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检察机关为完善外部监督机制的一个有益的制度探索和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促进自身执法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如何不断创新和探索人民监督员监督活动形式,寻求人民监督员制度这一具体的外部监督方式与检察机关纪检监察工作这一强化内部监督的有效载体之间的有机结合,实现对自侦案件的监督,是目前检察机关推进人民监督员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试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是中央批准的一项重要检察改革。6年多来,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好的成效,社会各方面给予了积极评价。实践表明,这是检察机关加强自身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实践的一项制度创新。同意检察机关从今年10月起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希望认真总结运用试点经验,精心组织实施。要在实践中不断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 切实推进检察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检察院的职务犯罪侦查权在具体程序上由谁来监督,是困扰检察机关的理论难题。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半年以来,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社会各界的认可,但也有一些人对该制度的科学性产生了疑虑。正确认识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促进司法公正的前提。本文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从监督理论、法理基础、制度基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完善这项制度的若干建言。  相似文献   

4.
李建明 《人民检察》2005,(15):44-47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全国的实践已初显成效。不过,这一尚在探索中的制度还有诸多的问题需要从法理上予以解答。其中,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的效力问题就是一个需要探讨回答的重要问题。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有无效力?人民监督员依据一定的程序进行监督并形成了监督意见,倘若这一意见与检察机关的意见相左,检察机关是否必须按人民监督员的意见办?笔者试就人民监督员监督意见的效力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2003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Ⅸ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觇定(试行)》),将人民监督员制度引入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过程中,这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大创举。经过近六年的实践,这一制度对于加强外部监督、保障公正执法、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显示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尚待研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范围及效力进行探讨,寻求能在制度设计和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使这一制度不断突破自身的藩篱,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工作开展已八年,作为一项制度创新,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遵循,在详细考察了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内蒙古检察机关试行的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对人民监督员监督权的定位、人民监督员的选任、监督范围和程序、监督的效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思索和总结,提出了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检察机关在《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结合检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实践,在办理职务犯罪"三类案件"、"五种情形"[1]的实际中,从加强对检察机关监督的角度出发进行的司法实践和探索。但在司法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诸多的制度性的不足,本文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司法实践出发,结合人大监督权的相关理论,探索在我国建立在人大监督框架下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伟 《法制与社会》2011,(15):118-119
人民监督员是权利对权力的监督,属于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对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检察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人民监督员制度在选任、管理和监督程序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9.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与立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确定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后,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认真调研和论证,经党中央批准并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由民主推荐的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实施监督。从2003年8月正式部署并及时启动试点工作以来,这项制度一直在健康有序地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问题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论依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宪政理论依据。宪政是现代国家权力运作模式的基础,人民监督员制度就是将宪法赋予公民的监督权落实到对国家检察权的监督之中。首先,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照宪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主权在民的体现,是人民检察机关解决自侦案件缺乏国家权力监督与专门监督的体现,尚处于试行阶段的制度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法律依据、性质、范围等方面,准确定位人民监督员制度需要科学的法理基础与明确的法律根据。  相似文献   

11.
检察机关人民监督员制度若干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司法改革探索,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则监督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程序和制度。其主旨是把社会权利引入国家权力的运行机制,使检察权的行使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从而使检察工作更直接、更公开地置于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之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对于促进检察机关依法正确行使检察权,发挥了积极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检察机关的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同时,也兑现了检察机关对宪法强调的对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监督国家机关工作的诸项权利的承诺。本文就如何强化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效的措施结合实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检察机关监督别人,谁来监督检察机关?”这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随着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逐步建立,检察机关的外部监督得到强化。然而,怎么让人民监督员工作更具公信力,摆脱由“被监督者选择监督者”的局限。日前,郑州市检察机关积极探索在检察体制外率先实行了“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和“人民监督员由人大常委会任命”的新模式。有关法学专家认为,郑州市检察机关的这种做法开了郑州市人民监督员“升格”之先河。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定位——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 《行政与法》2006,(4):116-118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实践中的新生事物。从法律监督分类的角度,应当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做出如下定位:一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外部监督;二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权力监督;三是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人民监督员对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进行的事后监督。  相似文献   

15.
付欣  张金海 《中国法律》2005,(3):34-35,98-100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指在检察系统实施的由人民监督员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外部监督的一项制度。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工作的监督,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保证检察权的正确行使。  相似文献   

16.
2010年10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了《关于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并经中央同意,在全国检察机关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制度。该《规定》在原《试行规定》的基础上,对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监督范围、监督程序等作了调整和完善,将人民监督员监督由形式意义层面上升到了实质意义层面。因此,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转换,以落实《规定》要求,促进监督活动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17.
杨晓云 《政府法制》2009,(16):37-37
2004年10月,山西省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在全省检察机关启动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及职务犯罪案件的起诉权进行有效的规制和制约,是一种社会监督,体现了检察权在一定范围内从程序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稽素凌 《内蒙古检察》2005,(3):40-41,27
2003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了《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实行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规定》,这是检察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真正将人民对检察机关的监督落到实处的有益尝试。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对检察机关拟作不起诉、撤销案件处理及犯罪嫌疑人不服逮捕决定的直接立案侦查案件由人民监督员进行监督的制度。据此,引入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公诉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人民监督员制度中,监督的一方是非国家机关的人民监督员,被监督的一方是国家公权力的检察机关.这种社会监督与检察院的法律监督的区别是:实施主体是非国家机关的人民监督员,被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即检察机关:监督的内容是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案件的工作,监督的重点是检察机关司法行为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陈卫东 《政法论坛》2012,(4):116-133
自2010年10月起,试行了7年有余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终于得以全面推行。作为回应"谁来监督监督者"的实际举措,不仅是检察机关,法学界乃至全社会都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寄予厚望。然而,作为一项初生的制度,人民监督员不可避免地存在定性模糊、缺失民意以及运行机制等结构性缺陷,目前这些缺陷已致这一改革措施置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改革的方向是扩大监督范围、建立由外部选任的、在诉讼程序内具有法律效力的人民监督员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