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戊戌维新中的官制改革胡建华发生在1898年的戊戌维新,既是一场波澜壮阔的思想启蒙和爱国救亡运动,也是一次革故鼎新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多领域,其中以变革官制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这场变法维新的中心内容。在维新运动兴起和...  相似文献   

2.
康有为、谭嗣同都对大同津津乐道,共同建构了大同思想的近代形态。作为近代大同形态的第一阶段,两人的大同思想具有共同的理论误区。这主要表现在削异求同、诉诸宗教、将大同的实现推向无限遥远的未来和消解救亡主题四个方面。只有在肯定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有别于古代的近代形态和积极意义的同时,深入探究其阶段特征及历史局限,才能准确界定康有为、谭嗣同大同思想的历史位置,从而全面把握两人的大同思想与孙中山等人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陈立平  李滨 《湖湘论坛》2007,20(2):53-56
康有为对社会正义做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本文尝试从康有为的"社会结构正义观"、"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其社会正义思想做一粗线条的勾勒和描述.  相似文献   

4.
吴晓蓉 《人民论坛》2010,(12):192-193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其哲学思想具有局限性。但是,康有为在进行哲学思想的创作中,把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并进行改造、选择和批判的学术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有为进化论理论是在东传科学背景下,向西方探求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做出的最有价值的选择。康氏进化论思想主要源自于中国古代变易思想和西方进化论思想。康有为进化论理论是其维新变法理论的旗帜,是对今文经学核心思想"公羊三世"说的发挥和升华,并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成为清末民初中华民族奋起救亡图存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王小琴 《传承》2009,(10):62-63
包世臣和康有为是晚清影响较大的书法理论家,碑帖思想是他们书法思想中不能不提及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碑帖思想有许多不同之处:对碑帖的整体看法,包世臣碑帖并重而康有为是尊卑抑帖;对不同时代的碑帖,包世臣褒唐为主而康有为是尊魏卑唐。然而他们对民间的碑帖都非常青睐。通过比较,能清晰地看出包、康碑帖书法思想具有明显的承接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7.
陈立平 《传承》2009,(22):68-69
康有为对社会结构正义作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结构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结构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康有为是我国近代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人物,是我国资产阶级改良派政治家和思想家。康有为所处的特殊历史环境,决定了其哲学思想具有局限性。但是,康有为在进行哲学思想的创作中,把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同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并进行改造、选择和批判的学术精神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的《大同书》在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制度进行批判的同时,建立了一个超越于现世的乌托邦。大同世界的建立是康有为精心融汇三世说和西方的政治思想的结果。在康有为看来,它并非是不可实现的空想,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大同世界的意义在于它的确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制度方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的未来教育思想上海师大教授马洪林康有为在著名的《大同书》中,对未来的大同之世进行过种种预测和悬想。尤其是对未来教育的预设更闪射出中国人的智慧和光芒。他参照中酉教育的制度和内容,从学制、内容、师资、环境等多方面对大同未来教育进行精心设计,时空虽越...  相似文献   

11.
康有为对社会结构正义作了深刻而丰富的阐述.他对社会结构正义的追求,使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封建正统思想的范围,表现出一种鲜明的现代色彩.探讨康有为社会结构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汪轩宇 《传承》2013,(4):99-103
《大同书》是康有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作,闪耀着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异彩和奋进。求索的战斗精神,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乃至世界思想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为系统的政治哲学论著之一,《大同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思想家对西方近代民主思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3.
围绕着治理什么样的社会、怎样治理社会的问题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探索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思想从理想走向实践,经历了从社会改造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演变过程。回首百年党史,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发挥多元主体治理效能;以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为指导,兼采中外社会治理优秀思想资源;以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重心,加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顶层设计;坚持系统性思维,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的重要经验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包世臣和康有为是晚清影响较大的书法理论家,碑帖思想是他们书法思想中不能不提及的重要部分.他们的碑帖思想有许多不同之处:对碑帖的整体看法,包世臣碑帖并重而康有为是尊卑抑帖;对不同时代的碑帖,包世臣褒唐为主而康有为是尊魏卑唐.然而他们对民间的碑帖都非常青睐.通过比较,能清晰地看出包、康碑帖书法思想具有明显的承接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康有为、梁肩超为代表的保皇派在戊戌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日本横滨华侨曾给他们提供大力支持,帮助他们办报、建学校、筹款并直接参加其活动。横滨华侨给予保皇派的支持对宣传其思想和开展活动起到了巨大作用,同时在客观上对中国的社会思想和国内的政治形势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康有为的历史哲学思想不仅包括其独树一帜的公羊三世说和大同社会的历史理想 ,也具有中国近代思想家的共性思想即历史变易论和古今之辨的历史发展观 ,其历史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历史哲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康有为思维体系中的主流思想内衍生出的历史哲学成份 ,分析康有为的历史哲学思想的内容、特色和历史地位 ,并试图以此为一侧面展示出中国近代历史哲学思想的变易进化性、鲜明时代性、中西融合性和继承发展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康有为民权观包含以下部分,其确立基础是平等思想和立宪制度;其实现条件是中央设议院和地方行自治;其最终归宿是建立公民社会。康有为的民权观留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爱萍 《长白学刊》2011,(3):126-129
康有为与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住重要政治人物,面对当时中国的现状,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民权主张,力图通过民权的概念激活民众.但是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康有为民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从而使他"以民权变法"走向了"依靠君权"变法:梁启超则从"开民智,兴民权"着手解决康有为民权学说遭遇的难题,注重思想启蒙,提出了新民的思想,从而推...  相似文献   

20.
白锐 《求索》2005,(4):175-177
康有为的政治改革思想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实质是如何在中国建立起一个近代化民族国家的改革思路。我们通过对康有为大量文献的解读,从规范政治学的研究角度,剖析了康氏政治改良思维中的重心所在——民族国家观。康有为认为,要实现中国的近代化发展,主权的确立、基于宪政的合法性的建设以及资本主义工商经济的成长是其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