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3 毫秒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社会。民主法治乃是社会政治文明的主要内容。它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我们必须力求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必须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必须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体系;必须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2.
余敏江 《求实》2008,(4):76-7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多维度考量.协商民主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有助于理解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倡导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履行政党利益表达机制,激发社会治理主体活力;善用利益综合思维,明晰国家治理模式,释放最大红利;完善政治录用,提高国家治理执行力;在政治社会化中形成良性沟通与互动,实现善治新常态。  相似文献   

4.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历史和实践表明,完善的民主政治结构不仅是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其重要机构和载体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必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要求,在政治协商的主体、内容、形式、程序、界别、法律保障等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推进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的治理理念、治理模式一脉相承,互动性是电子政务与善治政府突出的共同特征.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与公众互动模式有三个阶段,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分别是:管理型互动模式、协商型互动模式和参与型互动模式.参与型互动将是电子政务条件下善治政府的必然趋势,而当前我国政府与公众之问的互动还处于管理型互动的初级阶段,要实现善治政府的要求,达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参与型互动,必须做到三点: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积极推行数字民主,提高公众对政治的参与度;拓展网络舆论空间,加速提高政府对公众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7.
孙莹 《探索》2022,(4):49-58
分析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能需要融合价值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即在价值溯源的基础上归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特征,进而分析其治理优势。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阶段,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民主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坚持以人民至上为根本价值。人民民主对“人民”科学、现实的理解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民至上价值的具体内涵。作为根本的价值规范,人民至上理念引领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具体的制度形态实现民主与善治的统一:通过打造多渠道延展、多环节衔接的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致力于塑造治理共同体,实现治理的“多数决”;在构建全领域制度体系的基础上,实现民主权利全覆盖,以整体治理的方式提升协调发展水平;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为高效治理提供有力保证;通过法治化的方式夯实有序民主,为治理造就良法,最终为世界提供一种更为优质的民主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8.
推进基层民主,是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和重要基础,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基层民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层党员群众民主意识、政治参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悦读     
正《走向善治》作者:俞可平善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活动和治理过程。本书用历史的眼光、哲学的分析、政治的远见条分缕析地阐明了统治与治理、善治与法治、善治与民主的关系,进而指出善治的丰富内涵以及实现方法。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曲折、民主的细节、法治的思维、政治的蓝图。  相似文献   

10.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努力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党的重要战略举措。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特征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和我国的现实需要我国的民主法治提供政治保障,并对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动我国的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命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笔者以为,民主政治能力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证。一、民主政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对于社会发展起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它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治统治形式,是统治阶级内部以自由平等为基本原则,以法制为保障,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国家治理的政治统治系统。历史发展表明,这种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有利于保障社会全面进步的政治制度。它以其制度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3.
发展第三部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开放、民主、法治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它需要政府、市场、第三部门和公民的共同治理。我们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离不开第三部门的作用发挥。因此,必须把推进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宫维明 《唯实》2009,(2):89-91
善治是近年来兴起于西方的管理学理论,核心是如何达到国家与公民在公共政治生活中的最佳状态。当代中国要发展和谐社会,自然离不开善治的实现。达到善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牵涉到各种环节,而网络媒体作为时代的特色产物,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促进善治的发展和完善,当然,它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还需要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志。民主法治建设的程度,决定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立足于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丹君 《党史文苑》2007,3(3):54-5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分别表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不同方面,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握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继承与丰富;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相互作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民主政治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5,(3)
从基层治理角度看,要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深刻认识基层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其根源,有效破除传统的"保甲理念""管控思维"与错误的党建政绩观;必须牢固树立服务理念与民主理念,转变基层党组织功能,把群众受益、群众满意、群众认同作为最大的"政治"与最根本的政绩;必须以科学理念引领基层党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模式与方式创新等,这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之道。同时,结合基层治理的时代要求,正确认识政党、社会、民众之关系,正确认识党内民主、人民民主与社会民主之关系,以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善治,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中促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协商民主与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有利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我们一定要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认识协商民主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化构建,以协商民主制度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互动发展,扩大协商民主的主体范围,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许耀桐 《新视野》2008,2(1):4-6
民主政治发展,是当代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目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政治建设的重心工作.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了新的民主化进程,但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模式.民主政治发展不可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多样性和多模式是各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模式与西方国家所走的民主发展之路截然不同,中国必然要走自己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具有中国自己的特色.概括地说,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指导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引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力量、支撑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方式和步骤、强调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点和次序.  相似文献   

20.
周建波 《实践》2007,(4):10-11
构建民族地区的和谐社会,要靠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奋斗,要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要全方位地保障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和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更好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形式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一点是民主法治,这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表现在民族地区就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充分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让少数民族人民参与对国家事务的管理。这样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有说服力的民主。作为我国处理民族问题正确的政治形式,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