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后危机时期的中欧经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贸关系在中欧战略伙伴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擎作用。尽管金融危机导致全球贸易萎缩和投资停滞,欧洲又遭遇主权债务危机的打击,但在双方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经贸关系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妥善处理影响双边经贸关系中的主要问题,有利于双方密切合作、渡过危机,更有利于加强中欧关系的全面性、战略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缅甸是东南亚面积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重要国家,东南亚金融危机对缅甸造成的重大冲击,直接影响到缅甸对我国我省的经贸关系,给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以来,中朝经贸关系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其中的重要转变是从过去以战略安全为主导的经贸关系逐步转向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贸关系,这一转变预示朝鲜正处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而在中朝经贸关系持续发展过程中,中国和朝鲜各自存在的问题影响、甚至阻碍着双边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超越障碍、抓住朝鲜亟须外部支持之时机,中国有必要从重新确定双边经贸关系战略地位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中朝经贸关系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4.
合作共赢的中美经贸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30年来,中美经贸与中国改革开放相伴而行,与中国经济同步强劲发展,从很低的起点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双边经贸关系之一.展望未来,尽管两国经贸关系存在着不利与制约因素,但加强与深化合作攸关两国发展全局,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美经贸关系将得到新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自2009年开始走出因金融危机冲击而陷入的战后最严重的周期性衰退。伴随日本经济的快速回升,中日经贸关系也呈现快速恢复和发展势头。日本经济回升势头的形成和趋稳,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日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特需”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美国的东南亚战略与美国—印尼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以后,美国一印尼关系的发展经历了令人瞩目的反反复复.其原因非常复杂,但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美国的东南亚战略①.冷战结束初期,由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实行"选择性介入"的战略,美国一印尼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双边政治关系则相对平稳;亚洲金融危机后,美国在东南亚开始践行其"民主扩展"战略,致使美国一印尼双边政治关系"荆棘丛生",而经济关系则"陷入低迷";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开始积极构建"反恐联盟",使得两国政治关系再度"升温",双边经贸关系趋于"回暖".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以来蒙古国经济及中蒙经贸合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08年以来,因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特别是受国际市场矿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蒙古国的经济严重下滑。2009年,蒙古经济呈现出上半年继续下滑,下半年小幅增长的趋势。中国作为蒙古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投资国,对蒙经贸合作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为中蒙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和确保中国对蒙经贸合作第一大国的地位,两国经济合作应该从数量到质量转变,从双边至多边扩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与南美国家的经贸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中国与南美国家经济发展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南美国家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发展未来的双边经贸关系,双方仍面临着调整贸易结构、深化互利共赢投资模式、促进金融合作等新挑战和新任务。文章最后提出了若干有益的政策建议。考虑到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紧密性、重要性以及未来中国与南共市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与南美国家经贸关系的实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日两国经济具有较强互补性,已经达到了彼此不能分离的程度。这是中日两国关系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中日两国具有重要的共同利益。这种基于经贸关系的共同利益不仅对中日双方,而且对东亚乃至世界是有利的。因而中日两国推动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建设,增进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将会营造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绍铨 《东南亚》2004,(4):16-20
东盟国家是中国的近邻 ,双边的经贸合作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 ,双方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已成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但同时 ,双方在合作中也面临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本文试图对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 ,双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竞争和冲突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的现状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前 ,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关系由于受到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发展十分缓慢。冷战结束后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及东盟自身的发展壮大 ,双边经济合作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双边贸易额迅速攀升 ,1 995— 2 0 0 2年的平均增…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与俄罗斯经济转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美国作为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它欲借经济全球化把世界各国纳入由美国主宰的全球政治经济的自由化进程,而按照美国处方实行自由化改革的俄罗斯则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当然,俄罗斯今天的衰落与其错误的经济转轨方向、激进的转轨战略和国内政治、民族问题的复杂直接相关,但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今天,我们不能不考虑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国际背景.本文试图从20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俄罗斯的角色、由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影响以及俄罗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准备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俄罗斯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12.
世界经济前景与中国外部经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来 ,“9·1 1”恐怖袭击、大公司会计丑闻、伊拉克战争以及SARS等一连串冲击 ,使得本该有力反弹的世界经济陷于缓慢复苏和摇摆之中。今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回升步伐加快 ,美国、日本两大经济体的增幅高于预期 ,各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金融机构相继调高了对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测 ,市场气氛也在持续升温。这是否意味着这几年的经济“病容”将一扫而光 ?稳定增长的基础是否坚实 ,未来三五年的前景又会如何 ?哪些深层因素在掣肘世界经济的发展 ?如何看待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以及日益凸显的“中国因素” ?带着这些问题 ,本期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陶坚研究员及世界经济研究室的几位学者举行对谈 ,希望有助于您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经济霸权与全球经济失衡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美国的逆差持续扩大,且顺差国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东亚经济依附于美国经济霸权的必然结果。由于对美国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存在着双重依赖,东亚地区成为当今美国经济霸权最重要的支撑者。正是由于双方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不对称地位,调整失衡的压力将主要由东亚来承担。  相似文献   

