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任何一个经济范畴,都是一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的m,作为单件商品和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中的一种价值形态,从而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应该是、而且必须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理论反映或理论表现。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分为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从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以这两点划分为两大理论前提,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原理。但是,由于社会实践的局限,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爆发生产过剩的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周期爆发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具有周期性,一个完整的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另一方面,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落后性和被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替代的必然性。熊彼特认为,创新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经济周期的根源。不断产生的创新的第一次浪潮以及由第一次浪潮引起的第二次浪潮,形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尽管马克思与熊彼特都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具有波动性,但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以及周期特点的阐释上,存在许多不同点。比较马克思与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对于我国制定与实施适当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产生和演变都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形态发生改变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矛盾运动的结果,也需经过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当代社会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方式还没有建立起来,而社会主义中国只是历史形态中的个别国家、个别地区,它仍处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包围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向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过渡的一种好形式。  相似文献   

4.
经济危机和增长理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经济运行、技术革命的发生会给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创造契机,对于经济增长理论亦是如此。纵观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历史,我们便可看到它们和经济危机这些人类经济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尝试揭示经济危机和经济增长理论形成之间的某些关联之处。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进行的。其实经济危机不过是经济再一次发展的调整,危机也是再一次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契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上,大概有以下几次较大的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5.
卫兴华  马昀 《理论前沿》2006,485(20):24-2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遵循了马克思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但“两个决不会”讲的是“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不是经济成分的安排问题;引用马克思“两个决不会”思想,来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基础性和主导性作用,是主观偏好性论断。  相似文献   

6.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自我调节的结果。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生产关系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从此,资本主义便遭遇了摆脱不掉的“社会瘟疫”——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从中吸取了教训,开始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借助国家政权的力量干预和影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盲目性、自发性、无计划性和财富分配严重不公而导致阶级矛盾紧张这些致命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而不是商品经济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二重性的社会,更不是单纯的计划经济社会,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是,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历史地位①,人们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通常的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前后相继的两种生产方式,它们都属于商品经济的社会经济形态,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8.
任何社会形态的社会都有它的基本矛盾。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的不相同的五种基本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它们的社会基本矛盾均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推动社会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从简单到复杂地不断发展。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9.
"生产一般"是马克思对一切社会生产形态所具有的共同规定所作的一个合理的抽象。我们要理解社会生产一般向具体社会生产形态的历史性展开,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性、暂时性特征,必须把握与此相关的两个关键范畴,分别是生产力范畴和生产关系范畴。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是社会生产一般向具体社会生产形态历史性展开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则是社会生产一般向具体社会生产形态历史性展开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内容和形式的矛盾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原始人和石制工具所产生的,是原始公社的生产关系;手工工具所产生的,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而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生产力所产生的,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然而,当人类历史发展到社会主义现阶段,这一基本原理却似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尽相符。  相似文献   

11.
高中级干部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必须正确认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问题 ,认清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能力及其局限性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发展私有经济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和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国家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与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立足于当时资本主义世界中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明确指出,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改变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制度必将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而如何实现这一点?对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设想,有三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指出,“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  相似文献   

13.
由于分不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区别,很多人误以为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回事,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非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上面贴了一个"社会主义"标签。亚当·斯密区分了市场经济的两条道路即荷兰道路和中国道路,认为前者是通往市场经济"非自然的"道路,后者才是"自然的"道路。阿里吉认为,用马克思的标准衡量,荷兰的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则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对于经济基础的从属地位。正如中国古代的市场经济从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而是非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当代中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是因为它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共产党领导下的土地公有制和国有经济。随着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和过剩资本由资本形态向货币形态的回归,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将走向自我否定,从而导致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向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由来已久的现象和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虽然当前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发动与主宰,但其自身内含着对社会主义制度与价值的逻辑追求。从生产力层面看,它是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水平不断进步的结果,是进步的、合理的,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最终实现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从生产关系层面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必然导致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原则批判和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论信息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社会主义是复合了新技术形态的社会主义,是直接表征了先进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它是社会信息化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实现,也是社会主义在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社会主义在技术形态、经济形态和政治管理方式上都有不同于工业社会主义的新特点,同时也和信息资本主义具有本质区别,尤其是展示了克服信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社会前景。由于其超前性或潜在性,其中还包含着许多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分析的理论问题,以及中国如何进入信息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的具体制度不断更新,生产关系、社会关系以及上层建筑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缓和了危机、矛盾,促进了社会相对稳定,实现了新的发展。一、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科技革命又掀起了新的高潮。它首先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力的革命又引起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级结构和物质生活的深刻变化,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延续已久的工业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劳动的社会化是使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在智慧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在体力上完成了这个转变的结论.马克思运用这个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作了深入地考察,揭示它产生的物质根源,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并对未来的道德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展望,使马克思的道德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论》中 ,马克思认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 ,得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大生产的发展 ,劳动的社会化是使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 ,无产阶级在智慧和精神上推动这个转变 ,在体力上完成了这个转变的结论。马克思运用这个观点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作了深入地考察 ,揭示它产生的物质根源 ,具体分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道德 ,并对未来的道德的发展趋势作了科学的展望 ,使马克思的道德论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定生产关系的科学分析基础上。一、马克思揭示了资产阶…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私营企业主群体的逐步形成,私营企业主的社会属性问题,引起了广大统一战线工作者及有关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探讨,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最典型的有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私营企业主既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前的民族资本家,也不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是社会主义劳动者;第二种观点认  相似文献   

20.
我院基础部李瑜青副教授来稿认为:毛泽东同志十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但通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和实践,其理论的视角却选择了以改造生产关系,建构单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之所以形成这样独特的理论视角,主要原因是: 其一,社会主义传统观念意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论点,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能容纳它所创造的生产力,自然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