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民主党派应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参与协商民主制度、机制的建立,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完善,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中共十八大报告把大力发展礼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强调“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和民主党派的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把协商民主正式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十八大的重要历史贡献,也是重大理论创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人民民主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实现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中共中央首次系统提出“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概念。这些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创新社会建设方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强调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为进一步实现最广泛、最真实的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民主党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命题,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协商民主是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首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上最新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要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内涵、优势和作用、制度化建设等方面认真研究和把握协商民主制度,为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贡献。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协商民主制度的历史担当,这将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是发挥协商民主的重要舞台.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彰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对协商民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协商民主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探索民主政治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我国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最新成果。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对于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促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实践创新,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而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密相联,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发展维度,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步成为一种制度。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实质是中国共产党主导下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以达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推进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拓展社会主义民主广度和深度,提升当代中国政治合法性的目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成功实践为研究其“制度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政治实践,具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价值。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充分利用西方协商民主理论成果并挖掘我国本土政治资源、习惯传统,必将推进协商民主制度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前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法治理论相互促进,协商民主的形式创新与发展运行需要坚实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将协商民主制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探索和突破,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决定了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形式,具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新形势下,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创新实践,要提高参与政协界别主体的协商意识和能力;在践行协商民主基础上逐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理论升华和伟大创造,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推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必将做出有益贡献。鉴于此,对已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协商民主在中国的独特实践,虽然借鉴了西方协商民主的一些研究成果,但主体内容是自己的经验,与西方协商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而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重大而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的系统,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只有准确理解协商民主制度系统和“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关系,才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同时,只有全面认识中西方协商民主内涵的异同,才能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论断,标志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的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基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西方国家协商民主制度无法比拟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就需要新的理论导入与对策支持。我们需要对政党协商基本内涵进行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系统探索政党协商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内在逻辑关系,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对于政党协商的宏观定位与发展健全,为加强政党协商的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提供方法论思维,实现协商民主建设的有机创新,助力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提升中国民主政治品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奠定夯实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问题,这一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确认“协商民主”概念的基础上确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理念,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发展民主的现代精神。协商民主的思想,不但继承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协商建国的思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中国参政党将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特别是在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协商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政党的“三信”也必将在协商民主语境下,通过政党政治协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