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瞿定国 《湘潮》2013,(9):21-25
1959年庐山会议错误地批判彭德怀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以后,种种“莫须有”的罪名都扣到了他的头上,说彭德怀反对毛泽东“炮击金门”的战略决策便是一例。1959年8月31日,林彪在军委扩大会上说,党中央决定炮击金门,是与彭德怀的意见相反的。1958年8月至1959年1月的7次大规模炮击金门,彭德怀有4次不在毛泽东身边,  相似文献   

2.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后,美国和台湾当局最关心的是如何对金门岛进行补给。炮击前,台湾当局为维持对金门的供应,每天都以大型登陆运输舰船进行昼夜补给。炮击后,为了维持供应,减少损失。只好把白天运输改为夜间锚地卸载。但是,我驻闽海军部队立即给它来了个"大炮欢迎、鱼雷  相似文献   

3.
1958年8月,由于大陆炮击金门和美国的卷入,引发了第二次台海危机。在炮击金门之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此事?这个问题涉及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作出准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蒋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5.
《福建党史月刊》2009,(2):37-42
彭德清,1958年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组建福建“前指”,参与组织指挥炮击金门作战,指挥海军进行了大小4次海上水面舰艇作战、数十次岸炮炮击。据不完全统计,共击沉蒋舰船6艘,俘水陆战车1辆,击伤蒋军各类舰艇27艘、水陆运输车18辆.毙伤将军600余人。炮击金门,历时41天。  相似文献   

6.
1三十多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金门国民党军实行封锁和惩罚性的炮击,以惩罚国民党军长期对大陆东南沿海的挑衅活动,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大规模的金门炮战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经历了全面封锁,打打停停的两个大阶段,之后转入单日打宣传弹和炮击示威,一直延续到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对金门的炮击完全停止。  相似文献   

7.
1958年7月,为了惩戒蒋军舰艇在海上活动,打击美军舰艇逼近大陆为国民党军舰艇护航,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适时作出了炮击金门的重大决定。时任总参作战部部长的王尚荣,受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的委派,亲自负责这次炮击金门的组织指挥工作。我福建前线炮兵部队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的炮击金门,是在1958年8月23日开始的,这是震惊世界的炮战,在斗争策略的运用上又是史无前例的一战.  相似文献   

9.
1958年,人民解放军对金门进行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大规模炮击,这场炮战震惊了世界。从8月末到10月初,我军向金门发炮47.5万发,到12月底,共毙伤蒋军中将以下官兵7000余人。但是,我军却没有乘胜跨海去夺取金门和马祖岛,连大规模炮击也停止了,改为一种象征性的单日打双日不打。当时苏联方面的赫鲁晓夫对此十分迷惑不解,认为这一仗中共等于白打了。国内许多人也摸不透其中的奥妙。根据现有的材料分析,我军采取攻而不取的方针是有复杂的国际背景的。  相似文献   

10.
炮击金门是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福建前线从角尾到厦门、大嶝、小嶝,直到泉州湾的围头,长达30公里一线,万炮齐鸣突袭金门岛。作为轮流参战的师属炮兵,我八十四师炮兵第三六四团从1958年10月底进入大小嶝岛,至1959年5月下岛,历时半年多。时任团政治处组织干事的我,在炮战中荣立了三等功。  相似文献   

11.
1958年8月23日,宁静的福建前线突然万炮齐鸣,国民党军队盘踞的金门岛立刻笼罩在烟雾和火海之中,从而揭开了长达四个多月空前激烈的金门炮战序幕。一时之间,金门地区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当局和美国政府三方围绕这弹丸之地展开了一场既激烈又微妙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金门炮击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00年4月28日,遵照叶飞生前的要求,他和夫人王于畊的骨灰被安放在厦门烈士陵园.叶飞最终没能登上金门,但他选择死后葬在与金门一水相连的厦门,他可以与英雄的厦门人民在一起,可以与为解放厦门而牺牲的烈士们在一起,可以与1958年炮击金门中牺牲的英雄们在一起,他可以最近地看到金门,等待着祖国完全统一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13.
1958年炮击金门前中国方面是否曾与苏联协商或通知即将采取的行动,是一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到对当时中苏同盟关系状况的判断,以及对后来中苏分裂原因的探寻,需要做出准确的回答。作者利用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及当事人回忆录对此进行了详细考证,并得出结论:中国方面在炮击金门前的确没有与苏联进行协商,也没有向苏联通报这个意图。然而,毛泽东却有意给外界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中国采取的这个军事行动是中苏协商的结果。毛泽东在赫鲁晓夫秘密访华后不久便下令炮击金门,使美国认为中共对金门的军事行动很可能是中苏共同采取的一致行动。这正是毛泽东坚持赫鲁晓夫必须公开回国并发表会谈公报所期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58年毛泽东决策炮击金门的历史考察瘳心文1958年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围绕台湾问题处理对外关系的一个重大决策。炮击金门有力地支持了中东人民的解放斗争,破除了对西方的迷信,更重要的是对争取台湾当局,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峡两岸关系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15.
《福建党史月刊》2009,(10):31-31
1958年8月23日我军炮击金门以后,空战、海战、炮战捷报频传,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拥军热忱,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也纷纷派出慰问团率文艺团体来福建前线慰问。第一批就有18个文艺团体。  相似文献   

16.
我军福建前线广播电台在炮火中诞生1958年8月23日,我军在毛主席领导下发起了炮击金门的重大军事行动。这是对蒋介石集团不断对祖国大陆进行袭扰破坏活动的一种反击,也是用炮火构筑与台、澎、金、马之间的联系。用金门、马祖这个"包袱"拖住蒋介石集团和美帝国主义,尤其是对粉碎美帝国主义妄图"划峡而治"的阴谋起到有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是党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的。毛泽东亲自点将让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并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地方”的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将军指挥。叶飞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安排工作,决定江一真同志代替我主持省委日常工作,并立即组织前线指挥所”。7月  相似文献   

18.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厦门以东海岸,一排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瞬时,从角尾至围头,3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上,同时响起惊天动地的炮声。数不清的炮弹拖着长长的尾光,越过海湾,向对岸国民党军占据的金门诸岛倾泻过去。密集的炮声震撼大地,冲天的火光映红海湾。这隆隆的炮声,拉开了我军炮击金门的帷幕。炮弹倾泻金门,震撼着台湾、中东和华盛顿。区  相似文献   

19.
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是中央在北戴河会议上决定的。毛泽东亲自点将让时任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并且“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地方”的福州军区第一政委叶飞指挥。叶飞接到命令后,“立即召开省委会议安排工作,决定江一真同志代替我主持省委日常工作,并立即组织前线指挥所”。  相似文献   

20.
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