14.
东亚经济复兴与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模式曾经受到广泛赞扬,成为众多落后国家争相效仿的楷模.经历了1997年金融危机洗礼,东亚模式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完善、不断更新.这次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在金融风暴中展示出的一些优势,是抵御冲击的有效措施.因此,有必要再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新特征,探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区域经济的构建以及目前面临的能源和通货膨胀新挑战,为东亚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缅政治经济关系:战略与经济的层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目前来看,缅甸既不是中国的战略棋子也不是其经济枢纽。1988年后的中缅关系是不平衡的、不对称的,但是互惠互利的。两国的战略、经济关系是政治联姻性的。然而,缅甸连接南亚、东南亚和中国的重要地理位置具有战略和经济意义。缅甸是中国实现成为21世纪大国这一战略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中国对缅甸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仰光将不可能成为中国的战略卫星国。  相似文献   

16.
普京经济思想与俄经济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京主政俄罗斯后 ,特别重视经济发展 ,提出了以“赶超”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思想 ,要求政府提出“雄心勃勃”的经济振兴计划 ,力争在未来 10— 2 0年内 ,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文章认为 ,俄政府提出的中长期计划虽然不太符合总统“必须高速发展”的要求 ,但它是务实和可行的。文中对普京的主要经济发展思想以及俄罗斯今后十年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7.
The mischaracterization of the works of the early Economic Nationalists and early Economic Liberals has obscured both the variety within each school a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m. Many scholars have written about misinterpretations of Adam Smith's ideas, but few have corrected similar misinterpretations of the ideas of the leading Economic Nationalists, Alexander Hamilton and Friedrich List. List and Hamilton have been falsely portrayed as mercantilistic advocates of autarky and unlimited protectionism. A comparison of their works with those of the leading early Liberals: Adam Smith, David Ricardo, and John Stuart Mill, indicates a more complex pattern. Hamilton's and List's ideas, ratherthan being the antithesis of Liberalism, are a synthesis of it and mercantilism. This reappraisal indicates that some of the more controversial aspects of Economic Nationalism, such as its promotion of autarky, are not an essential part of this school of thought.  相似文献   

18.
近15年来,日本经济的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经济体制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虽然日本政府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但遇到不少深层问题与较大阻力,改革难以前行.解决僵硬体制与环境的矛盾,不仅要靠强力政治规划改革的基本方向,更要设计推动改革的激励机制,采用渐进方式与经济方法,激活民间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目前老挝已批准设立4个经济特区和17个经济专区,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41个目标地区建成10个经济特区和29个经济专区。目的是借鉴中国等国经济特区建设的经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及早摆脱国家欠发达状况并加快向现代化和工业化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非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源。贸易、资本和生产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三大特征。信息产业落后、经济结构单一、管理能力欠缺和金融市场脆弱使非洲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边缘化地位。要想走出边缘化困境,非洲国家必须强化制度改革与创新,重视国内和国际两种人力资源的开发,大力推动以信息产业为先导的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