功勋卓著而又蒙受巨大冤屈的开国元戎,终于回归到应有的位置。然而人们没有忘记,当年彭德怀含冤去世被火化后,连骨灰都不知道哪儿去了?4年之后,又是怎样找到的?是的,如同彭德怀曲折多舛的悲壮命运一样,他的骨灰也裹着扑朔迷离的雾团。  相似文献   

16.
西花厅岁月     
邓大姐和周总理的婚姻 我到邓大姐身边的时候,她和周总理已经结婚40年了,但在记忆里,她对和周总理结婚时的住事却还记得一清二楚。周总理去世后,大姐把对他的思念化作一片片的回忆,经常同我讲周总理年轻时的住事。那时,我们常在院子里散步,我随便想起什么就会问什么,每次邓大姐都会很耐心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17.
1994年 5月 16日晚,我来到了江西共青城。第二天早晨 6点半,就去拜谒胡耀邦同志墓。   记得 1989年 4月 15日 7时 35分,我听到耀邦同志去世的噩耗时,悲恸万分,立刻赶到北京耀邦同志家里。首先向耀邦同志的遗像默哀致敬,然后向李昭同志表示慰问。李昭同志把中央的安排告诉了我,说耀邦同志的骨灰准备安放在江西共青城。我立即提出能否分一部分骨灰安葬在耀邦同志的家乡浏阳。李昭同志对我的恳求虽然表示理解,但仍然很明确地回答我:“这是中央的决定,不好改变。” 8年过去了,我一直想去共青城为敬爱的耀邦同志扫墓,但迟至今日才…  相似文献   

18.
1957年,我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革命史专业学习,毕业后,在著名党史学家胡华指导下继续学习、研究中共党史。1977年,胡华带领党史教研室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几位同志研究周恩来的青少年时期,并很快写出了书稿。他很想听听邓颖超对书稿的意见。经和邓颖超的秘书赵炜联系,邓大姐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中,陈列着1961年1月16日周恩来指示办公室同志写给淮安县委的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你县送给周总理和邓大姐的藕粉、莲子、馓子、工艺品以及针织品都已收到了。你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关  相似文献   

20.
马涛 《广东党史》2010,(11):17-21
<正>1978年,彭德怀被彻底平反昭雪。1978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庄重的彭德怀同志追悼大会。会后彭的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