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小平 《河北法学》2007,25(8):6-11
在对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一书的文本分析中,哈耶克混合了自由的道德论证和自由的社会论证这两种不同的论证理路;而正是在这两种论证路径之难以融合的重大张力下,哈耶克最终混淆了两种不同的法律规则观,从而导致了哈耶克法治理论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哈耶克的理论以其论战式的理论建构风格和否定性的进化认知方法对其论战的对手———唯理性主义构成了强大的冲击。然而,以批判的路径进行建构,是否可以成为普适之经验,应是值得探讨的学理问题。主要探讨以下两方面:其一,哈耶克的否定性认知方法,是否足以回避其批判对象之弊病;其二就哈耶克的标志性社会理论,尤其是自由秩序而言,在本书所指的两类秩序中,作为规则的秩序之进化,究竟是为受何者规定之变革,以及其对于处于以制度移植为代表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所具有之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琳 《法律科学》2006,24(4):155-159
桑德尔在《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一书中对罗尔斯正义理论中道德主体的批判具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目的即批判自由主义制度所赖以为凭的主体基础。通过这种批判,桑德尔为其所提倡的交互性主体以及建构在这种主体基础上的共和制度提供了论证。但是,无论是交互性主体还是共和制度的建构,以哈耶克的视角来看,都是唯理主义建构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自生自发秩序"这一概念是由冯.哈耶克在其一系列著作中归纳论述。哈耶克的自由主义思想对中国现阶段及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在哲学、法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层面宏观的理论把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洞见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从中辨析自由建构逻辑,内容取向。  相似文献   

5.
在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中,中心论题是人类合作之扩展秩序,这个秩序又被归结为自生自发秩序,而自生自发秩序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自由、竞争和规则,其基本含义就是在一般性规则之下通过社会主体之间的自由竞争以推进社会秩序的演化。其中,自由是核心,竞争和规则都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之上,因而三者在某种程度上又是等同的,共同构成了一个三位一体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同时,哈耶克强调的竞争是基于自由市场的竞争,规则则是基于一般契约的法律,哈耶克毕生都在阐发市场竞争和抽象法律这两个基本机制是如何保障自生自发的社会秩序不断扩展的,因此,哈耶克的扩展秩序研究体系又可形象地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它为我们理解哈耶克的社会发展观以及探究社会秩序的扩展基础等问题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6.
朱娟 《法律科学》2009,27(1):47-55
根据哈耶克之二元社会秩序观,社会秩序可类分为自发的和建构的;根据其二元社会秩序规则观,社会秩序规则可类分为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其中,自发秩序由内部规则调整,建构的秩序则由外部规则调整。“人肉搜索”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信息供给渠道、非主流的社会控制方式和后现代的权利救济机制,其生成具有深远的法社会学根源,属于哈耶克所谓之自发秩序,应以诸内部规则加以调整,但排除刑事规则,尽管哈耶克认为刑法属于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是一位反对计划经济和极权主义的保守自由主义的典型代表。哈耶克站在捍卫古典自由主义的立场上,对计划经济下的社会方方面面给予了全面的剖析和论证。其中对各种弊端和严重的后果不乏有彻头彻尾的指责和极度的污蔑。我们当然应该以批判的眼光来研究哈耶克的理论,但哈耶克对计划经济弱点的揭露和对个人自由的坚决维护同样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哈耶克以自由主义为出发点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何以计划经济与个人自由水火不容。本文的目的就是探寻哈耶克这一理论框架和思路,对其保守主义思维和理论得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哈耶克从有限理性与演进理性的认识论出发,经由社会秩序的二分理论阐述、知识观概念的转换与"规则"研究范式确立以及自由理论的建构,最后达致其法律理论的提出与建构。"正当行为规则"与"否定性"是其法律理论的核心范畴。理解哈耶克法学思想的关键与前提在于对其理论构建的逻辑路径与核心范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哈耶克的“自发社会秩序”观及其与马克思的分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耶克区别了自发的秩序和人造的秩序两种不同的概念 ,认为自发的秩序使社会内容更加丰富、使分散于个体的知识得到利用、使个人得以自由发展。他的这一思想源于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及从伯克到斯宾塞、门格尔等人的进化观 ,成为哈耶克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念 ,在西方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而马克思认为自发秩序只是一种过渡性阶段 ,人类社会必须超越自发秩序 ,以获得社会和个人真正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相连于哈耶克重要问题的《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可以获知哈耶克的“法律、立法与自由”研究中隐含着两条截然不同的分析路径一是在试图教导立法一脉理论主张下的研究,二是经由引介其知识观所主张的重构发现法律一脉的阐释。在邓正来的论文集《规则·秩序·无知》一书中,论及哈耶克问题的解释路向大体上是基于教导立法这一脉理论来的。因此,另一条可能性的哈耶克解释路径就能从重构发现法律这一脉理论的路线开始。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认为,社会中有自生自发秩序和组织两种秩序存在,但只有自生自发秩序有助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保证人的自由。如果为了"社会正义",采用人为的原则干预自生自发社会秩序,只能导致自由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自由主义是产生于 17世纪的一种政治理论和思潮 ,它对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自由主义理论中最核心的概念就是自由。哈耶克作为约翰·密尔以来第一位全面阐述、捍卫自由主义的理论家 ,对自由理念、自由主义的经济学都有重大贡献 ,尤为重要的是 ,哈耶克代表了一个新时代 ,代表了自由主义在二战后的复兴 ,为此探讨一下哈耶克的自由观不无益处。一哈耶克在《自由宪章》的前言中就指出 :古老的真理要想在人们头脑中经久不衰 ,就必须用各个时代人们自己的语言和概念将其重新表述出来 ,如果不这样做 ,它的意义就会逐渐丧失。对于自由这个理念 …  相似文献   

