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济犯罪是市场经济下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是社会风险在经济领域中的集中体现。公众视野中的经济犯罪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经济领域的刑事犯罪,体现出了市场经济以及风险社会的典型特征。建立经济犯罪治理的原则,将经济犯罪划分为“已罪犯”、“违法犯”和“潜在犯”进行分类治理,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与民法周贤奇一、民法是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马克思使用的是“商品经济”,而西方经济学者则经常用“市场经济”,两者实质是相同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具体形态。市场经济必须以充分的商品交换为前提,而商品的存在同样离不开市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  相似文献   

3.
杨静 《中国司法》2008,(8):101-103
一、“服务型政府”出现的理论和现实解析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于市场经济基础上的政府,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府理念、政府组织模式与工作方式。这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进行的理论探讨,即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市场经济已经在全球取得主导性地位。而这种新的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模式应当是“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研讨略述李和仁1992年12月,任建新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论断。市场经济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法制则是上层建筑领域,二者是怎样联系到一起的呢?这一论断的依据是什么呢?许多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从...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展望(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制定和理论研究,长期来恪守“诉讼义务本位”和“审判权力本位”。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权利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改以“诉讼权利”为本位。对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存在各种理论,主张,我国采取的是“私权保护说”和“私法秩序维持说”的结合。在当前,以纠纷解决为依归的诉讼目的观,更契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以此目的观为出发,对民事诉讼程序的价值和民事诉讼的基本模式进行重新认识和界定。  相似文献   

6.
一、市场经济与法学。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法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推动着法学的革命性变革。法学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然而,是不是只要将原有法学著作中的“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为“市场经济”,而其他内容原封不动,就可以美其名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了呢?当然不是。这实在是对法学与市场经济关系的一种误解。笔者认为,市场经济要求法学增加一些名词术语,形成一些新的理论,并对传统的错误理论进行革命性变革。市场经济将影响我回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我国法学理论出应产生深刻而全面的影响。法学理论应以市…  相似文献   

7.
(100)市场主体的权利本位与权力本位“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的权利为本位、为轴·G的平权经济。”(第587)“行政权力的首位界限是公民和市场经济主体的权利。这即是‘权利本位’原则。市场经济以市场主体的权力为本位.……”(第591页)这说的不像我国所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照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这种市场经济中,国家宏观调控是前提。我们曾经在“(7)”中举过一个例子,即国务院整顿粮食…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社会控制模式选择的法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与之相应的法律机制加以规范和保障,而且也要求有与之相应的道德机制对社会加以控制。“法治”与“德治”并重应是当代中国社会控制模式的最佳选择。选择这一“模式”,既符合我国的法律文化传统,也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现实需要。法律侧重于外在控制,道德侧重于内在控制,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做到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统一,社会秩序才能得到有效维护,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向前发展。关于“法治”与“德治”之相互关系,是法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从法社会学理论层而对“法治”与“德治”及其并重这一社会控制模式进行了考察,并对这一模式的理论基础、实践及在实际操作中的设想作了多方面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主要是公民、法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深入研究民事行为,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对于指导和规范民事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对民事行为的几个基本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一、民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我国《民法通则》在中外民法史上首创民事行为的概念,并运用这一概念对传统民法的一系列概念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例如,以“民事法律行为”取代“法律行为”;以“无效的民事行为”取代“无效的法律行为”;用“可变更或者撤销的民事行为”代替了“得撤销的法律行为”…  相似文献   

10.
《刑警与科技》2008,(16):114-116
市场经济是建立在法制和信用基础之上的商品经济,法制的基础是信用。信用〈credit〉的心理特征是信任。其经济学意义在于它构成了社会的“信任结构”。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既作为一种基本道德准则和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来规范市场主体的各种交易行为,又作为一种法律制度来约束授信人和受信人的权利和责任。因此,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生命和灵魂,在一定意义上,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  相似文献   

11.
江总书记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一些学者指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乃“先治官”。一、要实现“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官”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官”即领导干部,领导干部依照人民的授权,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所以,“官”实质是人民的公仆。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经济下的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逐步侵蚀到社会政治…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市:市场经济中国化的关键●重庆市商业贸易委员会赵洪生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7条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市场经济本身不存在姓“社”姓“资”的区别,但我们又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总是与各国所特...  相似文献   

13.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传统方式是通过工商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部门进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以后,“加倍赔偿”条款引发了“知假买假”这种“职业打假行为”。本文运用经济学中的科斯定理对此展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法治经济。  相似文献   

14.
通观世界经济的实践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固然离不开“经济人”追逐利润的活动,但也离不开“法律人”使各种活动有序运行的保障。律师是“法律人”发展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中介职能,参与市场经济的运作,成为连接经济链条各个环节的纽带,对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国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律师工作如何适应这个转变,加快自身的改革.以更好地发挥其中介职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既是实践要求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理论上亟待回答的课题。本文就此谈几点看法:一…  相似文献   

15.
李晓珍 《中国监察》2008,(24):20-20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一个个浓缩中国社会巨变的词汇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包产到户”,“摸着石头过河”,“三个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30年来,一件件举世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勾勒出祖国飞速发展的清晰轨迹: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江仁宝一、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同时,把“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逻辑思考陈康扬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已经全国八届一次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在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由于民法商法是其核心,因此,在立法模式的选择上就有“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之分。本人主张“民商分立”,反对“民商合一”,并认为“瓦法商法化”与“商法民法化”是不可能的。一商法和民法不仅在指导思想、价值取向等理念方面具有根本的区别,而且在具体法律制度方面,也是格格不久的。第一是合同制度。传统民法规定一项有效的要约,应当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如品质、数量、包装、单价、交货时间、支付方式等主要条款。但是,按照商法则强调交易双…  相似文献   

19.
徐晓玉 《法制与经济》2008,(8):108-109,111
诚信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伦理基础,但“诚信缺失”现象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极为常见。基于这一现状,如何重识诚实信用原则,构建并完善我国的市场信用体系,是一个紧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作的,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过程中推进的,是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态势下展开的,是在我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的条件下实施的。因此,把西部大开发纳入法治化轨道既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及“依法治国”方略的具体实践,又是顺应国际潮流的必然选择。作为政府决策者,在着力为西部大开发建造投资“硬”环境时,要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的投资“软”环境建设,尤其是要为西部大开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使西部大开发一开始就在规范化上运行,在高起点上发展。 加快立法是西部大开发顺利进行的前提 为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