13.
周赟 《河北法学》2007,25(2):2-8
哈耶克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已经得到了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也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然而,如果冷观这种研究热就会发现,国内已有研究梳理性、介绍性的偏多,而反思性、批判性的研究却偏少.虽然,对经典理论的梳理和介绍当是必不可少的理论步骤,但之后的批评性研究--即便不说更重要,至少--也同样重要:总起说来,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的贡献在于用一种独特的知识论重新论证了宪政以及自由的必要性;而其限度则在于它过于理想类型化,并且有将秩序置于"人"之上的嫌疑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法律理论是哈耶克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价值论则是其法律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价值论的基本理论,包含所有的价值——自由、秩序、平等乃至正义,在其理论逻辑内的特点意义上是和谐的;哈耶克不但承认价值的客观性,更将法律建立在一定的元法律之上,揭示其在价值论方面的独特主张。  相似文献   

15.
在天人之辨这一主题中,局限于对庄子哲学作"客观自然义"理解,遮蔽了其心性理论及其道德哲学主旨,即如何合乎人性化生存这一存在论与价值论问题。理解庄子的心性秩序建构需要把握其双重规定性,即"德-道"理型与"自然-自由",前者构成心性秩序的本体性规定,后者则是庄子建构心性秩序的实践理性原则。在这样的理解中,自然与道德、个体性与普遍性、生命个体与伦理实体的关系及其内在张力获得伦理道德精神与心性秩序的精神还原。基于本体与现象的区分对自然与自由关系的探讨,庄子不仅深刻反思了人的道德存在本质从而呈现其存在论价值视阈,而且由对自然心性与现实人伦的深刻审察进一步敞开社会伦理向度这一重要的实践领域,探讨自然秩序与道德价值、自然心性与历史道义之间的关系,由此获得审视现代理性道德价值这一深刻的现代性论域。  相似文献   

16.
由于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是完全为他关于自由的社会理论服务的 ,所以既显得独树一帜 ,又有些极端。他提出的关于传统可以自发演化出保证自由的法律的理论自身具有许多不可克服的矛盾 ,并且这种理论并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对于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理论说服力。哈耶克提出的内部规则的三个特征实际上将法律与道德禁忌等同起来了 ,完全经不起实证的分析。另外 ,哈耶克提出的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批判也完全是一种自然法学式的批判 ,因此也不可能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构成实质性威胁  相似文献   

17.
一、协调与冲突的并存 对于自由的定义,亚伯拉罕·林肯曾指出:“世界上从不曾有过对自由一次的精当定义。尽管我们都宣称为自由而奋斗。”自由源出拉丁文lib-eras,原意是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FriedrichA·Von Hayek)在其名著《自由秩序原理》中开宗明义地说:“本书乃是对一种人的状态(condition)的研究:在此状态中,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coercion)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可能之限度。在本书中,我们将把此一状态称之为自由(liberty or freedom)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哈耶克自由主义法律理论的解读,笔者提出了一种理解契约正义的思想理路。即在自由主义的视域中,自由是正义的核心价值,正义实为对人的意志本身的评价,而不能从行为结果衡量,因此,不管缔约人追求的具体目的如何,我们应以缔约人意志的自由状态作为评价契约是否符合正义的基本标准;普遍的契约自由的实现有赖于法律的保障,缔约意志实为其内在动机与外在法律互动的结果,唯有以契约法为核心的私法具有保障契约自由普遍实现的功能品性,因此,所谓契约正义实为缔约人依私法自由缔约的契约本身。  相似文献   

19.
探讨伦理道德与宗教信仰的关系以确证道德发展秩序的根基是道德哲学的一个重要论域,康德以此建构其道德神学;基于对启蒙的内在困境与现代伦理悖谬的深刻领悟,康德试图通过道德理性自身的启蒙以及宗教的启蒙确证现代理性道德信念,使自主性自由的理念成为道德神学最强有力的建构性原理,不仅将上帝存有的道德证明的实在性意义限制于主体性确证的实践理性自由领域从而超越了自然实在论,而且促进了宗教信仰的世俗化进程,即实现了向"信仰性道德"这一现代信仰形式的根本性转变。然而,无论是基于意志自律的信仰性道德还是纯然理性限度内的宗教,都招致了诸多质疑与误解,最终把心灵秩序或弃恶向善这一心灵改变的根基问题呈现出来;对于心灵秩序的根基究竟应该是恩典自由还是理性自主自由的辨正,则涉及人文道德与宗教信仰关联的复杂性、康德自由理论对于"自我本性"与"主体性自由"的确然区分、现代人文主体的人性自救与上帝恩典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张力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讨论了哈耶克对rbolnos和thesis的划分,他强调前者对于市场和全球范围内自发秩序的建立都是至关重要的。然后,本文区分了伴随全球化过程进入视野的两种法律特性。一种是产生于理念的普世性,另一种是基于功能的世界性。后者突出表现为专家形成的职业共同体把整体世界割裂为碎片。Nomos对共同体的支持强化了这种割裂。司法作为一种公共性的正式政治形式应当重新向被共同体排斥的个人开放,以实现普世性的正义。最后,本文用这一考察的结论反对哈耶克对nomos和thesis的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